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者称张艺谋电影帮助人们奔向消费主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7:38 新华网
  张艺谋拍摄商业片《英雄》之后,外界对他的评论趋于尖锐。虽然《英雄》及最新的《十面埋伏》票房大火,但负面评论和来自媒体的质疑却不绝于耳。《艺术评论》杂志社发起的“张艺谋及中国电影艺术研讨会”昨天举行,来自北大、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学者梁晓声等如约出席。他们对张艺谋早期的电影都给予了肯定,并毫不遮掩地指出他当下作品艺术上的不足。据悉研讨会还邀请了张艺谋,但他的位子一直空着。[发表评论]
评论者称张艺谋电影帮助人们奔向消费主义(图)
配图:张艺谋

  张艺谋电影符合大众消费心理

  《艺术评论》杂志称:“过去不管张艺谋怎么拍我们都会拍手称好,这样是不利于中国电影发展的。举行这次研讨会,并不是要打倒张艺谋,而是帮助他继续进步,诚恳地为他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现代文学馆的北塔指出,张艺谋很符合消费社会的要求,所以西方人喜欢看张艺谋。“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在朝着消费主义狂奔,而张艺谋电影正是帮助他们狂奔的轮子和车子。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批评家、媒体在批判他的时候,他照样能够成功,因为他符合大众消费心理。”北塔认为,张艺谋是摄影家出身,造成他对电影制造采用技术至上的策略。“为什么觉得之前他的片子比较有思想,是因为他建立在小说基础之上。但是现在中国电影跟文学是越来越远了。”

  首都师范大学的陶东风教授从“身体叙事”的角度剖析了张艺谋。他指出张艺谋以前的中国电影的“身体”是“阶级的身体”,是按照阶级的符号进行编码。“上个世纪80年代从阶级性的身体编码转向了启蒙的身体,比如《黄土地》中的求雨场景,是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红高粱》显示了黄种人充满野性、生命力的身体,所以被解释成迎合西方的、第三世界的、带有强烈种族色彩的身体。到了《十面埋伏》,其电影身体的编码走向纯粹供视觉消费的方向。最典型的就是章子怡跳舞击鼓的场景,就是纯粹让你享受视觉的快乐。”

  有条件拍大制作电影的人应提供文化经典

  作家梁晓声在分析张艺谋现象的时候指出,应该超越张艺谋,超越他的《英雄》和《十面埋伏》,来思考整个世界范围内人类文化都发生变化的状况。“世界任何地方都有优秀导演拍出了令观众不那么喜欢的电影,我们应该对张艺谋当下的艺术创作抱以宽容的态度,希望他以后能够调整自己。从文化和电影内在冲突来看,他更有资格,也更有条件找到和做到我们希望他做的。我希望有条件做大投资、大制作的人,拍出的影片有极好的票房,同时也尽量给我们的文化提供经典,这才是对电影文化的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副所长方李莉指出,张艺谋的电影多方面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尤其是早期的《黄土地》、《红高粱》。但《十面埋伏》和《英雄》太走形式了,没有能够感动人的细节,所以看了感到失望。“艺术是表现人灵魂、情感的非常重要的介质,会把千百万个不同人的情感连接在一起。我们对一般的导演不应该有很严格的苛求,但张艺谋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一个面向世界的导演,这样一个导演的电影里面应该有更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好看和给人眼球的满足。”(北京青年报:陶澜)

  张伟平:对张艺谋电影最有发言权的是观众

  张艺谋的老搭档张伟平对这次研讨会做出了回应:

  “如果这种研讨会的形式真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以及张艺谋的作品产生推动和帮助作用,那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中国电影今天存在的最主要的难题是:电影市场低迷,观影人数逐年下降,大多数国产影片缺乏市场号召力和广大观众的支持。我认为这才是当今中国电影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我们的电影怎样才能拍得更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欢迎才是最重要的。好莱坞的影片之所以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全球观众的喜爱。因为电影首先是娱乐大众,再艺术的电影没有观众、没有票房也是死路一条。事实证明,票房和市场才是中国电影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对中国电影以及张艺谋的电影,最有发言权的是广大观众。”

  评论;批评家该怎么帮助张艺谋

  日前,某杂志社组织了“张艺谋及中国电影艺术研讨会”。虽然张艺谋没有到场,但据说为他准备的椅子一直空在那里,以示虚位以待的诚恳。会后,与最近许多次“涉张事件”的惯例一样,制作人张伟平先生出面代言,表达了对这次研讨会的态度。

  研讨会的开场白中,就有研讨会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倒张艺谋,而是帮助他继续进步”的声明;张伟平则回应说,研讨会如果真能达到帮助张艺谋进步的目的,那“当然是好事”。但恰恰是在这你来我往的客气中,让人觉得他们之间其实还结着很深的“梁子”。

  欧美票房大卖之后,《英雄》和《十面埋伏》就成了国内批评界无法回避,又难以下嘴的棘手难题。两部影片共同的苍白和空洞,在中国的批评语境中有着不言自明的“原罪”。而欧美等海外观众的追捧,却给这种不证自明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提出了不得不考虑的另外一个角度。

  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意味着张艺谋打败了批评家而使关于《英雄》和《十面埋伏》的争论有了胜负。两部影片在海外大卖之前,面对国内舆论的一片批评质疑时,张艺谋的心里大概也是忐忑不安。大师面对批评时通常会比较镇定,但批评的声音汇成一片时,大师的镇定也会有限度。

  所以,无论以什么标准为据,在张艺谋与批评家之间,也无法分出胜负。而《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国内外、圈内外反差巨大的评价,也绝非艺术与商业之争那么简单。张艺谋在国内外、圈内外之间如此不能两全,除了可能造成他自己的创作处于尴尬和分裂的状态之外,更证明了国内外、圈内外的电影观念和审美标准之间,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不但已经给张艺谋带来尴尬,其实也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普遍困惑。批评家若能以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理论能力,为这种差异找到真正的成因,将对包括张艺谋在内的中国电影人提供巨大的帮助。反之,如果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批评家的“苍白论”与张伟平先生的“票房论”之间的“关公战秦琼”,则中国电影的发展很难得到理论的支持。(张天蔚)

  ··文化界集中“讨伐”张艺谋 称其片子缺少想象力·16日浮出水面精彩不惊喜 十骂《十面埋伏》(来源:综合北青报报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