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自由贸易区 浙商涌向东盟争掘“第一桶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09:13 新华网 |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处处惊现浙商的身影和活力。记者巧遇做塑料生意的广西人韦老板,一脸的无精打采,经打听,原来是韦老板盯了一年的越南客商被温州商人邹青海抢走。当听说邹青海准备将40个柜子的塑料PV板发往越南时,韦老板鼓起腮帮子:“浙商总是先走几步!”韦老板的感受,正是浙商争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第一桶金”的映照。 40出头的邹青海10多年前就开始在中越边境闯荡,现在越南开办4家建材厂,担任越南浙江商会会长。邹青海介绍,浙江有700多家企业进驻越南,开厂办店,设办事处。据统计,浙商在越南生产以轻工和原料为主的产品产值,一年要达5000万美元。 30出头的温州人胡建海,来到柬埔寨做生意两年就学会柬埔寨语,因头脑灵活,在生意圈里如鱼得水,现在是柬埔寨浙江同乡会副会长。今年,柬埔寨、温州和南宁成了胡建海的“三栖之地”。据他说,与越南的浙商相反,柬埔寨浙商开厂的少,做贸易的多,主要从事服装、眼镜等轻工产品贸易。在柬埔寨的温商近1000人,还有浙商近8000人,加上浙江诸暨、奉化和青田人在柬埔寨做“白领”的,有1万多人在柬埔寨淘金。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在自喻草根的浙商眼里,是弥足珍贵的“阳光雨露”。这些“阳光雨露”就是南宁这个中国与东盟国家联系的桥头堡喷发出来的。温州商人王世林2002年来南宁搞房地产一炮打响。他介绍,目前南宁的温商有3万多人,商会会员500多家。主要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水利、水电、眼镜和服装等。王世林说,他看好南宁,南宁是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东盟国家的一个商业桥头堡。 南宁温州商会副会长、南宁温商展览服务公司董事长蓝桂华,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记者在博览会闭幕这天走进蓝桂华的公司时,恰是星期六,但蓝桂华带领公司员工却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在筹备首届南宁(中国—东盟)温州博览会。怎么又有个温州博览会?原来,今年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有近5000家企业报名参展,结果只有2500多家企业得到展位。蓝桂华得到这个消息时兴奋了一晚上,剩下的2000多家企业不就是商机吗?趁热打铁!第二天,蓝桂华就向广西招商局递交举办温州博览会的策划书。这一思路旨在为温州民营资金和产品提供投资和贸易洽谈场所,为进军东盟市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广西招商局负责人获悉,暗叹浙商果不其然! 记者了解,浙商抢占东盟商机可圈可点。国内饮料市场闻名遐迩的娃哈哈就将“走出去”第一站选在东盟。今年7月,娃哈哈与达能合资在印尼建厂投产;华立集团“走出去”的首站也选在泰国;温岭商人诸葛双村投资10亿多元在广西建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绍兴人谢佰荣投资5000万元在云南建中缅国际商城……据统计,目前有2万浙商在云南、广西从事边贸活动。今年1—7月,浙江对东盟出口18.36亿美元,高出全省出口平均增幅约12个百分点。 据悉,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最终建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部副主任李光辉认为,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里的市场更大,壁垒更少,关税更低,为中国优势产品出口东盟提供更多的机遇。精明的浙商,早已疾行在通往自由贸易区的“掘金道”上。(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