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信的八种文字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14:13 中国新闻网 |
一 由于我在教育系统中兼了若干头衔,如“会长”、“主任”、“评委”之类,接到的有关教育性的报刊杂志就会格外多。教师的“教育经验”式文章,无论是发表了的,还是送到我手上的,我虽然要看一看,遇到评奖时也往往很礼貌地说上几句美言,但平心而论,那样的文字我是不信的。 那样的“教育经验”,百分之百谈的是教育技术或教育操作,而推崇的都是智育和提高“智教本领”,几乎很少谈到德育,连教师本身在文章中也没溢出一点道德气息。专重智育而淡化德育的文章,写得再漂亮,说作者有什么像样的教育本领或教育水平,我断然不信! 二 近来冒出了不少“心理诊所”、“心理医生”、“心理学博士”,以此弄出的刊物也不少。凡是侧重于谈“心理医疗”的技术、手段、妙法,而避开从根本上谈道德强化的言论和文字,我从来不信!而且我怀疑,搞讲座的人或搞著作的人很可能是有意无意的贩子或骗子。 三 《智慧学》或《聪明学》是需要的,有关如何提高青少年素质的讲座或书籍也是需要的。但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书籍和讲座,我从根儿上就不信!用鼻子去嗅时都能嗅到卖弄气和铜臭气!连十分之一对青少年负责的正经之心都没有! 四 即使貌似规格很高的“学者座谈会”、“作家作品研讨会”或名人的各式侃谈会,只要介绍主席台上的人(哪怕也要把我扯上去)的头衔就用去了半个小时,排座次又用了半个小时,我就不信这样的会能有什么真质量!会上的任何发言,包括事先写好的发言稿,说其中的语言和文字有什么真货我绝对不信! 五 围绕着“如何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推出了一百个刊物,加封了一千个名人,弄出了一万个“名著”、“名文”,只因为这样的文字制品根本不懂“生活质量”和“幸福质量”的区别,且又将生活质量和幸福质量视为等义词,我向来不信! 六 只要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学者刚刚把新作赠给我之后,几分钟之内便大谈他的作品有多少评论家写了好评,有多少名人赞扬,有极大的可能获奖,只因为他的得意之态颇为过甚,我就不会再去读他的“新作”,因为对他的作品质量我注定不信! 七 书名古古怪怪、封面如妖似鬼的书,我不买不看!学者式的书翻到一页便看到洋概念、洋术语、洋语法过分超量,且又有几句是明显的病句,我必当即丢掉。总之,我不信那样的文字会有什么于世于人有益的见识、认识、学识! 八 有的书,只须看到那个作者的名字,我就绝不去读,因为那个作者我认识,尤其了解他的人格品质。我从来不信一个在道德品质上有重大欠缺而且颇多劣行的人,只因为“写技”高超,就能写出优质作品! 对世界上的某些人和事,以相信为好;而对另外的人和事,则以不信为好。对后者,你一经信了必定自误。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作者:毛志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