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境界 竭力为人民(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4:4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他是一位殚精竭虑为万千肾病患者消除病痛带来福音的白衣使者; 他,就是先后荣立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浙江省边防总队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周全荣。 一个梦和一种追求 周全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在杭州美丽西子湖畔。 父亲出生7个月,爷爷去世;周全荣还未出世,奶奶又被病魔夺走;父母生了5个兄弟姐妹,有3个相继夭折。死神一次次露出狰狞的面容、凶残的爪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渴望,而真正促使他走上学医之路的还是活泼可爱胞弟的病逝。1964年的一个夜晚,周全荣9岁的弟弟突然发病,母亲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然而,还未等到医生搞清楚是什么病,可怜的弟弟就告别了人世。弟弟的死,使周全荣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从此萌发出一个心愿:当一名医生,拯救人间所有像弟弟这样患者的生命。初中毕业下乡支农的他,不久就考上了杭州卫生学校。 那个年代,卫校3年知识学得不多,但培养了周全荣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他开始利用当时有限的渠道收集各种偏方秘方,认真对比,仔细研究,并一一记录下来,在同学心中是有名的“医药迷”。1973年卫校毕业后,知书达理的父亲又送周全荣投身于军营,实现了父亲给他取名“全荣”的夙愿: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周全荣在苏北部队很快就被调到卫生队当卫生员。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与全国多数农村一样,部队驻地缺医少药,医疗条件简陋,医术水平低下。相比较而言,部队卫生队在当地算比较好的医院了。农民兄弟姐妹吃不饱穿不暖,感冒、扁桃体发炎后大多不会上医院,在家里苦捱一段时间后,不少病变为肾病,每年都有一大批人死于肾功能衰竭。1976年,一件事强烈地震撼了周全荣:部队驻地有一户农家,夫妻两人都患有慢性肾炎、尿毒症,靠一对儿女操持农活来维持生活。那天,姐弟俩跑到部队,拉住周全荣的手,求他救救父亲,然而病人还是在痛苦挣扎中去世。姐弟俩泣不成声对周全荣说:叔叔你一定要把我妈妈的病医好,我们不能再没有妈妈了!周全荣流泪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治疗肾病方面走出一条路来! 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卫生员要攀登医治肾病的高峰谈何容易?!他拜当时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卫生队军医为师。在老师的引领下,周全荣在浩瀚的医药典籍中尽情遨游,在攻克肾病的崎岖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他和战友们成立了4人攻克肾病科研小组,他研究了上百部中外医学名著、征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偏方、秘方,请教了国内20多位专家学者,做了1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临床医学离不开实验,而实验又离不开药材。为了采药,他和战友们自带干粮和铺盖,风餐露宿出没于赣、鲁、苏、皖、浙的崇山峻岭中,甚至远至东北三省,其中的辛劳不言自明。一次,为了采到一种叫紫花草的药物,他在浙江淳安县汪宅乡一座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一脚踏空,跌入一条深溪,身上多处受伤,鲜血直流。安徽太和县有一位药农,藏有治疗尿毒症的秘方。为求得秘方,周全荣不惜为药农扛活打工。起先那位药农冷眼相待,不屑一顾。但久而久之被周全荣的执著而感动,终于在一个夜晚将其祖传秘方绝招传授给了周全荣,这就是后来周全荣创立“肾病I号”的雏形。 为了制药,他在营地饲养场边搭了个土灶,放上一口大铁锅,用茅草作燃料,以忍冬藤、一枝黄花、东前草、紫花草为药材,煎熬肾药。每一次药水煎熬出来后,他总是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经历过数百次的失败后,战友们实在不忍心看见他不断出现的腹泻、呕吐、发烧、出汗等反应,劝他放弃虚无缥缈的幻想,甚至要抡起铁锤把铁锅砸个粉碎。但看到他坚毅的神情,战友们知道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住周全荣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一年七个月,先后近千次调剂配方,记录了无数次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周全荣终于研制成功了。他把研制的肾药配方取名为“肾病I号”。当晚,不嗜酒的周全荣和战友们凑足了津贴费,第一次买了一瓶白酒,个个喝得晕晕乎乎,找不着北。 此后,周全荣无论是在高等医学院校深造,还是在部队医疗岗位上,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肾病医学的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全荣攻克下一个个肾病治疗难题,到2002年他相继推出“肾病2号”至“肾病9号”。 1995年,在香港召开的一次由世界各地51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传统医学学术研讨会上,他宣讲的《“肾病5号”治疗慢性肾炎273例疗效观察》论文,获得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和好评,从2000多篇选送论文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 他的肾病成果1992年就获国家专利,1993年获浙江省优秀发明奖;2002年,他应邀到加拿大温哥华医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加州医学院就“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作了学术交流。 一颗心和一种境界 周全荣常说,一个医生如果不学无术,当不了医生;有了医术,心中没有病人,当不好医生。为了当一名“好医生”,他在治疗肾病的岗位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杭州郊区瓶窑镇农民朱成弟一家真是不幸,姐姐患白血病,哥哥得胃癌先后辞世。而朱成弟又患了肾炎,因无钱医治导致右眼失明。朱成弟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时任浙江边防总队杭州边防检查站门诊部主任的周全荣。周听说了朱家的悲惨遭遇后,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朱家。尽管朱家家徒四壁,但门窗却关得严实。老朱说,医生关照过,不能再得感冒了,否则引起肾功能衰竭就死定了。朱成弟一见到周全荣就紧紧抓住他的手说:“你一定要救救我,我才30岁,上有父母,我还不想死呀!”周全荣采用他一贯的药治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安慰道:“要治病首先要有信心,要配合我治疗,知道吗?先把窗打开!”周全荣猛的一推,紧闭了一年的窗户“咣”地一声打开了,随着浊气的排出,清新的空气涌了进来。接下来的日子,周全荣无论刮风下雨,始终坚持为朱成弟上门治疗,他用他的独特配方和要求对其医治,朱成弟也非常配合周医师。几个月后,当周全荣正在办公室找资料,忽有人敲门进来,面前居然站着朱成弟。他会独自走路了,还自己走上了六楼!康复后的朱成弟在周全荣的协助下,还开办了一家广告服务社,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肾功能下降,肾萎缩,尿毒症……肾病,在当今文明社会已不再是疑难绝症,但任何治疗不及时、不到位,都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周全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在肾病领域呕心沥血,倾情奉献,使千万患者重新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上海某合资电器公司职员章某6年前由慢性肾炎转化为尿毒症,每周必须到医院做2次血透,每次血透就得花数百元,家境再好也撑不了多久啊。何况他上有七八十岁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妻子又是普通工人,全家生活本来就非常紧巴。6年来已经花了11万元医疗费,单位经营状况不佳,领导流露出让其辞职休养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新闻媒体看到了介绍周全荣的报道,绝望中的他,似乎看到了一线光明,次日就踏上了去杭州的寻医之路。此时的他已是尿毒症中期了,肌酐指数达631(正常是133以下),尿毒蛋指数27,血色素仅6.6克,脸色黄蜡。考虑到他的家庭困境,为减少他的经济负担,周全荣一接诊就没有用血透,坚持用他研制的肾病5号。经过周全荣5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章某的恶心、呕吐现象没有了,人也精神多了,肌酐指数已经控制在200以内,一年后稳定在150左右,他终于可以重新上班了。 在周全荣的电脑里储存着一对龙凤胎宝宝数码照片。看到他们活泼可爱的样子,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妈妈曾经是一位被告知不能生育的肾炎患者。几年前,大学毕业的杨某很顺利地留在了省城杭州,进了一家金融机构,并与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走进了爱的殿堂。谁知天差人意,她被查出患有慢性肾炎,如果不能治疗痊愈的话,将不得生育。对于一个妙龄新娘、做梦都想要生一个宝宝的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爱人的陪伴下,她走南闯北四处求医,甚至也吃过一些人间偏方,始终见效不大。由于病魔对她身体的摧残和精神的折磨,她找到周全荣时,浑身乏力,手脚抽搐。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治疗,她终于健康出院了,又过了一年多,她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一些肾病患者不堪被病魔长期困扰,心理防线近乎崩溃,往往会走向极端。对此,周全荣总是想病人家庭之所想,急病人家庭之所急,与他们携手撑起健康人生的大厦。齐某是江苏常熟一家钢铁厂的驾驶员,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血压很高,而且尿蛋白出现“+++”。自以为身体强壮的他,对体检结果并没太在意,到医院看病时才知道治好肾病并非易事,到省内外一些大医院就诊后病情并未得到好转,女朋友的父母要求他终止与他们女儿的婚恋。病魔缠身的他,哪里经得住如此打击?一个风急雨骤的夜晚,他绝望地吞下了47颗安定片,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将他送到医院挽回了他的生命。但从此,他更加消沉寡言了,整天精神恍惚,父母怕有什么闪失,就向单位轮流请假在家守候着他。齐某的远房亲戚在杭州某部服役时,曾耳闻边防医院有位军医治疗肾病很神奇,于是在亲人的陪伴下找到了周全荣。周全荣了解他的情况后,并没有像往常对患者给予精神安慰,而是一顿严厉的训斥:一介七尺须眉,如此经不起挫折,需要父母日夜看护,算什么男子汉?!在周全荣的精神攻势下,齐某幡然醒悟,愧疚不已,主动配合治疗。解铃还需系铃人,周全荣从中牵线,让齐某的女朋友来杭州照料他,在爱的滋润和医院的悉心调理下,7个月后他身体完全康复出院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太多了。宁波籍女青年吴某婚检时查出有慢性肾炎,男方父母以身体不适影响子孙后代为由,威逼儿子断绝这段恋情,女方精神受到打击后又恶化了病情,是边防医院的妙手回春,使得有情人结成眷属;绍兴籍的马某得了肾病综合症后,每天小便不足正常人的1/3,只能靠激素维持生命,多方求治不见转机后,几次想自杀了却此生,是边防医院让他柳暗花明,如今已是某国际知名皮具品牌广州总代理了…… 周全荣说,治疗肾病的医术有多种,选用哪一种或不选用哪一种,不仅是医术问题,而且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在他的治疗生涯中,他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有利于病人的事就去做,不利于病人的事坚决不做。今年5月,家住杭州余杭区患者俞某,在某医院被诊断为慢性肾炎导致的尿毒症终末期,建议做血透或肾移植手术。做血透意味着要靠医疗器械辅助度过此生,而要肾移植又谈何容易?!他慕名找到边防医院,周院长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查,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导致的继发性肾功能不全,他立即调整治疗方案,配合药物治疗,一个月后病人脱离了血透治疗,如今病情稳定,可以在门诊随访治疗了。 近年来,周全荣接诊的患者已遍及港澳和海外。身患尿毒症的一位美国小病人,因在国外治疗无果,病情加重,转入广州某医院,并请了北京、上海专家会诊,但病情仍无好转,伴有全身皮下出血,已奄奄一息。周全荣应邀前往广州,在众多专家面前,他大胆提出将这位小病人带回杭州治疗。这位小病人在杭州经过周全荣一个多月精心治疗病情得以稳定,两个月后,这位小朋友已经能够骑上小三轮车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这些年来,尽管环境在变、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但他全心全意为部队官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行医操守始终没变。近十多年来,他先后治疗肾病7万余人次,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份爱和一种情怀 在医学界,周全荣是一个成功医务工作者;在千万患者面前,周全荣是一个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救命恩人。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褒奖,他心情很平静,每天依然故我地查房、看病,或做论文、作学术报告。 随着周全荣治疗肾病和他研制开发的肾病系列配方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上形形色色打他和边防医院主意的人也越来越多。 四川一家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某2001年6月29日写给周全荣的信中,坦言愿意以507万元买断肾病5号处方。由于客观条件有限,此处方在部队还不能投入生产,眼看倾注自己多年心血的科研结晶不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周全荣心里比谁都急,现在有人主动重金买断,此消息不胫而走,亲朋好友都来纷纷祝贺他,有的甚至愿意当他的经纪人。不料,他吐出两个字:“不卖!”理由很简单:部队目前不具备生产条件,并不意味以后不能生产,部队的科研成果决不能为一家企业所垄断,需要为千万患者服务。 周全荣说:“面对不正之风,不怕没办法,就怕没勇气;不怕风不正,就怕自身不够硬。” 周全荣在部队是主任医师,技术七级,行政职务是副院长,每月拿的工资并不多。地方一些同行劝他说,在部队已经奉献三十来年,差不多到头了,是该为自己留点后路的时候了。有一卫生局长许诺,只要周全荣脱下军装,就为他组建一个肾病治疗中心医院,凭他的肾病技术,以30%的份额入股,包他年收入不下百万元;省内的一些医院意欲聘请周全荣兼职或作专家门诊、巡诊,报以高额酬金;一些游医承诺一年给周全荣数十万元的好处费,承包有关医疗科室……都被周全荣一一谢绝了。他说,是部队培养了我,给了我施展个人抱负的舞台,我要继续留在部队服务! 医生兼院长的权力不受监督容易腐败。多年来,周全荣主持制定了医院自身建设措施、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医务人员社会交往准则等,严格按规矩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部队医院是部队对外经营、服务的一个窗口,作为主持日常院务工作的副院长,他身先士卒,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医疗器械、药品的采购,能公开招标的就公开招标,自己从不直接插手采购洽谈事务,放手让有关处室去干,同时注意在制度上予以规范、监督,不给任何人以可乘之机。一次,一推销某消炎药的药贩,在周全荣和医院其他几位军医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后,很不甘心,又找到刚从地方医院招聘进来不久的3名医生,此后该药品在医院的销量直线上升,两个月下来这3名医生分别拿到两千元的回扣。但拿到回扣后的他们,又后悔不迭,因为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他们发现边防医院是一块净土,从院长到普通医生护士都心灵纯净,收了回扣如同手握烫手山芋,搅得他们寝食不安,后来他们主动找到周全荣副院长,作了检讨退了钱。 浙江边防总队医院以其医疗规模和硬件设施而言,难以与众多军内外医院抗衡,来此就医的患者多数是经人介绍,或慕名或抱着渺茫希望而来的。每一次的治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对每一位患者来说都是一次惊喜和重生,他们总想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每有钱物以示谢意时,周全荣的选择就是一条:退还。这是笔者随机摘录周全荣今年来几则拒收“红包”的事例: 3月16日,上海某推土机厂总经理陶某患了慢性肾炎后,被迫休息,奔波几家医院无转机,来到医院就诊痊愈后,给了一个约两千元的“红包”,已退; 5月12日,绍兴籍患者陈某的父亲送“红包”2000元,当场退不掉,后让医院院务处副处长刘雪樵转退了…… 只有把牢信念的方向舵,才能面对风浪不动摇。周全荣经常在各种场合用“蒙鸠筑巢”的故事警醒自己、启迪医护人员。他说,蒙鸠用羽毛编织成鸟巢,结在芦苇花上,大风吹折芦苇,覆巢而无完卵。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把人生追求建立在崇高信仰的基础上,就容易在大是大非面前犯糊涂,在各种诱惑和陷阱面前栽跟头。 一个医院领导的业余爱好不是小事情,往往能起到辐射和影响他人的作用。周全荣除了工作和安排一定时间走路、爬山、游泳锻炼外,唯一的兴趣就是读书学习了。在他的案头,摆放着他经常翻阅的《实用中医学》、《中医肾脏病学》、《肾脏病学》等医学专著,以及《中医》、《中国医学》、《中华医院管理》、《中华肾脏病》等杂志。他常说,医学发展一日千里,不学习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就意味着掌握不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了解日本肾病治疗的发展态势,他还自学了日语,每天挤出一至两个小时苦读,2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他的感染下,医院医护人员学习空气日益浓厚,大专毕业的读本科,读完本科读研究生已形成风气。 (摄影 黄旭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11日 第八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