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科院兰州分院50华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11:42 兰州晨报

  本报讯(记者雷媛)1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建院50周年大会在兰州宁卧庄大礼堂隆重举行。中纪委委员、中科院党组成员王德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宝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颖,省政协副主席陈剑虹和在甘部分院士出席了大会。副省长李膺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兰州分院50华诞表示热烈祝贺。

  中科院兰州分院成立于1954年,目前在兰州、西宁两地共有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7个科研单位,2400多名科技人员。走过了50年发展历程的兰州分院,形成了以重离子物理、资源化学与新材料、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油气地质、盐湖资源、高原生物等领域研究主体的科技布局,是我国西北地区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基地,以其鲜明而丰富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享誉海内外。

  自1978年以来,兰州分院取得科研成果1600多项,其中60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 50年硕果累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重离子物理研究,在低能重离子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尤其是1988年12月建成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把我国的重离子物理研究迅速推向了世界,取得了以新核素的合成和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1990年秦大河参加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的科学考察以及随后多名科技工作者多次参加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使中国的冰川学和冰芯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新技术,闯出了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新路子。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黑色路面修筑技术的提出,解决了青藏公路通过多年冻土区的筑路难题,保证了青藏公路改建扩建任务的顺利实施,该项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我国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等。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6年成立于北京,1957年迁至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知名度。主要研究领域是远离稳定线新核素合成及其衰变性质和核结构研究;放射性束物理研究;中、低能重离子碰撞和热核性质研究;重离子束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和核技术开发及加速器物理和技术研究。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西部资源化学与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润滑学科在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工业用润滑材料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已成功用于“神舟”号飞船、“风云”和“资源”卫星、液体火箭、高性能战机等。“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三次被评为国家优秀实验室。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于1999年6月正式成立。

  该所提出的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的三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厚层地下形成的重复分凝机制,被国际冻土学界普遍认可和应用。其“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的科学推断,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5年来,授权发明专利2项;科研成果的转化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2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兰州地质研究所建于1956年,该所是一个开放型研究所,从事沉积(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同时,该所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煤成气判识模式等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指南。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55年10月,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专业节点,是中国科学院西北创新基地和兰州分院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与网络平台。其馆藏文献达170多万册并全部上网,中外文数据库达40多个,现代数字图书馆初具规模,网上访问读者年增60%以上。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于1965年在西宁成立,该所作为我国盐湖领域的唯一专门研究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变盐湖资源优势为盐湖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盐湖所科技工作者必须完成的神圣使命。该所在盐湖地球化学、成盐元素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盐湖资源分离提取技术和综合利用、盐湖产品高值化和无机物制备等盐湖科研领域,代表着国家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其科研工作涵盖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该所退化草地治理、植被恢复的研究为江河源地区生态及青藏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高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响应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组建了“青藏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开放实验室”,为揭示青藏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塞隆系列产品示范工程项目”已建成投产,并通过国家GMP的认证。

  本报记者贾峻杰雷媛整理院士风采

  资深院士施雅风:地理学、冰川学家。江苏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冰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直接考察并领导编著了有关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考察报告和中国冰川综合性专著,奠定了中国冰川学基础。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程国栋院士:冻土学家,上海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完成青藏铁路东线工程地质调查。近年来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西北水资源形成、变化及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魏宝文院士:核物理学家,河南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获多项重要成果。上世纪80年代末,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鸿辛院士:材料及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广西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摩擦学及摩擦表面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成功研制了数十种用于军工重点型号的性能各异的特殊润滑材料。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印象初院士:昆虫学家,江苏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在蝗虫分类工作中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建立了中国蝗总科的新分类系统。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彭熹院士:盐湖地球化学家,天津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早期从事柴达木盆地盐湖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内陆盆地盐湖成盐演化成矿模式。近期从事湖泊沉积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使我国湖泊沉积古环境研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群基院士:特种润滑材料专家,山东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材料化学和摩擦化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报记者贾峻杰雷媛整理(来源:兰州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