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工人日报:房市绝不应该让大多数人看不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6日14:24 人民网

  所谓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及时有效披露上。因而,面对众说纷纭的局面,我们期待着一种更加清晰、更加权威的解读

  最近,围绕房地产市场的争议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是统计部门就全国大中城市迅猛上涨的房价拉响“房价预警”;接着,相关主管部门、相关学者以及房地产开发商先后就房价上涨问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释——随即,一场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在业界陡然升级。

  上周末,正当有关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处于白热化之时,央行加息的决定又在房地产界引起反响。而11月1日央视的相关报道则说:业内对未来房价的判断却显得扑朔迷离。一派观点认为,住房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减少需求从而打压房价;而另一派观点则担心,房地产企业会把融资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抬升房价。一句话,“到底房价会怎么走”——这似乎仍然是个谜。

  业内如此,广大消费者也是如此。比如,10月28日的《北京娱乐信报》就刊发了一篇题为《北京购房者有些不知所措房价是不是会一直上涨》的报道,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公众的这种迷惘心态。那么,房地产究竟是否存在泡沫?我们注意到,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且目前尚无结论趋于一致的迹象。因为有关方面、专家以及房地产商们的说法很不一致。对此,我们和广大缺少专业知识及经验的社会公众一样,没有多少发言权,也不想在此加以赘述。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房价居高不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至于远远超出了广大工薪阶层的支付承受能力。据有关媒体报道说,目前,北京、上海家庭的债务比例分别已高达122%、155%,均超过了美国的115%,而这种高负债正是因为高房价所导致的。因而,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无疑,这一问题引起了必要的关注和重视,有关方面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比如,通过收紧信贷和土地两条“线”进行调控,规定各省市区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所谓“8·31土地大限”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要挤掉泡沫、打击投机。调控的成效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但在某些地方,房价上涨的迅猛势头似乎尚未被遏制住,一些大中城市竟然出现“不降反升”、“涨声一片”的局面。

  我们注意到,在上述争论中,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对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几乎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问题。从开发商取得土地的方式到土地供应价格、房屋建筑成本、质量,再到资金运转、营销方式、房价构成等等,诸如此类信息的“奥秘”,除非业内核心人物,几乎没有多少购房人能真正说得清楚。某些开发商正是利用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从而直接导致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缺乏理性的心理预期——比如说法之一:“开发商地也没了,钱也没了,今后房子的供应要少了,房价也要涨了。”

  当然,这不会是问题的全部。但就这一点而言,我们或许就有理由发问: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量,我们能否给公众提供一种更加真实而透明的市场信息?能否提供一个信息更加通畅、交易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能否让广大工薪族明明白白购房、踏踏实实住房?

  总之,房地产市场绝不应该让大多数人看不懂。而所谓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及时有效披露上。正如《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0月26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所说——“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有悖于宏观调控的初衷,更不利于广大居民安居乐业。”因而,面对众说纷纭的局面,我们期待着一种更加清晰、更加权威的解读。来源:《工人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