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卜克,您在哪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05:3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廖毅文
卜克,您在哪里?(图)
平康郡烈士陵园

  “卜克,志愿军同志,您在哪里?”一声积压在这位耄耋老人心中整整46年的呼唤,穿行在红叶满山的秋风里,使在场的人为之动情。

  这是发生在朝鲜的一个真实故事。

  2004年10月12日,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访问团成员在参加了朝鲜元山市永三里志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后,来到了平康郡上甲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圈。

  陵园正门是一扇铁梁拱门,悬挂着“国际之光”四个大字,字与字之间镶嵌着闪亮的红星,寓意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从拱门往里走,挺立着一座二层歇山式牌坊。深灰色的檐顶、殷红色的立柱,丹青图案上绘着的只只白鸽,寄语和平。傲立在陵园的百余棵青松下,座座烈士墓碑和墓基都用水泥浇铸,墓冢上覆盖着青青的小草。每座墓茔下都是一颗不屈的英魂,都有一个壮怀激烈、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平康郡位于朝鲜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中部战线,这里的战斗最为激烈,死伤也最为严重,所以平康郡志愿军烈士墓也是最多的。因此,平康郡人民对志愿军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带引我们拜谒陵园的一位戴黑色鸭舌帽的当地老人分外引人注目。他叫金成浩,是这座陵园管理科科长,今年78岁高龄,已为这里的志愿军烈士守墓五十多年。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板硬朗,斑白的两鬓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古铜色面容上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闪烁着纯朴善良之光。他说,这座陵园是志愿军和当地群众1955年修建的,之前这里只是一处志愿军墓地,共安葬有60名上甘岭和五圣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战争期间,他经常向阵地上运送物资、护送伤员,亲眼目睹了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英勇无畏、流血牺牲的感人情景。因此,认识很多志愿军同志,这里的许多烈士生前他都熟悉。

  当老人绕行到一处烈士碑前时,从怀里掏出一个白纸夹,展露出贴着的两张黑白照片。一张是一名威武的志愿军少校戎装照,背景为城市风光,下面的注释是“斗漏峰高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长卜克”;另一张是这名少校和另一位志愿军的合影,前排还站有6名身着朝鲜民族服的少女,下面的注释是“和斗漏峰高地的志愿军指挥官一起,1958年2月21日”。虽然时光流逝了近半个世纪,但照片保存得依然完好,没有一丝皱褶,只是边角略微泛黄,见证着那段历史,守候着一份真情。老人告诉我,这名志愿军叫卜克,与他是在前沿阵地上认识的。艰苦的战斗环境和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此后,他与卜克一起在此建陵、守陵,直到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撤出朝鲜,卜克才不得不与他挥泪告别。临行前,赠给他两张照片留作纪念,并把烈士陵园托付给他好好照看。他在卜克面前立下誓言:“终身守陵!”并相约有一天在陵园再相见。

  每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陵园时,他会准时地出现在陵园的门口,用苍老的双手拂去飘落在这里的每一片树叶:雨天,他会第一个拿着铁锹,推着小车为这里的每一座坟茔精心培土排水;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让安息在这里的烈士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的礼遇;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不看墓碑,都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位烈士的英名;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照例会抚摸那两张珍藏的照片,在心底呼唤着因为那场战争印刻在心里的名字,回忆着与他并肩战斗的日子,想象着卜克会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与他共叙离别之苦,一起去兑现46年前的那个誓言。我问他:“这么多年了,你和卜克有联系吗?”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一行老泪从眼眶中渗出,哽咽着说:“五十多年了,我日夜思念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一起流血流汗的志愿军,思念卜克同志。每当有中国代表团来扫墓时,我都急切地寻找卜克的身影。卜克,您在哪里?您在哪里?”

  听到老人发自心底的呼唤,我被感动了。这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变得弥足珍贵。我深深地为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而骄傲,为人类正义事业和国际主义英勇献身的志愿军烈士而自豪。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我们伟大民族的尊严和强盛。

  一年一度秋风劲,战地黄花分外香。当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他相信,卜克一定会回来看他,看望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看望这片血染的土地,再叙写一段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战斗友谊的壮美诗篇。

  我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金大爷,您用您的一生,精心管理和修缮这座志愿军烈士陵园。整整五十个寒暑,不容易啊!中国人民感谢您,志愿军烈士亲属感谢您!回国后,我一定将您的重托铭记在心,尽一切可能帮助您寻找卜克同志。如果他还健在,你们一定会重逢的。”他连声说:“谢谢你!谢谢中国同志!”

  离别的时刻到了,老人目送我们远去,久久不愿离开。

  望着这位伫立在秋风中的老人,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他把对志愿军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化作成坚守这座烈士陵园永不枯竭的信念。从青年到暮年,由青丝变白发,不知经受多少风雪严寒,趟过多少雨中泥泞,使之松柏长青,绿草滴翠,静谧清雅,庄严肃穆。他对中国人民似海的深情,像远处巍峨的群山,令人敬仰。

  回国后,我要将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每一个朋友,在金达莱盛开的故乡有这样一位老人,为志愿军烈士守墓五十多个春秋,并表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晚年的最大心愿,就是要找到卜克同志。

  青山不老,真情不老。卜克同志,您听到了您的亲人深情的呼唤吗?听到了,请回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09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