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翻译不是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无怨主要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19:2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全晓书郭丽琨)中国翻译学界的专家们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5届全国理事会上表示,翻译不是中国文学作品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因为“凡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可以表达的”。

  10多年来,一直有人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与是否能在诺贝尔文学奖中获得一席之地联系起来。当众人反思中国文坛为何会在此奖项上屡屡受挫时,便有人将目光投向了文学翻译,认为翻译水平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这些人中包括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马悦然。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虽然夺奖过程中荆棘频现有翻译水平的因素,但这并非主要原因。中国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非西方、非主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很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首肯的。

  林戊荪说,西方人往往对中国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和印象,而且这种模式往往是对中国不利的。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教授则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定实际上包含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评委看懂的主要是西方语言,很少有人懂中文和日语,所以要通过翻译来了解中国作品。

  不过,许钧指出,翻译并不是横亘在中国文学作品和诺贝尔文学奖中的主要原因。近几年,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到国外的很多,而且翻得很好。例如,池莉的小说在法国被翻译了6本,苏童有5本。

  他说:“中国文学作品之所以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更注重对人性的关注,需要作品有对人的深刻思考以及在文学、艺术手段上的创新。”

  “中国当代的文学创作本身还存在一定问题。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译入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当代作家,很多人随后又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模仿时期。但是,这些作家现在已经成长起来,在未来10年中会不断有创新的作品问世。”许钧说。

  从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至今,共有96名获奖作家。其中,欧洲作家73人、美国作家10人、中南美洲作家5人、亚洲作家4人、非洲作家3人、澳洲作家1人。

  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形成的欧洲中心主义眼光已经有所改变,许多欧洲之外的作家也获得了该奖项。但舆论普遍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奖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