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潜力巨大(经济透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02:15 人民网-华南新闻 |
本报记者 庞革平 随着在广西南宁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圆满结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幕已经拉开,这个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将形成一个具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的区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计算,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按现有经济规模算,它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集团。从发展后劲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必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 随着“早期收获”方案正式实施,东盟国家已经享受到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泰国为例,在“早期收获”计划框架下,中国与泰国之间从2003年10月1日起取消了188项水果和蔬菜税目产品的贸易关税,据泰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泰华农民银行研究中心统计,“早期收获”计划启动以来,东盟区域内贸易获得迅猛增长。在出口方面,菲律宾增长14%,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7%,新加坡为5%,泰国则高达22%。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同样显示了令人欣喜的信息:今年1至9月,与东盟双方贸易额达到了7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年的贸易额将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提前实现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在2005年使双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在中国面向东盟的前沿广西,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003年以来,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快速增长。2003年,仅与越南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就达6.66亿美元,占中国对越南进出口总额的14.4%,占广西外贸总额的21%。今年1至8月份,东盟与广西的贸易额已达6亿美元,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新高。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将促使东盟的GDP增加0.9%,促使中国的GDP增加0.3%。 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爆发之前,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当时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对外贸易和主要产品生产均已接近或超过世界30%的水平。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了抑制(中国除外),出现“四少”现象,亦即出口减少、投资减少、需求减少、就业减少。分析家指出,此次亚洲经济遭受到的“寒流”,其“病根”出在自身存在的结构性因素: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债务结构不合理,未能摆脱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结构性约束,以及技术创新不足等等。同时,亚洲国家还面临着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欧盟急剧扩张的强力竞争。在此背景下,东盟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与东亚国家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有战略分析家指出,目前东亚与东盟的四种合作形式(东盟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对话、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的合作对话、中日韩三国合作对话)中,由于种种因素,比较可行的合作途径是首先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帷幕的拉开无疑是应时之举。它的创建,符合中国与东盟双方的根本利益,进而有力地促进亚洲的经济发展和整体振兴,并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华南新闻》 (2004年11月10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