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10:00 人民网
  本报记者 张恩超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组图)
  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对江苏省“公推公选”进行了现场直播,负责直播点评的孙学玉教授概括:以前我们选干部是雾里看花,而这次是玻璃缸里观鱼。图片来源:Photocome

  如果与主要领导意见不一致,你将如何处理?

  ○邵明:充分汇报,我作为下属应该服从和贯彻。

  ○朱晓明:换位思考,实在不能统一的话,那么下级应该服从上级。

  ○黄河:说明情况。综合考虑之后充分争取,说服领导。

  ○魏然:多沟通,始终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赵芝明: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意见的方式加强沟通。

  ———江苏“发改委副主任”考场直播摘录

  马能不能上马路?

  正午时分,一个男人骑着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在闹市的人行道上得意地溜达。在他身体一侧的铁栏杆外,是滚滚的车流。

  警察拦住他,告诉他不能在街上骑马。警察说,《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马车不能上马路。男子振振有词:“可我这是马,它没拉车,你规定了马车不能,可没规定马也不能。”

  市容部门接到了举报,匆匆赶到现场,他们的武器是“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区内不能养家畜。”他们如此告诫骑者。没想到这招根本没有用,“它不是家畜,我也不让它干活,它是我的宠物。怕它随地大小便,我还给它屁股上带上了兜兜。”

  这是10月23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以下简称1860)的现场新闻。如果新闻到此为止,那么它就是一则滑稽新奇的社会新闻或者民生新闻,老百姓的事儿,老百姓爱看。

  1860会用下述方式告诉你,其实,他们一直在作另一种努力。1860的记者采访了相关的部门和法律专家,发现并没有法律法规禁止在街头骑马。他们设置了一道问题:马究竟能不能上马路?1万多观众短信参与进来,63%的观众认为不可以,37%的观众认为可以。短信平台成了新闻的延续,观众的探讨愈加深入: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合法的吗?闹市骑马是否侵犯他人的公共空间?

  一个观众出点子说,尽管法律没有说闹市不可以骑马,但人行道的定义是“泛指骑楼、走廊及规划供人行走之地面、道路与人行陆桥、人行地下道等”,可以根据这条禁止马的行走。

  有观众表示不能同意,猫、狗等宠物可以走人行道,马作为一种宠物也应该可以。主要是安全隐患问题,城市车多人多,马很容易受惊。

  更多的观众建议,既然立法上有欠缺,就该将这条明确写入法规。

  就在22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了《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性交通安全法规,闹市能否骑马还是法律的“真空”地带。这期节目的客观效果是,观众争先去查阅交通、防疫、市容等各类法律文件,试图找出骑马者合法或不合法的根据。立法部门则开始研讨,有无必要将之写入法规。

  在报道基本事实的同时,新闻传播者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就是1860所倡导的“公共新闻”。

  23日,在“公共新闻”与省级卫视新闻改革研讨会上,1860宣称走出了一条比民生新闻更为宽广的道路,正式打出了公共新闻牌:我们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我们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我们创造公共新闻话语,我们搭建社会和谐的公共平台。

  催生1860新闻眼“公共新闻”概念走向成熟的,是电视直播江苏公推公选22名副厅级以上干部。

  公推公选直播

  2004年9月,江苏省公推公选进入最后的阶段,1860的一个制片人在《南风窗》上看到有关“投我一票”的报道,向总制片人李建勋询问是否有可能直播政治民主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两人言谈中提出对本次公推公选的过程进行电视直播。李建勋一下就被这个大胆的设想镇住了,“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一直试图突出公共新闻的概念,而直播公推公选的过程,无疑是最好的公共新闻。”

  得到台里主管领导的赞同和支持后,戴听祥副总台长亲自出马,召集人员突击做了详尽的直播方案,带领总制片人和节目主创编导前往省委组织部商议。省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认可了他们的设想和方案。组织部长也非常支持,但表示此事非同小可,需要向省委领导和中组部进行汇报、请示。几天后,台里得到答复:可以。由此,官员竞职触电得以顺利出炉。

  江苏广电总台为此停播了下午时段的全部节目,将卫视频道整个时间段都让给1860节目组。

  他们选择对关系到江苏经济发展的“发改委副主任”的选举进行卫星直播,其他场次录播。事实上,江苏省的公推公选模式充满波折,从选官的官——江苏省委组织部原部长被“双规”那一刻起,质疑公推公选是表面文章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不过更多的专家认为,公推公选对比起其他选拔干部的方式,已经是民主化的一巨大进步,电视直播公推公选更有助于这个制度的透明和完善。

  直播之前,1860为5位候选人都制作了电视短片,为选举造势。

  电视直播是一次大胆的行动,之前的一系列措施就可称上小心谨慎。评委和投票人员的身份一直处于保密阶段,答辩前两天,还对参加答辩者和评委进行了双向封闭。公安部门还对考生封闭居住地进行了手机信号屏蔽。当天上午8点多,每个考生才拿到主题演讲的题目,他们不能与外界取得任何联系,也无法查阅资料。考前10分钟,中组部拟订的答辩试题一直密封,连主考官都不知晓考试的内容。

  在一个候选人答辩的时候,其他候选人以同样的方法隔离在会场中的某一个房间里。每一个出场的竞职者只有编号,没有姓名。

  直播采用现场和直播间结合,直播记者王小蓓负责现场部分,1860以50万年薪聘请的总主持人徐浩然和专家坐镇直播间,另有外景记者分布南京各大主要路段。

  9月27日下午2点半,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柯广坚当场宣布考试纪律,演讲和答辩开始。

  整个直播过程状况不断:抽签抽到第一位的邵明登场亮相,他显得很紧张,演讲断断续续。10分钟的演讲时间已到,他只讲完了五大部分中的三部分,评委们“无情地”掐断了他的演讲,他忙摘下眼镜擦了擦额头的汗。在后来的现场答辩中,第一道答辩题邵明刚讲了2分钟左右,就忘了后面的措辞,僵在台上1分多钟。

  朱晓明第二个上场。她的主题演讲顺畅清晰,还很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场下掌声不断,但到了现场答辩部分,还是出现了超时的情况。

  黄河是最会利用时间的一位答辩者,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演讲答辩,还留出了时间向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问候中秋佳节。

  4号魏然上台后先声夺人,一句“我走上这个讲台是一小步,但我省人事干部改革却跨出了一大步”博得满堂喝彩。

  赵芝明最后一个上场,还未等评委读题,就自己对着电子屏幕答起题来,台下笑声不断,之前魏然已经犯过同样的错误。答辩完成,赵芝明适时地表扬一下自己:“我认为自己的回答十分全面。”

  5点半,9位评委开始独立打分并亮分,他们分别来自组织部、监察厅、政协等部门以及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现场参与测评的150多名干部群众也根据自己的判断排出名次折算分数,他们的意见占到总分的20%。最终,朱晓明、魏然、黄河三人胜出。五人的名次和场外观众的预测以及短信投票结果丝毫不差。

  江苏省委党校刘长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视直播的方式将对选拔干部的人和被选拔的人都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候选人竞职演说展示在观众面前,评委给其评分就要更加慎重和负责;一个竞职演讲演砸了的候选人,如果评委给了高分,组织者和评委都要承受社会舆论谴责的巨大压力。

  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在市民之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几个主要广场的大屏幕尽管没有声音,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市民驻足围观。1000多名各地的观众通过短信参与了直播,或点评演说内容,或对选举程序提出建议,几台直播电话就没停顿过,几乎被打爆。

  据新华社报道,尽管有人在互联网上指出,干部“竞选”向公众现场直播,并没有赋予公众投票权,公众仍然不可能干预选举结果,但这件事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让人备感鼓舞。长期考察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严强说:“这意味着中国要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动真格的,有真突破。将来可能逐步建立一个程序,即干部竞聘结合一定范围内的公众选择。”

  接下来的几天,1860又连续播出了其他场次的录像。近期,22个干部的最后人选就会浮出水面,1860计划对最后的揭晓过程依然进行现场直播。

  公共事务比凶杀案更吸引

  之前,1860通常会和“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等六档节目统称为南京“民生新闻”版块。

  2003年,民生新闻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本土化、民本取向成为拓展生存空间的秘密武器。民生新闻的意义被认为是将10年前央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诚面对观众”的口号落到了实处。

  2003年10月28日,1860在南京诞生,初期定位是民生新闻。

  江苏广电总台给节目组定下了收视率的硬指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不能达到AC尼尔森1.8个点的收视率,不但节目停办,整个时段也会脱离新闻中心,转划其他中心。在收视率的压力下,早期的1860做出了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百万年薪招贤才,看新闻送汽车,汤加丽做主播……

  节目播出的第一期,就有网友罗列了1860的十宗罪:诸如吃饭时间播出卫生巾广告;报道脱衣舞,出动卫星直播,并且兵分五路,是否有夸大之嫌;探秘公关先生的生活是否道德……更有网友刻薄地评论说:江苏卫视这是用高射炮打苍蝇,注意,不是蚊子,是苍蝇。1860总制片人李建勋说:“我们是在为自己赢得基本生存权。但低端竞争并非我们本意。”

  省级卫视的新闻历来难办,以前省级电视台有个称谓,叫“报喜台”。它夹在中央台和市级台之间,中央台新闻是上情下达,传播国计的声音大于民生,市级台的新闻是下情上达,反映民生的声音大于国计。1860的突然变脸,尽管众说纷纭,好在压力之下吸引了眼球。

  “1860的公共新闻之路实际上是两步,先是大多数观众的意见决定了它之后的走向。”李建勋说。在1860中,有一个观众参与的环节,好新闻评选。“你会发现观众选出的好新闻,并不是什么凶杀案啊、边缘化的报道、他们更关心和他们有关的公共事务,比如‘生猪注水’、医药回扣、假石灰流向高速公路。我们就有意识地根据观众意愿加重这方面的报道。”

  调整后的1860,在南京地区AC尼尔森的最高收视率冲高到6.8,平均收视率也稳定在2.5以上。国家广电总局也对1860的探索高度评价。由于节目竞争的同质化,另外几家本来在1860之后播出的民生新闻节目都对播出时间做出了调整,提到1860之前。

  “第二步是专家对节目进行梳理和总结。”2004年6月,江苏省广电局新闻研究所的王声聘对1860中4—6月的三档观众调查节目做了细致的统计和分析,列举的节目有:5月5日主持人徐浩然做一天的哥,体验的哥的甘苦,最后请观众思考用哪种方式解决南京打的难的问题;5月23日的南京浦口迎江路去年栽的法国梧桐死多活少,今年复栽的消息;观众投票是否将城市绿化推向市场;南京禁放令开禁与否;亚洲最大慰安所的命运以及行人违规罚款50元重不重等。他试探性地提出1860的新闻更靠近公共新闻,不过因为节目本身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这种归类还略嫌过早。

  南京大学新闻学教授潘知常和他的博士生,加入到公共新闻的论证中来,潘知常说:“做公民时代的公共新闻,这个概念的达成,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公共意识的日益强化,二是现代生活中公共空间的形成,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300多期节目实践的结果,是经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检验的产物。”

  《看病例行体检该由谁埋单?》、《南京公用事业,还有多少价要涨?》、《国庆长假要不要提前放?》……越来越多的公共话题出现在1860,参与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都被政府列入改革议事日程。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旭培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孙表示这个概念的提出,与“民生新闻”并不冲突。“民生新闻”是关怀民众,情为民所系,“公共新闻”则是尊重公民作用,想办法提高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中的能力。两者定位不同,因而表现的主体也就各有侧重。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一直关注1860节目的演变,并把它当作一个研究课题,她肯定了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报道领域的延伸。“因为民生新闻的可消费性可能会局限在更倾向于报道社会新闻。”她更看重的是新闻节目定位主体的改变:“原来民生新闻是把受众定位为老百姓或者大众,而公共新闻是公众,公众本身的内涵比大众应该说更具有某种社会含义,特别是公共新闻突出一些民权的问题,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

  来源:南方周末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组图)
1860的公共话题,很多都被政府纳入改革议事日程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组图)
1860的公共话题,很多都被政府纳入改革议事日程

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组图)
1860的公共话题,很多都被政府纳入改革议事日程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