布什连任 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何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09:17 人民网 |
周忠菲 编者按: 11月4日上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所内十多位专家,对布什连任后的美国国内政策、外交政策及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发表了看法。与会专家认为,中美关系不会因为此次选举受到很大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将以延续性为主;下一届任期内,布什在国内政策上的主要挑战包括:通过庞大的减税计划、财政赤字问题、能源问题等;在外交政策方面,反恐、伊拉克战争等仍然是重中之重。 笔者以为,在中国预计成为一个开放经济体的前提下,布什政府二期中美经贸关系的整体态势为:全球和地区加强多边合作,双边摩擦增多但不会出现激烈冲突。而中国的贸易目标,也将进一步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增强内需调整,而不是单纯追求长期、过大的贸易顺差 这次美国总统大选,是在反恐形势严峻、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美国选民更加关注安全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布什政府二期美国的对外经贸政策和中美经贸关系、对美国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经贸关系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从选战辩论看外贸政策特征 从选前有关经济政策的辩论看,政策差异主要是共和党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民主党主张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推动社会福利事业,控制企业的活动。在减税、社会福利政策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的主张。 不过应该看到,这次大选中两党经济政策趋同的一面比过去突出,这意味着美国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将以连续性为主。如在货币政策、能源政策、外贸政策方面,两人都承诺到2009年将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除石油战略储备的分析外,基本上两人都支持积极的能源政策;两人都主张赤字政策,从而扩大消费需求,以及扩大在教育、医疗保险和农民补贴上的支出。尤其在外贸政策上,就加速区域一体化,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区问题,两党更是达到高度的一致。 以此为观察点,其连续性主要是:其一、美国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美国透支经济所形成的产品缺口和资金缺口,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美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依然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其二、美国经贸政策将继续为推进全球化服务,为美国对外政策服务。这一方面是指,技术创新带来的重大变革,使美国减少了经济增长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依赖,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发展,仍将继续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是指,贸易进口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进口占GDP的比重为9%左右。90年代上升到11%,近几年达到12%。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与全球化生产条件下美国企业加快外移这一结构性变化有关。 因此,其他国家通过与美国的经贸往来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政策评估上不会受选举结果的影响而遭到抹杀,中美经济关系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这是分析大选后美对华贸易政策发展趋势时的基本前提。 中美贸易不平衡仍是焦点 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主要是贸易逆差问题和人民币升值问题。逆差问题在最近成为双边关系焦点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政治、总统大选和国会大选。两党候选人在与此相关的就业问题上都对中国摆出了强硬姿态。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是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只是由于东亚各国对中国实行了产业梯度转移,使原来东亚各国对美贸易逆差都转移到中国。这种在东亚地区和美国产业互补性基础上产生的,由东亚经济结构改组延伸所产生的中美贸易逆差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因此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是下届政府期间双边关系的焦点。 从数据看,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截至今年7月,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总额为834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的653亿美元明显上升。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1241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4894亿美元的25%左右。今年估计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可能达到1300亿美元。中方的统计与美国有差异,大约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0%左右,近年来这一比例基本维持不变。 在大选与美国和中国台湾的贸易关系上,应该说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台湾对美的出口和进口,实际上已经是东亚经济结构改组的一部分,尤其是对美出口很大程度上延伸到中国大陆对美出口中。从国际收支数据看,根据中国的统计,2002年中美贸易顺差为421亿美元,同期中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逆差为573亿美元。 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总的趋势是,中外贸易顺差增长不大,但中美贸易顺差增长迅速。逆差问题确实严重。但中美双方经过多年的磨合,应该说都意识到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结构性的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考虑到布什竞选中对注重国内经济的承诺、对失业问题的表态,以及2005年后世界纺织品真正进入配额时代和其他相关的高度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移,不仅将对美国国内,还将对南美和美国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伙伴墨西哥产生影响,从这些因素考虑,中美双边贸易的冲突朝不断增多的方向发展,可能是一种长期的趋势。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背后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并不完全是一个经济问题,其中掺杂着深层的政治因素。比如美国政府由于信仰问题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上迟迟不肯调整政策,并且在经济技术领域设立了诸多限制,结果是阻碍了中国最需求的高技术机电产品,同时也是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数控机床、计算机、核电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对华出口。 布什政府时期,中美贸易额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双边经贸领域的深层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这种背景下,布什连任下届总统,其未来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依然是如何应对上述全球化条件下东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由这种结构改变的延伸而出现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更深层次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成为地区经济大国的现实。由于布什二期对外政策依然是共和党施政重点,美国新保守主义主要的对外战略仍然将遏制中国,加上布什施政纲领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美国与中国的战略冲突,就会影响到美国是否准备与中国和平相处。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将在与中国进行新的技术经贸合作方面施加政治标准,从而妨碍中美经贸方面深层次关系的发展。尽管中美仍然可以在WTO的多边经济体系中,将继续保持合作为主的竞争性关系。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以及相关的汇率问题上,竞选中,克里从政治角度出发,曾多次严厉批评布什的对华贸易政策,表示“中国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政策是非法的”。中国认为,中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以市场供应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能说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结构性、转移性和互补性的。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9月初,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会议财长会议上承诺将取消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加大金融改革的步伐。最近又宣布通过加息的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命令来解决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中国在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所作的努力,将起到既不扰乱中国经济,也不影响周边国家的全球经济的稳定。考虑到今年以来中美双方在推动WTO新一轮谈判中开展的双方均感满意的合作,以及近来中美两国经贸部门高层领导人的沟通和接触,可以预计,共和党政府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会更多地注重与中国政府合作,分阶段地而不是要求一揽子地解决双方存在的冲突。 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瓶颈是困扰双方10多年的“最惠国待遇”问题。第二阶段的瓶颈是1999年开始的中国加入WTO问题。过了这两道大门槛后,应该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上将不断朝前发展的大方向已定。今年,中美经贸总额,已经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今天的1000多亿美元。这是一个从数学级数发展为几何级数的巨大变化,出现冲突和矛盾完全是正常的。我认为,在中国预计成为一个开放经济体的前提下,布什政府二期中美经贸关系的整体态势为:全球和地区加强多边合作,双边摩擦增多但不会出现激烈冲突。而中国的贸易目标,也将进一步向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增强内需调整,而不是单纯追求长期、过大的贸易顺差。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两岸四地中心副主任)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05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