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耳鸣奇人“测震” 气象部门“乌龙”(来自台湾的报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4:3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赵新兵
耳鸣奇人“测震”气象部门“乌龙”(来自台湾的报道)(图)
位于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南港村的“9·21”大地震原爆点。

  本报记者 唐宁 任涛 摄

  8日深夜,台湾再度发生里氏6.7级地震。据此间媒体报道,岛内号称有“预知能力”的李振吉出面表示,此前他的“耳鸣”早已发出地震“预告”,为证实自己绝非“马后炮”,他拿出了8日清晨8时多自己贴在网络上警告网友与台湾气象部门的讯息作证据,并告诉媒体这项重要讯息并未被气象部门理睬。消息传出,岛内舆论再次哗然。

  能“预测”地震者成名人

  事实上,自从台湾上月接连发生两次强烈有感地震后,有关地震的“预言”在岛内一直没有停止过。家住台中的保险经理李振吉表示自己“能通过耳鸣预测地震”。据他自己说,每次地震前都会伴有强烈的耳鸣,他已经准确预言了台湾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地震,包括1999年的“9·21”大地震和上个月发生的两次地震。

  他向媒体表示,11月8日凌晨4时左右,他的耳鸣又发作了,声音与上次发生里氏6.2级地震前的耳鸣声音差不多,于是再也睡不着,当日上午便通过网站将“预测”发给网友和气象部门,认为3日内必有地震,结果8日晚真的又发生了地震。

  李振吉的“独特本事”不久前被媒体报道后,已经成了名人,找之“预测”地震的几乎将他的电话打爆。还有一些“预测”专家也搭上了媒体的“顺风车”,一时间“预言”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台气象部门则不以为然,他们发文提醒,随便预测有地震,除了可能会被气象法处罚之外,也有可能会按照社会秩序维护法处罚。希望媒体不要推波助澜,为这些不负责任的“预测”提供阵地。

  气象局公布地震出大错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耳鸣奇人此次“预测”到了8日的地震,而台气象局自己却摆了“乌龙”。地震中心原先公布的地震时间是深夜11时55分,规模里氏5.7级,震中在宜兰南澳地震站西北方1公里,深度约19公里。但重新更正后的地震时间提早到深夜11时54分,规模达里氏6.7级,震中在花莲市地震站东方96.6公里,深度10公里。据介绍,规模5.7地震与规模6.7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差很大,令岛内民众很是诧异。对此,台气象部门解释说,地震侦测失误主要是因为一分钟内发生两个地震,原先有一个小地震使得后来较大地震的定位受影响,所以才会有规模、震中的差异。

  对于“耳鸣奇人”,台气象部门的态度仍很坚决:不理会。气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有人宣称可以用耳鸣“预测”地震并引来媒体广为采访后,就有不少犯耳鸣病的人一有耳鸣就写信到气象部门,“耳鸣不去看医生,却来报地震,令我们哭笑不得。”

  这位负责人说,台湾每7天会发生5次规模4级以上的地震,他强调,所谓地震预报,应该明确地指出时间、地点、发生多大规模,李振吉及其他人所谓的“预测”都很笼统,这种“预测”在科学上没有任何意义。

  岛内学界对此意见各异

  岛内学术界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专门从事人类地震感应研究的台湾大学教授朱子豪表示,8日晚上6.7级的大地震,包括李振吉在内一共有3位民众事先通知他,而确实也发生了。他认为社会不要将这些人嗤之以鼻。

  朱子豪表示,这些能够感应地震的“奇人”中,有的可以在半年之前就感应到地震,而大部分则是在三五天内,也有人可以在1小时之前发出警讯。科学家确实也发现,地震前1个月左右地热会有变化。而地震前地球还会有电磁、电离层、地下水水位、地下井稀有气体等变化。现在科学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这些人到底感受到的是什么讯息,去测出这些人感受的讯号类型、强度、频度,只要能够分析出这些讯号,未来就可以用科学仪器替代,增加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也有研究专家认为,这些会做出地震预测的人,并不见得有什么特殊目的,可能只是具有“灾难症候群”的人格特质,一看到大地震的画面就会紧张,进而引起耳鸣或其它生理反应,然后再将这种生理反应与地震联系起来。

  更多学者认为,由于台湾位于断层带,地壳活动频繁,目前地震尚无法像台风一样可以预测,人类的感应只能当成预测的手段之一。但透过重力值微小变化监测,对地震预测及其危害度评估,仍是积极、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新华社台北11月10日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11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