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第一井”钻得科研硕果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09:53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杨金志11月6日报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达5日在上海表示,自2001年开钻以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首部钻井“科钻一井”已经“钻”得累累科研硕果。

  在中国江苏省北部的东海县,“科钻一井”在地面上静静矗立,其地下钻进深度却已达到5000米,堪称“中国第一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2001年8月4日正式开钻,工程预计在2005年完工。东海县地处一条超高压变质带上,地质条件丰富且复杂,是实施深钻的理想地点。

  王达说,实施这项工程技术的目标是采取岩心、岩屑和液体、气体样,对样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全孔测井获得多种地下信息,最终建立深部地壳实验室。

  “科钻一井”的首要成果是取得了一根“金柱子”。根据钻取的样品,科学家们即将完成5000米的连续、定向、精确的系列剖面。他们发现了许多新奇的现象,例如,在0到2000米普遍发现超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

  根据对样品的分析,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在科研合作中发现,极端条件下仍然存在地下微生物。经过DNA分析,在从529米到2026米的6处岩石中,人们发现太古菌和细菌。微生物的多样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初步查明有嗜甲烷菌、嗜酸菌和嗜铁菌。“这一重大发现是对现有生命科学理论的挑战。”王达说。

  地下特殊流体研究也有重大发现。从400多米开始,科研人员发现了氦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烃类气体的异常,而且越往深部气体异常越频繁地出现。初步研究表明,地下流体的来源可能是多样的,有一部分可能来自深部。

  科学钻探还验证了地震成果,使地球物理的地质多解性得到科学答案。

  王达告诉记者,“科钻一井”是中国首次在坚硬的岩石中进行长井段扩孔钻进,代表着中国深钻技术的飞跃。“科钻一井”采用了“组合式钻探技术”,以此完成深孔、硬岩、大直径连续取心的技术要求。井底动力钻具则采用了螺旋马达和液动锤。深钻技术特别强调稳斜和纠斜技术,中国在这方面也做得很漂亮。

  王达说,2005年“科钻一井”工程完工后,中国计划启动新一轮入地计划,进行万米钻探,“这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

  在国际上,“入地”与“上天”、“下海”同为重大的前沿科研战略课题。相对来说,“入地”的技术难度更甚于另外两者。王达说,科学钻探是入地计划的关键技术,是直接观察地下信息的唯一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入地计划启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主要进行预研究。1996年,中国作为三个发起国之一,加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截至目前,世界钻井深度之最是前苏联在克拉半岛创造的,是12000米。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