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务员热”暴露就业梗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3日05:2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的报考工作已结束。从人事部传来消息,今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突破54万人,其中取得考试资格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有的职位高达100:1。报考公务员热,说明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在增强;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一高比例数字的背后,又折射着隐忧。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许多门槛限制,其中允许社会人员报考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条,但从报考情况看,虽然社会人员参与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在校大学生仍然是绝对主角。这一方面表明,打破公务员来源结构单一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学生的择业观仍显得单一。据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这个就业“独木桥”,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与上级机关“一头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基层的“一头冷”。相对国家机关人才济济,基层人才匮乏早就是不争的事实。记者日前在苏北某县采访时了解到,这个县2003年只有一名本科生来这里工作,而该县每年考上本科的学生就有150名。造成县城以下人才亏空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条最为关键:“下基层就是吃苦”的认识,使得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县城和乡镇、厂矿企业工作。日前南京高校的一项调查,也很能说明问题。在有5000名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中,有75%的学生选择收入稳定、条件较好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这就是说,在大学生中,“不下去”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现实选择。

  这几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

  择业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可以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矫正,还要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当务之急是打破使用人才上的“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创业的软环境,彻底化解因“下不去”所引发的就业梗阻问题。

  (新华社南京11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郭奔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