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泱泱 中大今日八十华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09:44 南方都市报

  中山大学80年

  本报讯中山大学今天80岁了!中山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们齐聚康乐园,喜贺母校80华诞。今日上午,庆祝大会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

  80年前,伟人孙中山亲手创办国立中山大学。今天,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文、理、工、医、管理等学科在内的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型、国际化、综合性大学。

  据悉,国家、省市领导都将出席今天的盛会。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都提前发来贺信。本报今天在广州地区推出纪念特刊,敬请关注。

  校长访谈

  校长黄达人:中大八十 挺身国际

  “我认为,大学必须当好‘发动机’,但还是必须保持‘象牙塔’的性格,或者是‘象牙塔’的精神。” ——中大校长黄达人

  今天,中山大学80岁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80年并不长。站在“80”这道门槛上,回头望是写满辉煌和艰辛的串串足迹,向前看仍是一条曲折而充满挑战的路。沧桑而又年轻的中大,如何走好前面的路?先生之风如何薪火相传?80年校庆之际,记者专程专访了中大校长黄达人——

  不会立竿见影的事,我们也要做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走在中大校园,满眼都是一个数字——80。80是中大这段日子的主题,风雨80年,对中大意味着什么?

  黄达人(以下简称“黄”):我是学数学的,对我来说,79跟80是一回事,没有太大的意义。但80年,对于中大来说,是一个标志,我们把80周年校庆看成对历史的传承,对中大精神的宣扬,以此为契机,挖掘中大传统。

  记:那中大目前处于发展历程中的那个位置?

  黄:中大目前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我认为现在是中大乃至所有大学发展的最好时机。现在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厚积薄发,是历任管理者多年的功劳。

  大学的成长期特别长,80年对一个学校的历史而言很短。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要做。

  记:你刚才说目前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好机会,这句话怎么理解?

  黄:这个阶段,国家对大学的投入最多,广东省为大学创造的也是最好的环境。张德江书记到广东才一周就来到中大,这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对中大的爱护。

  有一次我跟张广宁市长在一起,他说:“校长,中大是广州的中大,你同不同意?”我说:“同意!”

  其实,广东省把中大看作是广东的中大,广州市把中大看作是广州的中大,国家也把中大看作是国家的中大,社会都认可我们了,这样一个氛围是非常适合于大学发展的。

  大学扩招是压力,也是机会

  记:从2003年春天开始,广东高教就处于一种非常“亢奋”的状态,其表征是大学急剧扩招。扩招,会不会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

  黄:其实我们更愿意把大学做成“精品”,并且保持精英教育的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广东省人民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扩招的要求,这也代表了广大老百姓的意愿,现在很多人都希望接受高等教育。我们学校在权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招。

  但同时,我们也征得省里同意,把扩招的任务主要放在研究生扩招上,研究生与本科同步扩招,这样一来,在完成扩招任务的同时,我们也保持两者比例大体不变。今年中大研究生招生中,比例是5.1:1,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高的,我们招过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担心,扩招之后,教授们会不会忙不过来?教学质量谁来监控?

  黄:广东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人才,在这方面,中大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扩招的确是压力,但如果做得好,就是发展的好机会!

  大学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

  记:近年来,中大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介入社会,比如中大跟肇庆、湛江等城市签订的全面合作协议。从学科的角度来看,中大近几年也特别强调应用型学科的发展。

  黄:你说的没错。大学的功能是永恒不变的,就是“育人、科研、服务社会”。但在不同的时期,大学的功能有所侧重,这段时间我们比较多地强调服务功能。

  中大这20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与地方的合作。孙中山先生在建校之初曾经说过:“革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革命。”他当时建立了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为的就是想学校为革命服务,为民主革命输送人才。我可以举出历史上很多例子,像我们中山医科大学的陈心陶教授消灭血吸虫,绝对是一个为地方服务的模范……

  记:中大选择了与湛江、肇庆、韶关合作,这是不是政府的“拉郎配”?

  黄:除了签订全面合作的几个市外,我们和广东几乎所有的市都在开展科研合作。

  大学与地方合作,是互利的,为什么我要提“以贡献出共建”,实际上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我们也从社会上得到资源。我们跟地市的一些合作,不仅是简单的服务,它还是有比较多的学术内涵的。我们在做服务的同时,对学术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有利。所以我一直都说,大学不止是“象牙塔”,还是“发动机”。

  记:那中大如何把“象牙塔”和“发动机”这两个功能发挥得最好?

  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大学必须当好“发动机”,但还是必须保持“象牙塔”的性格,或者是“象牙塔”的精神。

  我刚才说过,中大的发展与中央、地方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中大一定要当好“发动机”,为广东做贡献。但大学毕竟不同于社会上的研究机构,我们的教授应该跟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也特别强调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让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全心全意做学问。

  大学之“大”,在“养士”胸怀

  记:你说到这点,我想起来,中大历史上的大师不胜枚举,像陈寅恪、姜立夫等等。现在,中大很多中青年教师也很活跃。

  黄:大学之“大”,一方面体现于她的宽容。现阶段国家的科研工作都强调科学团队,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但我们还强调,保证让“孤独的思考者”专心搞研究。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各式各样的人都适合于中大这个环境。

  记: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黄:举个例子,我们对教授的酬劳除了工资还有津贴,津贴一般根据教授的成果来考核,对于年轻的教师,我们还是需要他们承担一定的工作量,才能快速成长;但对于做基础研究的老师和那些“孤独的思考者”,我们就不按常规的方法考核,而是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潜心做学问。目前中大已经初步营造了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有一批学者一个星期上课的时间不足6个小时,主要精力放在做学问上。

  正所谓“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大学应该有宽容的精神,保持差异,创造和谐的环境,我一直强调,中大要有“养士”的胸怀。

  现在的重点,是推进国际化

  记:80年,是中大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从80年中大走向百年中大,方向是什么?

  黄:先给你说一些细节。昨天我们接待了法国的一个校长代表团。前几天,有一个哈佛大学的图书捐赠仪式。等会儿我还要接待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校长,接下来还有巴黎的一些大学。

  记:中大开始挺身国际?

  黄:对!我们现在的重点就是推进国际化。中大的目标从今年3月开始调整,原来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现在是研究型、国际化、综合性大学。把“国际化”特别列进学校的发展目标。

  我们跟海外一些很好的大学都有合作,今年我带了个团到欧洲,专门推进合作;我们有和AMS——丁肇中的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项目;我与耶鲁大学的校长一直有对话,与麻省理工学院也有交流。

  记:你一直不喜欢“大学排名”这种提法,但我知道,张德江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过,希望中大跻身国内高校前5名。中大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黄:(大笑)如果中大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相信可以建成与广东省在全国经济地位相称的高校。

  追访师友

  百岁“教务长”王越:

  学府之名 当倚大师

  “中大里面的学术氛围很具容纳性,兼容并包的风气值得倡导。”

  ——中大百岁“教务长”王越

  王越是国内大学中唯一的“百岁校长”。他生于1903年,广东兴宁人。1921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师从陶行知。1933年春,王越进入中大教育系任教,1937年夏离校,1946年再次回到中大,1952年起担任教务长,直至1958年秋,受命组建暨南大学,并被任命为第一副校长。昨天,记者得到王越保健医生的同意,拜访了这位老人。老人家回忆了20世纪他在中大不同年代的往事。

  20世纪30年代

  询问学生授课方式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1933年进的中大,当时情景怎样?

  王越(以下简称王):1933年春天我去了中大教书,给学生们上《教育法》和《教育统计》两门课。《教育法》原本是另外一个同事给大四同学上,但学生们对他的教学方式有意见,系主任让我试着去教。干脆我就问他们:“你们想让老师怎么教?”同学们说,他们快毕业了想知道怎么才能去中学当老师,青年们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怎么掌握青年的心理,青年们对政治、文化和国际时事有什么样的需求,学校里又存在什么样的现实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记:他们想掌握一些实用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王:对。我一个星期内给同学们开出了要看的书目,然后每次在课堂上,不是我一个人在讲,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我告诉学生,青年的心理是“好奇”,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老师要对青年人的好奇心加以支持培养。同学们说王先生讲这门课不错啊,益处颇多,我就一路教了下去。

  20世纪40年代

  不畏恐吓领导罢课

  (旁白:1946年,王越重返中大,1948年至1949年,时值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罢学、罢课,动荡的校园里的爱国豪情、师生情、战友情凝成了中大引以为豪的人文精神。)

  记:1949年中大罢课、罢学事件里,你是主要负责人?

  王:1949年时中大校址在五山,当时是全国解放的关键时期,国民党政府也搬到了广州,国民党政府将中大教授员工的薪水囤积起来,3个月不发工资。后来,全校文、理、工、农、医、法、师范7个学院统一罢教罢课,大家推举我当主持。中大同学亦纷纷响应,进行罢课。后来经过数月奋斗,校方被迫同意给大家工资,7个学院的教职员工的3个月工资要用几辆汽车来装,其实都是一堆废纸!

  记:组织罢学罢课,你的个人安全受到威胁了吗?

  王:当时,国民党政府曾派人到我家警告:是不是不顾前途命运了?我说:这是教授们的决定,大家要求我出来主持我又怎能推辞?所谓“见义不为非勇也”!我不愿当一个懦夫。当时我住在西塘附近的北轩,一天晚上他们突然出动,但找到了旁边的北斋,把一位曾姓教授误抓了,那位教授替我受了罪。

  20世纪50年代

  陈寅恪不愧为国学大师

  (旁白:1952年,王越开始在中大担任教务长。陈寅恪、岑仲勉、梁宗岱、容庚、商承祚……中大校园里一时学者如林,群星灿烂。)

  记:你和中大不少大师交往过,至今印象最深的是谁?

  王:学府之名,当倚大师。陈寅恪先生的道德和文章蜚声海内外,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是我最尊敬的。1952年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合并之后,陈先生留任历史系教授。当时陈先生的眼睛看不清东西,腿脚也不灵便,我作为教务长曾征询陈先生是否安排开课,并建议他偶然来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即可。但他断然决定,每个学期要开一门课。由于他行动不便,我只好在他住所的阳台上安排一个只能坐20来人的小教室,让一些教授及高年级生前往听课。有时,我也前去聆听教益。

  记:陈老先生被称为“奇人”。

  王:是啊,陈先生给学生和教授们上课,中间夹杂着各国语言,甚至引用梵文,他记忆力也非常惊人,每天他的助手到他家整理材料,他就坐在那里告诉他,哪一句出自哪本书,哪一章,哪一页上,助手翻开来看从没有错,真不愧是国学大师。

  记:听说你跟梁实秋先生也有交往,至今你家里还有他的遗墨。

  王:家里这幅字说起来还是一件令我终生遗憾的事情!1948年到1949年,梁实秋先生在中大中文系和外文系教书,与我相熟。20世纪90年代他便写信给我,表达了想回大陆来看看,为这事我找了有关部门,后来也没结果,没想到一年后梁先生就离开了人世!这条幅就是当时梁先生随信寄来的,录的是杜甫的一首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你看,老先生晚年的思乡情有多浓!可惜这竟成了他永生遗憾,我也抱憾终生!

  寄语中大

  中大精神是兼容并包

  (旁白:1958年,广东省委书记、暨南大学校长陶铸任命王越为第一副校长,然后就一直留在了暨大。作为中大的老教务长,在中大80周年校庆之际,老人对中大和青年学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记:你认为中大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王:我觉得中大的老、中、青学者之间的关系好得动人,生活上相互照顾,学术上又能一脉相承,一代一代延续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还有一点,中大里面的学术氛围很具容纳性,兼容并包的风气值得倡导。

  记:在中大80周年校庆之际,你有什么寄语呢?

  王:中国提倡“科教兴国”,我主张要“教科兴国”,教育是基础,把教育搞好了,青年人就能汲取知识,中国的科学就会攀上高峰。中大是南方一所重要的大学,她担负的任务很重。我对中大的期望很大,希望以更创新的精神来培养人才,现在每个系也有不少名教授,中大的前途充满希望。

  A12-A13版

  采写:本报记者 方夷敏 刘荣 实习生 柯晓颖 王慧 通讯员 李汉荣 何晓钟 唐锐

  摄影:本报记者 严明

  图:

  黄达人

  王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