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生调查:择偶不重物质 就业三资成首选(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20:54 新华网 | ||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连杀四名同学事件,给社会敲醒了警钟,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我省大学生的思想和想法,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我省教育部门采取新的教育对策;也有利于家长们了解正在走向社会的孩子们在想些什么,对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记者从11月10日召开的全省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培训会上获悉,不久前,海南省教育工委和海南省高校联合在全省各高校大学生之间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道德状况的抽样调查。 据悉,该抽样调查的内容包括海南省各高校大学生的政冶素养、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及心理素质等5个方面,问卷采用64题100多个小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7012份,回收问卷6281份,其中有效问卷5893份。调查对象为我省各高校在校二、三、四年级的学生,覆盖各个学校各个专业,这个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海南省大学生在想什么和做什么…… 绝大部分学生政治素质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马列主义已经过时了 调查表明,海南省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主流是好的,但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主动吸纳政治理论意识不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储备不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偏颇。调查发现,课余时间学生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仅占10.6%,课余时间上网主要用于查看新闻的仅有20%,购书时自己主动购买政治理论书籍的仅占11.2%。 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政治局势的总体看法”,有21.4%的学生“说不清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有26.3%的大学生认为“说不清”;有24%的学生竟然认为“资本主义有相当的生命力”,17%的学生认为马列主义过时了,不适合中国的实际。 海南的大学生如何看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 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为特征的人生观趋于成熟,树立了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有3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31.8%认为是“走自己的路,不为他人所左右”,19.6%的学生认为要“注重实际,量力而行”。这说明了我省大学生具有正视现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回答“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时,70.4%的学生认为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在回答“对人生价值与索取的做法”时,85.9%的学生认为“奉献多于索取”或“积极奉献,正当索取”,在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发表看法时,6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同意;在对“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发表看法时,83.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同意,基本具备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52.8%的学生认为“先考虑集体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处理公私关系”,57%的学生选择了“先公后私或大公无私”。同时,77.7%的学生追求“与人彼此真诚相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与集体和谐一致”。 以上情况说明,海南省大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存着一定问题,一是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时,仍有26.6%的学生选择了“视具体情况而定”;二是价值多元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对“合理利已主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类似问题的看法上,有56%的学生持同意或基本同意的观点。 海南绝大部分大学生择偶要求不重物质条件 海南省大学生在择偶观上注重对方道德品性,讲究兴趣相投、志同道合,对物质看得不是特别重,而主要集中在要求对象要善良贤慧、漂亮,感情要纯真。在“谈恋爱选择对象主要考虑的因素中,品行、感情、性格”是大学生们普遍的选择,仅有2.7%的大学生选择了“经济状况”,1.2%的大学生选择了看“对方的家庭状况”。 大多数大学生甘心情愿做好事 抽样调查显示,当发生特大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时,47.5%的大学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受灾群众”,42.6%选择“响应号召,捐款捐物”,仅9.9%的大学生认为“与己无关,不予理睬”;52%的学生很少开从来没有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而仅9.8%的同学“经常普遍”;在公共汽车上见到弱病残幼儿时,80.3%的同学选择了“主动让座”,而仅7.6%的学生选择“不让座”。 在上街遇到红灯时,74.6%的学生是“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而仅2.3%的学生“经常闯红灯”;到食堂打饭时,81.3%的同学是“排队”,而仅0.4%的同学“经常不排队”;“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时,有16.9%的同学是“主动上前制止”,而34.9%的同学表示将“主动检起来扔进垃圾箱”。 路遇不平海南的大学生做到“拔刀相助”吗 专家认为,目前海南省大学生在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方面原则性不够强,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调查中仅有4.8%左右的大学生认同“认真”、“礼貌”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大学生和科学精神与基础文明相当欠缺。 当面对“金钱是万能的”,海南省大学生竟有24.5%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另有15.4%表示“说不清楚”;面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竟有16.2%的学生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另有10.8%表示“说不清楚”;面对“青春易逝,及时行乐”,竟有28.7%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另有11.5%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这与教育部门倡导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积极奉献、开拓进取”等是相悖的,这表明我省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在道德上或多或少地陷入了迷茫与困惑的误区,道德困惑明显,这警示教育部门要特别警惕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双刃剑”的作用。 而大学生虽然认识到责任感、正直等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分别占30.8%和26.7%)”,但真正落实到道德行为时则显得明哲保彼身、得过且过,甚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例如在回答“路遇坏人行凶、抢劫、偷盗”时,仅有24.6%的同学是“挺身而出,坚决制止”,另有17.2%的学生表示“求助他人”,而更多的52.8%的学生选择“袖手旁观”、或选择“看事态的发展,再决定自己怎么做”,而选择“尽量回避、少惹麻烦”的占4.8%,这说明海南省大学生道德的认知能力与实践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社会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近半数学生把追求好成绩和考研作为人生目标 上大学后,46.8%的同学追求“争取良好的学习成绩”及“考研究生”,30.7%的学生选择“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仅3.4%的学生认为“暂时还没有什么目标,先放松一下自己”;在回答“大学学习中对自己学业的要求是什么”时,39.3%的学生选择“更看重能力”,29.6%选择“力争高分数”;在回答“对从事今后职业的主要忧虑”时,27.3%的学生认为“能力不强,怕适应不了工作”,23%的学生认为“知识欠缺,怕胜任不了工作”。 调查还发现,87.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47.5%的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学习或与学习相关的工作,这说明我省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专业思想牢固,学习动机与成才欲望强烈。 择业标准发生变化毕业去三资企业成首选 关于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15.9%的学生选择“能实现自我价值”,另外15.9%的学生选择“有发展前途”,15%选择与“兴趣爱好”,而仅有5.1%选择“社会地位高”,6.5%的学生选择“大中城市”。 关于“毕业最想去的地方”。19.2%的毕业生选择了“三资企业”,15.7%选择了“自己创业”,11.2%选择去“党政机关”,10.9%选择“乡镇企业”,10.7%选择留在“大专院校”。10.5%选择“科研单位”,8.8%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 这反映大学生们一反传统的集中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重稳求利的职业观,而且也改变了一度时间出现的″到特区去,到三资企业去,到最挣钱的地方去″的职业观,呈现出择业范围扩大、职业目标多元化趋势,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已有一部分大学生愿意到乡镇企业建功立业,表明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增强了。 课余时间多数大学生爱上网聊天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利用不尽人意,有19.9%的大学生课余时间用于娱乐,14.6%的大学生用于上网,18%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用于其它。在上网的人群中,有32%的时间用于聊天,4.6%时间用于玩游戏,更有4.3%的时间用于“看黄色网站”。这表明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痴迷网络的问题应吸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和引导。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感过强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感到最为苦恼的问题分别一是“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占27.2%;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定”,占23%;三是“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占21.4%;学习、就业、经济压力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调查表明,海南省大部分学生还能适应压力进行自我调适,有88.5%的学生表示适应或基本适应大学的环境,仅6.4%的学生认为不适应;在“自我感觉如何时”″82.4%的同学认为满意或过得去,仅10.6%的学生认为“很悲观”;在回答“你感到孤独吗”时,有15.1%的学生回答经常感到孤独。在问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找谁解决”时,有41%的学生依靠“自我调节”,而其它的学生则需借助朋友、同学、老师及心里咨询机构解决。 据一些媒体报道,目前25%的广东大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全国高校的数据也与此不相上下。而在武汉地区高校中,每年因为心理疾病无法完成学业的人数,已约占总数的千分之一,这包括因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大学生。全国大学生问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每年都有20%学生拿不到学位,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退学或被开除学籍,拿不到学位证的学生比例高得惊人;高校在教育学生方面越来越需要家长的配合。 分析大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中,失去了奋斗目标或者不适应大学生活而败下阵来;有的是因为自制力太差而违法违纪受到处分,其中违纪的主要类型又包括旷课、打架、考试作弊、赌博、偷窃等等;有的则是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失败,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在北京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 据悉,我省一些大学中也存在一些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暂时休学的现象,有相当部分是休学的学生还是由于精神病等原因,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和监测,一经发现应该劝其暂时退学治病先,否则就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如2004年6月8日早上,在海南省定安县城发生一起杀父血案:一位退学在家的大学生用乱刀把父亲捅死。记者在事故现场了解到,该大学生前不久因精神病从学校退学了,人们怀疑其杀父的原因是精神病发作造成的。 专家说入学新生做心理测试可以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11月11日,海南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岳攸雯教授在给全省各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讲时说,导致当代社会大学生生心理疾病的诱因中,外界刺激导致的心理压力排第一位,包括就业、经济、学业各个方面;由于人际关系处理失当造成的心理失衡排第二位;而情感因素则由数十年前的第一位降到了第三位。 正是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前在2004年6月24日举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高校中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就在这次会议上,专家一致认定,2004年秋季,将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入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测评工作将打破以往的测评方式,采用一种全新的附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意味着中国第一个″土产″的专为大学生设置的心理测评量表将诞生。但是教育部并没有要求在省级普通高校中做入学新生的普通心理测试。相信不久这项工作会在全国所有的高校中推行,这样对及早预防和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大有好处。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海南省高校中只有海南大学从2000年开始,在每年的新生中做常规新生入学心理测试,并且成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室,而其它院校这项工作还都没有完全走入正轨。 新闻链接: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据报道,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据来自国内各高等院校的资料显示,因为心量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轻生的主要原因。 有关调查还发现,大学一、二年级心理问题最突出,占约17%,农村学往差于城市学生,其中边远农村的贫困生占到30%,特困生占到10%。据一些大学的老师介绍,不少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前从未到过城市,面对与农村截然不同的新环境和与同学之间的存在的经济、见闻等方面的差距,这些同学的自尊心特别强,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有的拒绝接受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心资助。(完)(记者杨道庆、陈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