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海摘棉工在新疆大显身手增加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10:42 新华网

  今年8月底到9月初,西宁市、海东地区万余名农民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摘棉。这样大规模、由政府组织的农民出省务工,在我省还是第一次。

  10月初,记者赴新疆建设兵团哈密黄田农场、红星一场、石河子总场、122团、143团等30个青海农民工集中的连队进行采访,所见所闻,深感青海省农民走出山乡拓宽视野后的观念变化,看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思想体现,分享了他们付出劳动得到收获的喜悦……

  急群众之急 想群众所想

  在乐都县李家乡一个叫和尔次的小村里,农民吴树兰和她的丈夫常常为生活发愁:她家4口人,承包着9亩浅山地,其中5亩已退耕还林,剩下的4亩地亩产粮食仅50多公斤。家里的孩子想穿一件新衣服,没钱;想筹划着把房子翻修一下,没钱。为了改变家境的困难状况,夫妻俩不止一次地商量着外出打工,但找遍了所有亲戚朋友,也没有找到一个务工的门路……

  和吴树兰同乡的熊家村48岁的农民魏大秀,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她家8口人,只有3亩川水地,供养着两个大学生,一个中学生,为了孩子上学,全家尽管节衣缩食,但每到孩子们开学的日子,夫妻俩不得不走村串户,到处借钱……

  在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农村里,像吴树兰、魏大秀这样苦于没有挣钱门路的农民,深深地牵动着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心。为了给农民寻求一条增收的渠道,今年4月,副省长穆东升在新疆劳务考察中,与新疆建设兵团达成了青海省组织1万名赴新疆摘棉季节工的协议。

  根据两省区协议,西宁市和海东地区迅速行动,成立了向新疆输送季节工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多种手段,并组织乡镇党委、政府、妇联、团委、扶贫等部门进村入户,面对面和农民交谈动员,宣传外出务工的意义和好处。在组织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能人带动”,农民自愿报名、自愿结合,既可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也可由农村能人带队组织,凡是由政府组织的,每50人或100人为一组,由群众推举一名管理人员;凡由能人组织的,该人为管理人员。同时,各乡镇选派一名副书记或副乡长带队赴新疆,负责与务工地的联系,协调和对摘棉人员的管理服务,消除群众的担心和疑虑。为了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各县、乡政府竭尽全力,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在家庭生活、外出旅途等一系列的问题:湟源县由政府和新疆提供外出务工人员单程路费,各乡村还给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每家两袋面粉,一个价值132元的小太阳灶,路途中每人补贴25元伙食费,加上医疗费、车票补贴,政府给每人费用超过1000元。大通、湟中和海东4县每人补贴和湟源大体相近。除此以外,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县还为每人配发旅行包、缸子、饭碗、遮阳帽等用品;乐都县为保证农民工顺利到达新疆,从当地和邻县组织了80辆大客车,并且配备了医生、公安人员,购买了方便面、饮料,还为每人配发一套迷彩服。8月底至9月初,来自西宁、海东各县的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或乘火车专列、或乘大客车到达新疆指定地点,当乐都县80辆大客车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新疆石河子市街头,立即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人情厚 兵团兄弟亲

  在哈密和石河子地区新疆建设兵团的农场里,农田几乎是一个模式,即四周和中间均为绵延数百里的防护林,高大的新疆杨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阻挡住南来北往的风沙。其间,棉田连成一片,远远望去,真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棉田一片白茫茫……”

  据新疆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介绍,从南疆到北疆,兵团共有600万亩棉田,棉花品种多数为我国自己研制的新品种,棉秆低、花朵多,不宜于机械化采棉。因此,兵团每年需要50万人摘棉,除兵团自己的20万人之外,其余30万人均要从外地输入。对于青海摘棉工的到来,新疆建设兵团极为重视。之前,兵团各连队就准备好了居住房屋、炉灶、炊具、米、面、油等。青海农民在农垦师红星一场一下车,馍馍、面条、火腿肠(清真)和榨菜便发到了手中,并每人配发一条新的军用被褥;122团不仅配发被褥,而且还为每个宿舍配发脸盆、水桶、暖瓶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了保证青海农民工的伙食,各连队除水、电、煤免费供应外,还免费供应连队自己种的如白菜、冬瓜、洋芋等蔬菜。有的连队还专门从石河子市区买来压面机,建立回族清真灶。在摘棉工作中,考虑到青海农民工是第一次来新疆,在优惠政策上也多向青海倾斜,例如,兵团规定:外来摘棉人员在兵团摘棉6000公斤,奖励返程飞机票一张,现金400元;4000公斤以上奖励返程硬卧火车票一张,现金200元,但对青海摘棉工的数量标准大都降低20%。在河南、山东、甘肃、四川、青海各省的摘棉竞争中,青海农民工每天标准比其他省份降低20公斤,获奖待遇和其他省份一样。为了提高青海摘棉工的技术,122团、143团、149团各连队还专门请兵团摘棉高手对青海农民工进行传帮带,对青海农民工在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者,除按规定奖励一套秋衣和10元现金外,还给予戴大红花、吃光荣饭……

  9月28日,适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143团4个连队职工和民和县松树、古鄯、巴州、联合、转导乡农民工分别召开联欢晚会,连队免费为摘棉工杀猪宰羊,赠送水果、月饼、蔬菜。记者在民和县松树乡所在连队篝火晚会上看到,连队职工与青海农民工团团围坐在篝火旁,表演着自编自演的小节目,那场面、那情景,让人久久难忘……

  新疆建设兵团的热忱与支持,大大激励了青海农民工的劳动劲头:湟源县巴燕乡40多人刚到新疆时,每人平均1天仅摘棉27公斤,10天后就增加到40公斤以上;民和县李尔卜乡农民摘棉半个月后,人均产量每天48公斤;被149团授予“青海民和拾花突击队”的杏儿乡,日均每人摘花61公斤。乐都县农民吴树兰和魏大秀,平均每天摘棉都在45公斤以上,10天后第一次分配兑现就拿到300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我省这次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的确给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带来冲击,是一次农民走出山门、开阔视野、学习技能的好机会。联合乡来家山村的张有文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我过去做梦都想出来看一看,现在政府把我的愿望实现了,不但长了见识,而且挣了钱。察流素村25岁的女青年柳萍,从小到大没见过棉花地,在兵团摘棉能手的带动下,10天后,她每天摘棉50公斤以上。她说,我今年学到了摘棉技术,明年再来可以赚更多钱了。曾经在新疆摘过棉花的民和县西沟乡关学林和李连史夫妻俩,每天摘棉都在80公斤以上,是青海摘棉工的“状元”。他们说,过去我们来摘棉靠别人介绍,心里不踏实,今年政府带我们出来,我们有了依靠,我们一定努力多摘棉,争取乘上飞机回家乡。

  相约在明年 携手奔小康

  几天前,记者在西宁街头偶然碰见在新疆棉田里见过但叫不上名字的乐都县农民,他告诉我,两个月的新疆摘棉,他除去一切费用,挣了1100多元钱回家。我问他:“你挣的钱是村里最多的吗?”他摇摇头:“还有拿2000多元的哩。”

  从这个农民的话语里,记者感受到他的喜悦之情,也从另一方面看到青海农民工赴新疆所取得实实在在的增收成果。但是,在新疆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也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一,由于今年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宣传、管理、服务等方面经验不足;其二,部分农民思想认识模糊,认为政府组织的就应该由政府包办一切,依赖思想严重;其三,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青海农民没有摘过棉花,到了新疆后有劲使不上。

  面对这些问题,西宁市、海东地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摘棉,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尽管工作中出现一些不足,不能动摇我们工作的信心,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一定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今后,一方面要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使更多的农民走出来开眼界、见世面、挣大钱,为农民摆脱贫困、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提供更多的渠道。

  我们期待着明年。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 刘建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