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真实故事———九九治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09:51 中国环境报

  刘光钊,一位澳籍华人,学成回国,投入国内的水环境治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成原理,提出了数字技术和精确环保的治理理论,在国际水处理业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谈起十多年走过的路程,他感慨万千。他讲了3个真实的故事。值得高兴的是,三爱公司的治理技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004年10月13日下午,天高云淡,滇池外海。

  小小的汽艇划破厚厚一层油绿色的蓝藻,在翻起的褐色波浪上飞奔,随风飘来一阵难闻的臭味。刘光钊站在船头,眉头紧锁。这位国际水协的理事,在太湖边长大,把治水当做自己下半辈子事业的汉子,面对着500里滇池,说起了他治水的第一个真实故事。

  那是1998年岁末,在首都的一个老干部家里,我见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他显得精力充沛,而且十分随和。在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略的轻松交谈后,解局长谈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治理滇池的决心,他希望我去滇池看看,治得了的话,给他报一个方案。

  领导的嘱托,成为我们无穷的动力。三爱公司全体员工摩拳擦掌,决心拿出10年来在国外开发成功、而且在国外屡试不爽的富营养化水体综合治理的全套技术。滇池治理方案很快送到解局长那里,并被批转到云南省有关部门。云南省有关部门来函索要详细方案,我两次上高原会晤云南省环保局、省环科所、滇保办的领导。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签下合同,开始做准备工作。

  那时我们颇有一种上战场的豪情。考虑到滇池的实际情况,必须先把“水华”(蓝藻)打下去,然后再作生态修复。为此我们连夜批量加工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圣A———三型除抑藻剂。这种除抑藻剂经美国、澳大利亚农业部和卫生部检验,完全可以在饮用水源中使用。

  1999年昆明世博会开幕前的4月12日,我们接到了参与滇池治理的命令。当时原准备去澳大利亚发运设备和一些专用材料,接到命令,我们立即退掉机票,转飞昆明。指挥部公布的参加滇池应急治理试验的公司有3家,除了三爱公司以外,还有环水联合体和新大禹。当时在草海划出3平方公里的开放水体进行应急试验,每家公司负责1平方公里的水面,必须在4月25日前完工,要求除藻效果保持20天,保证4月28日~5月1日中央首长和各国首脑能够看到一个良好的水体。三爱公司被分在西山脚下蓝藻相对集中之处,显示出领导对我们寄予厚望,并将此处命名为“生态修复试验区”。

  三爱公司在武警疗养院租下了一幢将军房作为指挥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工作。由于设备无法从澳大利亚运来,公司就连夜加工土设备,三爱公司副总经理徐欣则彻夜指挥调运材料物资,保证了应急试验工作的开展。

  4月25日试验工程全面完工,马上就有人下水游泳。三爱公司根据综合治理方案要求继续对滇池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但考虑到“生物的复杂性”,也没有这笔费用,就先不做了。这令三爱公司感到十分遗憾。

  测试结果出来了,3家公司基本都完成了试验目标。报告给三爱公司的结论是“效果明显”。然而就在此时,省市领导接到一份25人署名的群众来信,呼吁使用化学成分的抑藻剂要慎重,怕以后会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与这种抑藻剂类似的化学品,也投放在我们每天都饮用的自来水里,而且三爱公司投放在草海中的抑藻剂的使用量没有超过国家标准,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也无毒性。经进一步的生化测试,原水体中多种对人类不利的严重超标的化学生物元素,经治理后减少了一半,其余的也达标了。然而,治理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急刹车了。我们准备打道回府。

  在离开昆明的前一天,科技部一位领导视察了我们的治理现场,提出要立项拨款,巩固成果。应环科所领导邀请,我们修订课题,起草了申请报告,并准时送呈。

  不久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某报做了一篇滇池得了高原生态癌(不治之症)的报道。当时的朱镕基总理看到后做出了批示。

  国家环保总局把我们3家参与治理滇池的单位请到北京,又集中了几十年来治理湖泊的权威专家,一起听报告,开座谈会。

  会后,我写了封信给朱总理,内容是滇池必须治理,滇池一定能治的技术分析和经验汇报。此信经李岚清副总理批示后发送到环保总局和云南省。但由于种种原因,科技部巩固应急试验成果的款项,我们没能中标,我们治理滇池的方略也没能为地方所接受。

  半年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副局长汪纪戎再次视察滇池。船行间,解局长提议到三爱的治理现场看看。当天也是东风,西山下的草海绿波依旧。解局长兴奋地说不错不错,三爱公司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理有效果。同一天,船行未治理区,只见蓝藻暴发依旧。

  滇池治理的题目讨论了几十年,提出的方案不下几百个。最近还有人撰文说滇池富营养化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不是短期内治理能见效的;水体富营养化是个世界性难题,日本琵琶湖治了那么多年,投了那么多钱都没有治好;由于过去几年只给了30亿元,水体仍未得到根本改善等等。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国外一直说,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上史无前例地支持,史无前例地投资。有的项目投入巨资却没有得到回报,关键还是科学技术的问题。目前谈到的日本琵琶湖和国外某某河的治理技术,都是几十年以前的水平,以此得出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恐怕是站不住脚的。目前江河湖海综合治理有完整的经过实践考验的数字化高新技术。不应把五六十年前那种换换水、挖挖泥、种种挺水植物的技术当做经典技术来推广。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到许多边缘科学,如生物学、化学、水动力学、生物动力学等等,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突显量的概念,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态设计、数字化监控、数字化管理。

  最近即将启动的滇池北部水环境治理项目,从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政府和专家进行科学的决策,为滇池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爱公司也参与了投标,我们要用数字化精确环保技术,为治理滇池出力。

  这个真实的故事令我叹息不已。记得20世纪70年代我在昆明工作时,曾经多次到滇池海埂一带游泳,那时的水清澈见底,不时有鱼儿从我们身边滑过,蓝天白云下,远处的西山睡美人仿佛也在碧波上荡漾。如此美景,真不知何时才能重现。但愿第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圆满的结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