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豪之死的“马加爵代价”(三家村晨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08:46 人民网-江南时报

  读着王豪的绝笔信中的部分内容,能想象他提笔时的表情:眉头紧蹙,满脸的歉疚和无助。遗书字迹工整又显示出他的慎重抉择。

  四川遂宁的王豪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因为找工作几经辗转并一直没有着落,难以接受社会现实,在没有任何前兆的平常日子里,用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22岁的生命。媒体用“迈不过责任、独立这人生中的几道坎,于是,他抛下一切,走了”的语言进行描述。任何人的离开总能引人唏嘘感慨,王豪也不例外。除了他父母的悲情眼泪外,剩下的还有专家惯常的反思剖析和对社会的沉重一击。

  从表面上看,如专家们所说,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其中还包括王豪本人的严重的心理障碍、缺位的亲情教育等因素促成的一出惨剧———

  “我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万事顺利,如今什么事都压在我头上了,我一下子接受不了……”

  “我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有时候甚至懒得说话,做什么事情都觉得麻烦,连肉的价格都不知道,我什么家务事也不做,连面条都不会……”

  ……

  这些话似乎呼应了专家的说法。但在整整七页纸的遗言中,王豪更多的还是对家庭对父母的无限抱愧。按王豪对自己性格的总结,懒惰、孤僻和没有爱心,这些又与满纸的自责相矛盾,所以,并不一致的言行,让王豪的死显得耐人寻味。

  我们在分析青少年自杀现象时,必须将其放在他所生活的社会现实环境(学校生活、学业压力、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家庭生活、家长教育方式等)中来考察。当然并不否认自杀学生的个人因素,如心理特点、人格特质、身体状况、神经系统类型以及他与同龄人不同的生活状况等。但即便是这些个人因素,也与其所处环境不无密切关系。基于这种思想,才能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检讨我们的家庭影响、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担当起对青少年自杀进行社会心理干预的社会责任。

  那么,一味地说王豪的死是家庭造成的,对王豪的父母显失公平。

  马加爵,一个被称作逃到天涯也枉然的大学生,因为心怀愤懑,在接连锤杀了4名同学后从云南大学出逃,最终在海南落网。马加爵在看守所的生活,使他开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反思,令他感悟到人生观、价值观迷失的痛苦。以至于当他说出“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时,让采访他的记者深感震惊。

  “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王豪还没有悟出这句话就自绝于人世,选择逃离郁闷:“不如早点离开,早点解脱。”

  时下,2005届的毕业生正在开始迈出融入社会的脚步,就业压力比起他们的学哥学姐(比如王豪)还要大。学校有没有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家长有没有开始有意识的分析比较———这就是干预了。

  王豪为了解脱伤害自己,马加爵为了解脱伤害别人。同样的逃避和解脱,同样的代价和反思。

  作者为本报编委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14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