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头豆腐 寻访“中国第一号下岗工人”(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3日11:07 新华网 | ||||
“十几年了,我从没有一天想过退的事儿,直到今天我还不死心呐!” 这就是“中国第一号下岗工人”、“中国第一位破产厂长”石永阶的宣言。 这里是沈阳市皇姑区明廉地区一条不太宽的街道,并不如想像中的那样难找。稍一打听,几个卖菜小贩抢着指点方位。“你找‘老石头’?就那边!” 三间瓦房成了瓦砾中的孤岛,孤零零地伫立在起重机吊臂的阴影下。中间的门口挂着一块匾,上写六个金字:“老石头大豆腐”。左边一间是库房,已经租了出去,变成了小卖店;右边是往常的豆腐生产“车间”,摆满了白菜,大锅和灶台的灰尘都看不出深度了。据说当年生意红火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光着膀子扛着摄像机就往这间屋子里钻。现在是门可罗雀,几米之外就摊着一堆堆垃圾和瓦砾。 中间的小门旁边挂一块“实明伟业经贸有限公司”的牌子,这就是办公室,约十平方米。墙上挂着一块匾:“路在脚下,志在胸中”,对面则钉着一个镜框,密密麻麻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留下的名片,以及2002年他去中央电视台做客“实话实说”时留下的照片。屋里的家具一望便知是几十年前的,像许多沈阳老工人的家那样。鱼缸里只剩下两条金鱼在无精打采地游着,这间小屋子没有暖气。 几个中年男子正在打麻将,小屋里烟雾缭绕,能见度极低。看到记者进来,几个人立即罢手,边往外走边嘟囔:“……还不给答话,存心让咱们没活儿干……” 窗前,一位身材不高,然而两眼十分有神的宽脸膛老汉坐在桌边看报纸。这就是“中国第一号下岗工人”、“中国第一位破产厂长”石永阶。1998年,他曾被有关部门授予“改革风云人物”称号。 由于面临拆迁,他开了8年的“老石头大豆腐”店已经停业。改革阵痛的第一波承受者 1986年8月3日,沈阳防爆器材厂被宣布破产,时为新中国第一个破产企业。本来马上就要退休的石永阶垂着头坐在一群群胸戴白花的工人中间。一个又一个人先后起身离去,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他们说了许多话,石永阶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这老头,把厂子整黄了!判他十年大刑都不冤!”这句话,像铁锤一样,重重地砸在石永阶的心上。 18年后,当年说这句话的工人开着一辆本田车来买他的豆腐,这是后话。在破产那一天,石永阶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回了自己家那间20平方米的斗室。回到家,一头栽倒。 接下来,“石在家里病了大半年……”这是当年一家英国报纸的描述。 今天,石永阶苦笑:“我当时是装的病!实在是没办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不理解啊,谁听说过破产?” 那个年代,不看工厂能不能卖出产品,看的是能不能完成生产任务。刚上任几年的石永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库存产品堆成了山,付出去的货款收不回来,厂里的流动资金还不够还贷款利息,几近断炊。作为厂长的石永阶每次出差回来都不坐出租车,就为了省那几个车钱。可是,工厂还是破产了。全国乃至国外许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争相报道,还被写进了中学生的政治教科书,带给了身在其中的人们极大的压力。好久好久,石永阶上街和从前厂里的工人碰个照面,双方还装着不认识,要不就干脆互相躲着走。 从破产厂长到豆腐坊老板 年近花甲的人生遭遇到这样沉重的打击,本来等着退休的石永阶反倒来了劲儿。这位21岁来到沈阳当工人的老汉犯了倔脾气。“我就是让大伙看看,我老石头有志气!厂子破产了,咱的志气不能丢!我非要带着下岗工人富起来不可!”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人潮头遨游,有人则口鼻呛水。58岁开始创业的石永阶走过的道路极其艰难。为了贷款,他喝了二两白酒才壮着胆子走进银行;为了销售,他把三个儿子、三个儿媳都拉了进来。但是,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收获,他办的几个生产零配件的小工厂先后都停产了。债务缠身的他仿佛又回到了1986年…… 痛定思痛,石永阶决定及时“转型”。他认为,销售的货款收不回来,是事业搁浅的主要原因。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转行,做豆腐!卖豆腐不会收不回钱,市场需求又大,不愁卖不出去。批发豆腐零售,又可以为下岗工人找到一条谋生之路。他掐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一板豆腐六斤,卖出去,小贩能挣五到六块。只要每天卖上五六板豆腐,月收入就能达到近千元,养活一家人没什么问题。 当年自己办工厂,钳工、焊工、电工,老石头样样拿得起来。可做豆腐,俗话说“打铁的手做豆腐,有劲也使不上。”近70岁的他到15公里外的一家豆腐坊当起了学徒。 在手臂烫掉两层皮、三百公斤黄豆白白浪费之后,他出师了,随即把自己的家改成了厂房。他采取的市场策略是:让利,市场上别的豆腐一块一元,他卖8毛;广销,“沈阳这些市场上基本都有老石头家的豆腐卖。”明廉菜市场的一个小贩说。 石永阶告诉记者,豆腐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的店养活着四五十个批发豆腐的小贩,都是左邻右舍的下岗工人。每天早上三点多,几十辆三轮车就在店门前等着,把路都塞上了。在一个呵气成冰的三九天,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坐飞机赶到这里…… “我今年才76,最少也能干到80!”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是昨日的辉煌。由于动迁,“老石头大豆腐”已经许久未开张了,执照也上交了。动迁的消息一传来,顿时人心惶惶,从南方来的几个豆腐师傅收拾铺盖到别处去了,随后,学徒工也走得一个不剩,只剩下了几个一直跟在老石头身边的下岗工人,就是刚才那几个打麻将的男子。他们是在这儿等着工作的,店里每天到外面买几个包子给他们吃。 “这些孩子都好,不挑。“石永阶75岁的老伴正好拄着拐杖进来。她的眼睛有病,戴着一副大变色镜。本来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由于这些日子上火,一只眼睛又看不见了。 “我这个店每天出400板豆腐,每板挣4块钱,停业一年了,你说我少赚了多少钱?”石永阶扳着手指头问记者。 没了事做的石永阶开始反思,他请的豆腐师傅,三个月就从学徒出师,一小时能做近40板豆腐,每板挣5毛钱,这样一天8小时就能挣100多元,各个豆腐坊还都抢着要。可全是南方来的,北方人尤其是沈阳本地人一个都没有。为什么?不就是嫌热、嫌累吗?怪不得人家南方人能赚钱呢!看着街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石永阶十分痛惜。他决定,等拆迁的事儿办完了,就重新干老本行———防爆开关。“我今年才76,最少也能干到80!” “现在看来,当年破产是件好事。企业要是这么往前推着干,肯定干不好。要不是破产,我哪能开创这样一番事业?”石永阶十分感慨,“最困难的时候,正好人民日报的记者来采访我,让我去北京干,一切他都给安排。我说可拉倒吧,我舍不得离开沈阳。咱们沈阳人脑子聪明,只要勤快点,有志气,多学点东西,还是那句话:咱们沈阳相当有前途!” “那这十几年下来,您没有想过要退下来歇歇吗?” “没有!一次都没有!十几年了,我没有一天想过退的事儿,直到今天我还不死心呐!”老石头十分肯定。(来源:华商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