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女坟千古传奇 人鬼情中韩佳话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08:49 人民网-江南时报 |
苏洪泉 南京郊县高淳固城湖畔的花山,因盛产牡丹花而得名。山西麓有座古墓,长眠着唐代两位才貌双全的少女,人称“双女坟”。此坟与韩国新罗时代的文学泰斗崔致远还有一段人鬼相恋的传奇故事。让我们钩沉这段尘封的历史,去追寻中韩两国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话。 韩国学者,追寻千年双女坟 1996年4月初,中韩文化关系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韦旭升先生受韩国学者的委托,专程从北京经溧水赴高淳,前来寻找与韩国古代文学家崔致远作品《仙女红袋》有关的古墓———双女坟。高淳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陈后翔、县文物保管所所长濮阳康京协助其查阅了清光绪《高淳县志》,该志卷15“古迹”篇说到:“双女墓,县东三十里,花山李氏宅旁。鸡林人崔致远,唐乾符中补溧水尉,曾为诗吊之。夜梦二女称谢曰:儿本宣城郡开化县马阳乡张氏二女,少亲笔砚,长负才情,父母于盐商小竖,以此愤恚而死,天宝六年同葬于此。宴语至晓而别。一云招贤驿驿丞女,遇难不屈,尽节而死。”南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13,南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43也有同样记载。上述文献对双女坟的方位、坟主身世,及崔致远的际遇提供了证据。因韦先生行程紧迫,急返北京,便请高淳方实地查找。 韦旭升先生此行并非一般寻访古迹采集素材,而是关系到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及对韩国古代文学家崔致远文学成就评价的大事,高淳县政协十分重视,立即派员踏看,并与古籍对照,查明了双女坟,在现场采集到的砖瓦、瓷片送请南京博物院专家鉴定,确定为唐代实物。11月,韦旭升教授再访高淳,同来还有两位韩国博士生,东国大学赵显占、崇实大学崔进奉。他们对双女坟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坟地完好,“招贤驿”遗址也得到了认定。1997年7月,高淳县人民政府修坟立碑,以示纪念。 张家姐妹,抗婚尽节留传说 双女坟在县城15公里外的固城镇李家村南,古招贤驿西侧。该村与安徽宣城狸桥镇交界,从金陵经溧水到宁国的古驿道在村前通过。坟为高出地表2米的长方形土墩,东西向,长26米、宽18米,砖石结构,前置双开石门,后通两列甬道。此坟依山傍水:左“青龙”,连接花山、九龙山,山势起伏、莽莽苍苍;右“白虎”,濒临固城湖,湖水浩渺、潋潋滟滟,自然形成了山水交会、阴阳和合的风水宝地。坟西侧,还有一月牙形水塘,村民叫其“双塘”。水塘与坟地相连,当属筑坟时有意蓄水以荫地脉、凝地气而挖掘,应“藏风聚气,得水而上”(晋郭璞《葬经》)的意境。 高淳历史悠久,春秋时,吴王余祭七年(公元前541年)筑固城,设濑渚邑。秦时属溧阳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划溧阳西北高淳、溧水两地置溧水县,属宣城郡,县治在开化城(今高淳顾陇)。唐代,承袭旧制。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割溧水西南七乡置高淳县。 唐代的妇女观,仍是中国有史以来历代相承的男尊女卑观。“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是古代妇女遵守的法则。她们的婚姻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女坟主人虽出身富门,从小躬亲笔砚,长大负有才情,但不能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盐商的这门亲事不满,只得以死抗争。 县志中还有另一说法:“一云招贤驿驿丞女,遇难不屈,尽节而死。”但无论是抗婚或尽节,都充分表现了张氏两女的刚烈品格和反抗精神。 双女遇难是唐天宝六年(747年),虽远离我们千余年,但她们的事迹仍在当地传颂。 东国儒宗,唐代县尉崔致远 《辞海》“外国文学”崔致远条有百余字的简介。据韦旭升、陈后翔先生考证:崔致远,字孤云、海云,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年)生于京都沙梁部。自幼聪慧好学,12岁时离家来长安,唐乾符元年(874年)考中进士,转东都洛阳研读汉文,不久补授溧水县尉。公务之余,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写诗词文赋5卷,结集成书,名《中山覆篑集》,“中山”是溧水县的别号。该书是韩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巢起义时,淮南节度使高骈受命为诸道行营都统,特聘请崔致远任从事巡官,执掌军事文书。在扬州4年,写成《桂苑笔耕集》20卷。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此书是“一部优秀的文集,并且保存了大量史事。”(《中国通史》第4册)。 崔致远的爱国情操和文学成就,为后世赞扬,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和“百世之师”尊称。高丽显宗十一年(1020年),朝廷追赠他为内史令,十 四年又赠谥文昌侯。至今韩国人民还在先圣庙供奉他的塑像,纪念这位文学泰斗。 《仙女红袋》,梦里文章传古今 《仙女红袋》是崔致远依据本人的一段经历所写,故事梗概如下:唐乾符年间,溧水县尉崔致远巡察花山,下榻在招贤驿,听得双女故事,凭吊孤坟,在墓门写下七律一首,对两女深为怜悯。当晚在驿馆,忽见有使女飘然而至,送来红袋两只,内装和诗二首,诗中悲切凄楚,诉说命运不公。崔致远唏嘘不已,随即回诗一首托使女带至。及夜,梦见俩“仙女”驾临,紫裙自报家门,红袖告诉不幸。三人对烛共吐衷肠,吟诗唱和。不觉鸡鸣,姐妹急急辞别。崔致远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作碑文《双女坟记》103字和七言古风《双女坟》431字,又写下《仙女红袋》一文,详述招贤驿梦遇仙女、人鬼相恋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笔优美生动。此文后被收在韩国古典名著《新罗殊异记》,该书视为“聊斋先河”,广为流传。 唐代,有关梦的传说故事很多,有的还进了正史。如李峤儿时梦人遗双笔,自此文辞大进,后与苏味道并称“苏李”;王勃夜读《易》,梦中有人告及:“《易》有太极,予勉思之”,醒后学业长进,作《易发挥》数篇;李白之母梦见长庚星而生子,取名“太白”。崔致远的《仙女红袋》大概也受唐人传奇的影响。这些颇富神秘色彩梦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唐代民俗文化的一个视点。 高淳双女坟决非一般古墓葬,它是南京的历史文化瑰宝,崔致远梦遇双女,人鬼相恋的传奇故事,是中韩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2000年10月,为纪念“东国儒宗”崔致远,溧水县在县城“唐朝县衙旧址”建成崔致远铜像,像高1.5米、底座高1.7米。韩国15位学者和50名崔氏后裔特来参加铜像落成仪式。高淳双女坟发现后,每年都有不少韩国人士专程前去凭吊游览,去年就有105位教授和学者,韩国电视台也来实地采访拍摄。随着双女坟的进一步开发,这个湮没的历史奇迹,将再次被人们所认识。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14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