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爆米花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08:49 人民网-江南时报 |
马诚 冬日的傍晚,散步归来,在关平路看到院外有个老头正摇晃着圆鼓的铸铁桶,一群小孩正围着火炉焦急地等候,红色的火苗勾起了我对爆米花的情愫。 我家在大理苍山脚下,小时候,同大多数人家一样,家里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由于人口多劳动力少,全家过着清贫的日子,一年到头没有改善口味的条件,使我们兄妹惟一能享用的便是爆米花。 爆米花的季节大都是在冬季,爆米花的生意人每次来到村里的时候,总是挑着一根扁担,前头挂爆米花的滚筒,后头挂着小火炉。到了村子的中心地带,不用吆喝,摆好架子,生好炉子,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村里的孩子们便手提着桶、盆蜂拥而来了。 爆米花的生意人带来了神奇机器,机器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铸铁桶和一枚闹钟样的仪表,铸铁桶就像个“宝葫芦”,头小肚子大,连着仪表的是一个摇柄,那圆圆鼓鼓的肚子,就放在刚好合适的一个小炉子上,小炉子在一架小风箱的鼓动下炉火通红。他们常常都是从头到脚又脏又黑的人,他们很少说话,只是很熟练地架好机器,将大米或是玉米装进机器圆圆的肚子,一手拉风箱,拉风箱的手不时地还要迅速地管理一下炉子,另一只手不紧不慢地转动摇柄,眼睛不时看看仪表,然后,突然叫一声“篓子!”竹篓子是爆玉米花的生意人用来盛玉米花的容器,篓子要是没专人压住,在搬开锅盖的一瞬间,会被强大的气流打飞。 我就飞快地跑过去一屁股坐在了那个平放着篓子的后部,伙伴们马上逃得远远的,捂上耳朵。我也用两个手指塞住耳洞,鼓足力气使劲往下压去,随着“膨”的一声巨响,我的全身都受到了震动,整个人被热气淹没,一股热流也就从后背顺着脊梁冲到肩头,热乎乎的。等热气散后,我很自豪地站在那里,一脸的无所畏。 那个季节,那些夜晚,爆米花的清香四溢,飘荡在村子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再后来,爆米花越来越少了。听说,早年爆米花的人都成了最早富起来的人,日子好过了,人家自然都去做更好的生意了。又有人说,爆米花含铅量很高,吃多了对人体有害。不管怎么说,爆米花的少了,吃爆米花的也少了,但可以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了。类似爆米花的膨化食品多得数不过来,包装精美的旺旺、小馒头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它们摆放在超市里,包装精美艳丽可怎么都提不起我的食欲。 虽然传统的爆米花渐渐地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爆米花的香味却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我怀念爆米花,更怀念那个纯真的年代……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14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