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慢慢被“发现”的张爱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9:07 南方都市报

  文学评论

  苏七七(博士研究生)

  山东画报出版社新出了一套“阅读张爱玲”书系。除了一本陈子善编的旧评论,刘绍铭、梁秉均、许子东编的一套新评论之外,还有一本水晶的《替张爱玲补妆》(这书名真肉麻!)和一本王德威的《落地的麦子不死》。我对被列为“张派”传人的朱天文、朱天心、黄碧云、钟晓阳、袁琼琼、王安忆等等大多爱读,就买了王德威的这本来看,看之前,倒自己先想了想:张爱玲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祖师奶奶”这样的人呢?

  作家里头,是大体可以分为“优秀作家”与“重要作家”。优秀作家就是写得好,作品响当当,比如钱钟书,凭着一部《围城》就称得上;而重要作家呢,作品未必好,但因缘际会时势造英雄,文学史必定要提上一笔,甚至还地位显赫,如果我举郭沫若作例子,有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当然一个“伟大作家”,那就必定是既“优秀”又“重要”的,比如鲁迅。而张爱玲是慢慢被“发现”的,人们慢慢发现她的优秀、重要,也许还要发现她的伟大。

  张爱玲的重要,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小说的艺术价值。当然,一个小说的艺术价值与这个作家的思想能力是不能分开谈的,而且还在于她有着一种预见性的世界观。在一个时代转折的当口,她有着敏锐的触觉,体会到了一种“现代性”,而同时,对于这种“现代性”抱着一种悲观的观望态度。这在我看来,现代作家中只有鲁迅与她对此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但在同样的感受的起点上,鲁迅以一个男性的社会责任感,把更多的力气花在“当下”的民族与民主问题中,即便自己是一个绝望的人,也要给年轻人一点希望,种种支持。而张爱玲却对政治漠不关心,她关心的是人性,乃至于物质性,在对人与物质的摹写中,寻找可以不败不毁的存在。鲁迅将希望搁在坟前的一个小小花圈上,这是精神的祭奠与追求,而张爱玲将希望放在唱蹦蹦戏的女人身上,这是身体的原始力量。

  在对于世界的“自觉”观察与对于语言的“自觉”运用上,张爱玲是一个比鲁迅更为“现代主义”的小说家。她说:“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做过于华靡。”(《自己的文章》)她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是这种伟大的可能性中途夭折了。在离开上海之后,她再没写出饱满的作品来,在我看来,一个语言艺术家脱离了自己的母语环境是十分可悲的,她只能在一本《红楼梦》里尽着自己“梦魇”。而同时,她太过自闭,她知道怎样的人身上有生命力,但她却不能接近底层,而将力气花在了回望那早就“惘然”的贵族出身。

  但张爱玲不算太多的作品,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源可供开发。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条软索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在一个“现代社会”真正来临的时候,张爱玲的“复活”,只是验证了她的预见性与丰富性。无数的“现代女子”可以在她开创的感受与思想空间中,各取所需,再走向各自的方向。在这些“张派”传人中,有些是非常认可自己的继承人身份的,比如朱氏姐妹,也有恐怕不以为然的,比如王安忆。有趣的是,王安忆未必在她的学习阶段就受了张爱玲的影响,但在细密画一样的写作风格上,两个人还是有接近之处的,这也许是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作品的影响吧。而王安忆也确实是在张爱玲的止步之处试着再往前走。她批评张爱玲在面对巨大的虚无时不敢再向前去,而返身沉迷于细节的爱赏,这个出身革命家庭的现代女作家,不再去找一个已经被抽象化的蹦蹦戏花旦,而将视线投向了底层,在《桃之夭夭》里,建构起一个旧式的新理想。

  回头看王德威的这本书,他虽然名字又“德”又“威”,倒是个女孩子家的贴心人,尽着耐心说各家渊源长短——而且大体说的长,不说短。他是专业的文学批评家,有理论,有视野,有文学史观,但文章倒没有被这些东西压得枯重,还是婉转好看。而翻到这一句,觉得很对我的想法,心有戚戚焉:“对世纪末世景的洞悉,才是张爱玲创作与生命哲学的高峰。”

  图:

  《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王德威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5月版,15.00元。

  《替张爱玲补妆》,水晶著。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