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和谐廊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08:55 人民网

  廊坊市是地处京津之间的河北省省辖市,辖10个县(市、区),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388万。其中市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54平方公里,人口40万。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廊坊”,走出了一条有廊坊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廊坊建市14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多项指标为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有的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廊坊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

  廊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首先是基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认识:和谐社会是经济与社会、文明与法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文明法治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通过群众工作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创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为此,市委、市政府始终致力于建设“和谐廊坊”这一主线,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定的“六大环境、一项工作”,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促进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创新环境理念,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发展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为此,廊坊市委、市政府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坚持“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着力打造科技教育之城、生态环保之城、会展旅游之城,促进了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廊坊市的理念是:“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不与京津比高楼大厦,不与沿海城市比海水沙滩,而是比草绿花红、比空气清新、比环境优越。连续几年启动和实施了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城市软硬环境“双十工程”。聘请专家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市区先后完成了“一环、两园、六个广场、八十个游园”等一批城市精品绿化工程,建成了人民公园、时代广场、世纪广场、自然公园、带状公园和5万亩的环城林带,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环城绿带精品圈和生态景观,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目标。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地、宁静”五大工程,相继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集中供热和管输燃气二期工程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主要指标超过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绿树、碧水令人赏心悦目,被誉为“京都后花园”。

  在城市软环境建设上,廊坊市重点抓了标准化、社会保障、公共财政、人才高地等“软环境建设10项工程”,构筑体制环境,理顺政策环境,改善服务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廊坊市在市县两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广泛推行了ISO标准化认证,启动了覆盖全市的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程,这两项认证在全国各地尚属首创。目前全市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已达1000家。2003年5月全市整体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成为全国唯一通过此项认证的中等城市。

  优美和谐的环境营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承载力和亲和力的城市,使廊坊成为适宜人居和创业的乐土。1998年以来,廊坊市市共吸引国内投资200多亿元,国外投资5亿美元,先后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企业在廊坊投资置业。近5年全市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15000人,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现在,廊坊人才密度在全省居首,富集的人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创新服务理念,促进政务环境的和谐有序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政务行为,是廊坊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亲民、便民执政理念的又一亮点。

  1、推行“阳光政务”。近几年,廊坊市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管理观念、方式、制度,摸索出了一系列利民、便民的行政审批模式。为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建立了廊坊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首批42个市直部门的327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入中心实行“窗口”办公;廊坊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32个服务窗口,开展了108项服务,办事程序公开、规范、高效。2001年3月以来,共分6批取消变更行政审批项目769项,占全部审批项目的52%。同时建立了受理、审查、听证等7项一般制度和招标拍卖、考试考核等监管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行政审批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出台了《廊坊市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及时处理对政务执行的投诉,今年以来共受理解决各类投诉156件。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市直41个部门建立了政务资源网。“中国廊坊”网站荣获“2004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是河北省地级市中唯一获奖的市。

  2、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是一个地方最具魅力的形象品牌。近两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以“诚信廊坊”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管理公平公正、经济交往履约践诺、人际之间真诚相待”的活动主题在各行各业叫响。以强化银行信用为切入点,政府、金融及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信用网络已录入各类企业6000多家,并建立了电子档案。制定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新奥集团等104户纳税人成为首批A级纳税信用等级企业。2003年,廊坊市被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为AA+信用城市和全国首届诚信投资安全区。在全市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活动中,唱响“放心购物在廊坊”的主旋律,全市商业企业共同发出“共筑诚信、同创文明”的倡议,评选出40家示范店、2条示范街。明珠大厦被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

  3、创建文明行业、文明窗口。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优质服务”“三职一优”为主题,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重点行业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在70个重点“窗口”部门推行了公开承诺、民主监督、明查暗访、阳光投诉、奖惩制度,每月组织20个参评部门集中上街开展“阳光投诉”活动,现场为群众答疑解难。在廊坊电台开通了“行风热线”,接受社会监督,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在全市2000多个基层窗口单位开展了创建文明窗口活动,通过群众评议组织、新闻媒体公示、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窗口单位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了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涌现出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等一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军粮供应站推出的“电话一拨通,放心粮油送家中”,已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服务品牌。靠着诚信服务,该站被授予“全国百佳军供企业”称号。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性工作做好了,稳定就有了可靠保障。为此,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在廊坊市开展了创建“平安廊坊”活动,努力使廊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平安、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1、强化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基层。近几年廊坊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完善了以110报警服务为龙头的现代化指挥网络系统建设,110报警服务系统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进一步健全了“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除黑打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打击“黄、赌、毒”专项行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在全市大力推广了以制度保稳定、把问题化解在基层的“香河经验”,为当好首都“护城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市社区,积极推行“物业安全管理、有偿保安服务、机动车看护管理、外来人口动态式管理”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安管理新举措,社区警务室全部建立了统一规范的社区民警值班制度。居住小区建立健全了巡逻制度和门卫值班制度,今年以来新建专兼职巡逻队160支,院户联防小组达到14682个,一批居民小区建成了无刑事案件、无超计划生育、无上访告状的“安全文明小区”。与此同时,大力组织实施“四五”普法,全市310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普法培训,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超过80%。

  2、推进文明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廊坊市文明社区创建标准》,同步推进社区组织、教育、服务、文化、环境、管理。组织120个市、区直部门与社区结对帮建。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三支队伍”(民事调解队伍、志愿者队伍、治安巡逻队伍),“五个中心”(居民教育文化中心、老年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再就业中心和物业管理中心)为主体的社区服务管理网络。98%的小区建成了安全文明小区。以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为载体,每年组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社区,百场“彩色周末”演出进社区,吸引市民参与达100多万人次。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广阳区围绕“15分钟生活圈”建设小家政、小诊所、小餐桌、小维修点和健康小路径等“五小”设施,方便了群众生活,也安排了一批40、50岁下岗人员,这些基层的服务网点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有利抓手。文明社区创建促进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相继建成了康乐、金桥、文苑等一批高标准的“精品社区”。以环境优美、管理优化、服务优质为品牌的康乐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

  3、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小事、具体事情抓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生活小事,每年年初都作为专题研究部署,连续几年每年为市民兴办“十件实事”。先后在市区居民区建起60个高标准的早餐亭,整治背街小巷25条,新建公厕20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61个,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41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服务热线架起了政府与市民的“连心桥”,自开通以来共受理市民来电近万个,群众反映的问题95%以上得到了及时解决。此外,我市第一个在全省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市委、市政府近两年筹集再就业资金扶持建立了22个生产自救基地,使全市历年累计出现的2.1万名下岗职工有1.9万多名实现了再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同时还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今年在全市推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和干部最头疼的群众上访问题,各级有关部门不是简单地堵、卡、抓,而是要求各级干部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化解矛盾。一家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上百名职工为都市政府的上访事件。市里通过调查分析,感到主要是由于职工对政策缺乏了解。他们不是泛泛地讲道理,而是组织了24个工作小组,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使矛盾得到妥善化解。此外,市里还规定,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号为“民主议事日”,届时市、县、乡近万名干部深入全市3229个村街参加民主议事活动,围绕干部作风、村务公开、土地管理、计划生育等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面地和群众交谈,对提出的问题现场或限期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坚持以德育人,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

  创建文明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为此,廊坊市委、市政府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和市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廊坊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

  1、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环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围绕提高执政能力,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了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采取党校培训、专题讲座、组织下基层宣讲等形式,定期对干部进行培训,培训达5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廊坊廉政网”,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我市先后选派222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今年我市将启动实施“公务员培训年”,派出140名科级干部到清华、北大和天津大学进行一年的学习培训,对2500名公务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理论、实践创新能力。一些基层干部主动到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涌现出了以身殉职的人民好法官吴宏友、连续13年到9个落后村任职的安次区码头镇干部王金章等一批优秀基层干部。通过对这些先进典型的大力弘扬和表彰,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唱响了“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2、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奉献社会的和谐氛围。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廊坊文明市民守则》、《廊坊文明市民公约》为基本教材,依托市民学校,大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近几年先后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编唱《公民道德歌》、“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等系列活动。连续7年在全市开展了月评“十佳”好事和年评系列“十佳”活动,先后推出了“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安次区“夕阳红”宣传队,十年收费无投诉、真情服务送万家的新奥燃气收费组“五姐妹”等一批先进典型。近几年在我市开展的“营造城市森林”公益活动中,市民自愿捐款达500万元。在廊坊承办的“5·18”、“10·18”等大型展会期间,数万盆鲜花无一丢失,市区1600余辆出租车司机仅登记在册好人好事217件,拾金不昧交还失主的现金及有价证券近80万元。为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近几年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希望工程”、“春蕾助学”、“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一对一”、“多助一”志愿服务活动,到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56311人。市太平洋保险公司、新奥集团、大庆道桥公司等企业通过建立扶困助学基金,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100名特困下岗职工子女就学。截至目前,各类助学基金数额以达120多万元,救助大中小学生2400多人,全市共建立“手拉手”对子1.5万多个。全市近两年有近2万人次的市民参与了无偿献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新时尚。此外,市委、市政府在重阳节举办了“温馨奉老人、和谐进万家”主题活动,刊发敬老文章,召开庆祝“老人节”大会,看望高龄老人和尊老爱老好家庭,协调督促老同志待遇落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爱老、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

  3、营造一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为未成年人办好20件实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创建了全国首家少儿成长俱乐部,今年以来先后邀请国内外30多位教育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组织举办“家庭教育新理念”系列讲座。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儿童成长故事、歌谣征集和中小学生科技制作大赛、儿童才艺展示大赛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共场所“四进”等系列活动1600多次,参与人数达9万多人次。各学校和社区聘请“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担任校外辅导员,组建了44个法制报告团,常年深入到各中小学校进行巡回报告。为推进20件实事的落实,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督导考核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创建文明城市,是建设“和谐廊坊”,推动廊坊加快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为此,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和谐廊坊”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廊坊市委、市政府做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之后,迅即组建了由廊坊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王爱民为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为副组长,43个市直部门和安次区、广阳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廊坊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王爱民分别作了动员讲话。同时,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7大类119项指标分解到69个责任部门和单位。廊坊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先后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并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督导检查,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呈现出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共创文明城市的热潮。

  总结廊坊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经验,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围绕发展抓创建,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建文明城市为廊坊带来了巨大商机。近几年来廊坊参观旅游的人次剧增;来廊坊创业的人才剧增;来廊坊考察的外商剧增;落户廊坊的大型展会、大型项目剧增。河北省5·18经贸洽谈会、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国际金融论坛落户廊坊并成为论坛永久举办地,进一步提高了廊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坚持优化环境抓创建,打造了“和谐廊坊”的城市品牌。“创城”的过程是集中展示廊坊形象的过程,是强力宣传推介城市品牌的过程,也是快速提升廊坊的知名度、美誉度的过程。以“5·18”、“10·18”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会展我市成功举办,成为宣传廊坊、展示廊坊的“城市名片”,廊坊先后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评选、新丝路模特大赛、中日散打擂台赛、中法学术论坛等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活动,成为让世界了解廊坊的“窗口”。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创建,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人民群众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实惠,凝聚了力量。这种力量集中体现在市民进取意识、参与意识、协作意识上,热爱廊坊、建设廊坊,人人为建设“和谐廊坊”做贡献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四是坚持城乡联动抓创建,促进了城乡和谐共荣。通过以市带镇,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小城镇延伸,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文明同步推进的创建工作新格局。2001年,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座谈会在廊坊召开,我市文明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