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黑金”、淘金石油、能源!浙商的新奶酪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17:18 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10日电煤矿、石油、水电等,在浙江商人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个个闪光的机会。挥师北上采矿“掘黑金”、西进圈河投资兴建水电站、挺进西北淘金石油……凭着灵敏的嗅觉和善于捕捉先机的胆识,在资源丰富的广阔大地上,在传统又新兴的能源投资领域,许许多多的浙江商人正在尽情书写自己的投资故事。 浙江人承包了山西400多个煤矿 把山西称为“第二故乡”的胡育林是温州人,现在的身份是山西省浙江煤炭企业协会会长,在大同、朔州等地拥有五六家煤企。而上世纪70年代来到山西高平时,和很多当时涌来的温州人一样,他只是一个井巷煤矿掘进队的队长。 直到1987年,一切发生了转机。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胡育林筹集了一笔资金,开始在大同经营煤矿,完成了打工者向投资者的角色转变。 煤炭生意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石油广泛应用的冲击,煤炭生意一度日薄西山,但这并没有扑灭温州人经营煤矿的热情。熬过了艰难期后,外地进入山西地区抢购电煤呈现出历史上少见的“凶猛”现象。由于供不应求,煤价一扫多年颓势,每吨煤炭从原来的20元左右反弹至每吨50元到500元不等。胡育林的煤炭生意也因此日渐红火。 如今在山西,胡育林的煤矿开采规模在业内做到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在宁夏、贵州的开采网络也已撒开,粗略估计总投资额已达1亿多元。“只要干得动,煤矿这行我会一直经营下去。”胡育林毫不掩饰地这么说。 由于煤炭行情一路走好,越来越多的浙江投资者纷至沓来。“别看他们皮肤黑黑的,都是清一色的浙江人。”山西省浙江煤炭企业协会办公室阎主任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浙商在晋经营煤矿的人数有增无减,目前活跃在山西煤矿的浙江人队伍越来越庞大。像老胡这样的是属于开拓者,他们干技术出身,有专业的 开采背景,熟谙当地情况。而第二批进来的基本是在2000年后,以投资客居多。 这支队伍到底有多庞大?阎主任提供了一个最新数据,目前活跃在山西媒矿的浙江投资者有500多人,集资资金达40多亿元,在山西省承包了400多个中小煤矿,年产煤达8000多万吨。各种人员加在一起,在山西各个煤矿的浙江人有3万~5万多。目前,由浙商承包煤矿的产煤量占山西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全国煤炭产量的二十分之一,这还不包括浙商在陕西、内蒙古、贵州等地承包的煤矿。 敏锐商人西部开“喝”石油 对能源业,浙商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西北一角洋安,看着油井口的钻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开采油井,王荣生对当初作出的投资决定感到欣慰。 王荣生是温州人,夫妻俩在批发市场卖皮鞋,起早摸黑也积攒了不少钱。有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了西安大学一个搞地质学的教授,交谈间教授说的一句话:现在石油这一块政府开始放手允许民间投资,一下子化为一个投资信号印在她的脑子里。 于是,王荣生,这个三十多岁的女老板,抛开皮鞋佬的帽子,转攻石油。通过教授的联系,投资200多万元,首先买下三口油井。 夫妻俩的辛苦没有白费,如今,这三口油井早已步入盈利阶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的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大,另外还买了不少油井,酝酿着更大的开采计划。 油井是稀缺资源,抢占先机,就意味着先尝到最好的一口,聪明的浙江商人很早就领会了这一点。在距离西安不远的新疆,另一位浙江商人黄银荣正美美地分食着进口成品油的商机。 黄银荣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泰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赶在国家成品油市场完全开放前,去年他较早取得了国家严格控制的成品油进口配额,成为新疆第一个从事进口成品油贸易的外来客商。目前,他已从中亚进口价值500多万美元的成品油,估计今年经由他公司销往各地的进口成品油将达5万多吨。这些繁忙的贸易,带给他的则是颇高的投资回报。 几百亿民资转战能源市场 越来越多的浙江商人开始转战能源投资战场,艰辛曲折生动的投资故事还在继续。 “浙江商人市场眼光比较独特,现在国家能源较缺,先入为主往往意味着获得较高的回报率。”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潘立生早已注意到了这个投资变化。他说,事实上,早在两三年前,浙江的许多民间资本就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开始在曾经被视为禁区的能源投资领域频频试水。至于当下的这股能源投资热,发展的最大契机则是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能源短缺。 为了使富裕的民间资本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年初,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对民间投资予以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向能源、公共事业等垄断性、基础性行业进军。政策开始放手允许民间投资,瓶颈因素在逐步消解,同时,充裕的民间资本也在激荡着这些投资手笔的频频甩出。据潘立生保守估计,我省在外投资的6000亿元中,能源投资的比例有几百亿元左右。 目前,这个数字正在不断被改写,民资投入能源市场方兴未艾。 (罗凰凤)(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