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农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10:10 人民网

  本报记者刘黄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

  记者:近一段时间来,您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较深入的关注。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您是从哪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

  陆学艺:我认为,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当密切注意当前中国的所谓三农问题。应该说,三农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有了高度的重视,有很多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各个方面的努力,包括各项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保护措施,加上今年的风调雨顺,我们今年的农业问题还是形势很好。但我认为,三农中的另两“农”:农村与农民的问题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而农民、农村问题近来更多地表现在土地问题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想可以说,土地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我有一个数据:就拿农民的群体上访来看,2001年以来,每年增幅都有17%,几乎比咱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了一倍。而其中最主要的基本都是土地问题引发的。我想,就当前的社会稳定现实状况来说,这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政府在解决农业问题的同时,能把这件事管下来,那么我们的社会问题就解决了70%多。

  今年中央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一个是停止征地了,第二,给农民补贴。在我们江浙那边,一亩地补二三十块钱,因为那边的地少。东北的地,一亩地能补到460块。农民增收5%,粮食增产的数据最近也快出来了。应该说,农业问题的解决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我想,现在我们重视三农问题,实际上更重视的是农业问题,粮食以及农副产品的供应问题。但事实上,三农问题就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问题,三农问题都解决了,经济总量就会较为顺利快速发展。反过来,农民问题不解决,农村问题不解决,农业就不能良好发展,农业问题也可能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但现在的问题是,农民的失地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尽管中央提出说,这半年不许征地,但是下面的许多干部出于一些考虑,对此并不积极。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但是干部说,我上项目怎么办?我们的地方经济要发展,怎么办?仍然拿农民的土地开刀,实际上,以地生财,就是夺农民的地。在有些地方,我们的有些官员出于各种目的,和开发商联合起来,剥夺农民土地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

  记者:土地是中国农民的根。这一点我们党其实是认识得很清楚的。但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用地和发展无疑成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您又怎么看这一点?

  陆学艺:这的确是一个矛盾。三农问题是影响现在社会稳定的很重要的问题,土地问题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从土地制度方面来考虑这一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保持长治久安的办法。

  有一句老话,我看还有用。当年都说,农民得到了土地,共产党得到了农民。土改把土地还给了农民,咱们土改立了法,给农民分了地,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农民喊毛泽东万岁。但后来又通过农村土地合作化、人民公社等等收归集体。但这个“集体所有”是谁?问题是国家没有得到好处。所有权在一些干部手里,实际上现在的土地制度对一部分人有利,对国家和集体没有利。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土地应该还给农民,耕者有其田。当然,从政策上可以过渡一下,采取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如果可能,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能不能把宅基地先还给老百姓?总之,最宝贵的土地,不能交给一些靠不住的干部去管。现在有人说,最痛快的事是什么?就是卖人家的地。现在农民的地,干部把它卖了,干部得好处,各级干部得90%,农民得10%。大片的土地,几年的工夫耽搁撂荒,这样对农民不利,对国家不利。耕地的占用,要严格控制,而且要提倡增加耕地,建设耕地,改造耕地,制造新的耕地,争取平衡。占用土地,土地的收入,利益的分配,必须公平合理,整地之后必须给合理的补偿,不能够利用土地来发财,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个必须制止。一定要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城市化过程的实惠,农民也应该得到一点,如果现在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农民越来越苦,那就有悖于我们共同富裕的方针,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民问题要靠社会流动制度健全化,要靠土地制度健全化。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