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将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赛先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20:0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张玫茆雷磊)“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与互补,已经成为中国主管教育的官员和学者越来越重视的主题,着力为中国未来的青年科学家们熏陶人文气质也成为他们努力的目标之一。11月4日至6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个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发起。自2003年起,已经陆续举办了4个单元共25场主题报告会。

  迄今,包括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市长等与中科院各个科研领域两万余人次的精英学生展开以科学与人文为主题的交流与对话。据主办者称,这种形式的沟通对话,今后将每年举办两次。

  一直以来,很多中国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气氛中成长起来,而且文理科学业过早分开,让学生的知识背景有所欠缺。对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主办方的有关负责人、中科院人文学院教授胡志强表示,“现代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地位、对大众的影响已经有很大不同,科学工作者不仅只拘泥于实验室,他们应该有一种境界,即对自己是在为谁研究、为什么研究以及对社会的意义有高度的体认。”

  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现有100多个研究所,成为培养中国科学研究者乃至科学家的摇篮。

  然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人才,不仅仅关乎教育,这也成为中国整个国家战略要求之一。论坛发起者之一,著名理论学家郑必坚指出,应“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

  据了解,论坛的每一个主题和演讲者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从北京市长王岐山畅谈人文奥运、外交家吴建民论外交中的中国、历史学家李学勤谈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的发掘,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无一不昭示着中国和平发展的印记。

  胡志强说,我们希望能培养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论坛期望能带动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对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主题的普遍关心和认同。

  此间的观察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一向视探讨中国社会的复兴为已任。此次的交流不仅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沟通对话的平台,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试图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再度审视发掘自身文明价值的机会。

  报告会现场,中科院自动化所姓王的学生对记者说,“一路听下来,除了获取新知,更让我对这些专家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深深地景仰。”比起宏观抽象的理论教化,与大师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或许是给年轻人为人、做学问乃至汲取人文精神更好的机会。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