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民工子女享受平等的恩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00:08 红网

  记者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了解到,一些经过种种努力进入城市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当他们的父母把孩子送进校门时,孩子还将面临着新的问题。刚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流动儿童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农民工子女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新华日报》11月10报道)

  解读民工子女所面临自卑心理困境,对引导民工子女走向健康的成长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工子女为何会产生心理上的自卑?心理学家、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傅宏教授指出,农民工子女已感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的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到强烈的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可能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农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家生活方式,步出家门,纷纷来到城里打工谋生,有的做些小生意,有的则参与城市建设,干些脏苦累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很多农民来到城里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尊重,一些农民工的待遇很差,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他们住所简陋,衣着破旧,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而受到了城里人的歧视。不仅如此,由于农民工家庭条件差,子女们也受到了一种“不平等对待”,有的地方规定,民工子女上学要交一定的“赞助费”,否则不允许入学,有的甚至专门划出民工区,供民工子女上学。有些民工子女在城里学校就读,遭受着一种莫名的歧视,老师看不起他们,同学嘲笑他们,这些民工子女受到了一种空前的社会歧视压力,渐渐地变得保守、孤僻,这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

  诚然,完全消除城乡差别很不现实,但营造一种平等待人的氛围却并不难,尤其是学校,老师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民主平等意识强,没有过多小市民的市侩,对民工子女更应该给予关怀,不能把民工子女视为“另类”,不能在心理上先歧视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接纳和包容,只有这样,民工子女们才能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否则,总是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去审视民工子女,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这些民工子女就会产生强烈的的自卑感,进而产生与社会对抗心理。民工子女一旦产生变态心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就会凸显出来,到那时社会就要为这种歧视而“埋单”。

  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里打工,这个数字今后每年还要增加3000万左右,随着父母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接近2000万,已成了一个特殊的“保护群体”。关心这些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不可等闲视之。我们的社会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让民工子女时时受到平等的恩泽,不能无谓地歧视他们,要让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就必须正视民工子女所面临的自卑心理困境,这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稿源:红网)(作者:李红军)(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