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春家庭负债率为36.13% 专家称应鼓励负债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10:10 新华网

  过去,谁借钱过日子,会被人笑话;如今,借钱过日子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从有关部门反馈的数字看,到2003年年底,长春市居民家庭负债率为36.13%,也就是说,目前长春市月收入1000元的家庭,每月要向银行还贷361.3元。

  两年家庭负债率涨了12.33

  %在长春市外企工作的刘陈最近买了一套总价为40.1万元的房子,办理了额度为25万元、还款时间为20年的房贷,每月还款1700元左右。刘陈家庭月收入近4000元,他对这种消费方式很认同,“每月还能剩2000多元,日常的开支基本够用不说,20年以后房子就是我的了。”

  其实,在长春像刘陈这样的人很多。据了解,到2003年为止长春市城市人口285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05元,因此长春市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252925万元;2003年长春市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814092万元。在经济学领域内,家庭债务余额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就是家庭负债率。那么从以上数字中可以看出,长春市的居民家庭负债率为36.13%。

  根据统计,2001年长春居民家庭负债率为23.80%,2003年与2001年相比家庭负债率增长了12.33%。

  住房按揭成家庭债务主体

  有专家称,我国家庭债务的主体是以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为主的个人消费贷款。而大城市的家庭高负债主要是由高房价引起的。长春某银行负责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王经理举例说明了这一问题,目前发达国家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美国是6.43、法国7.68、日本11.07,而到2003年为止,长春市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2110元/平方米,80平方米住房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是21.35,远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各银行反馈的数字来看,贷款买房占到了个人消费信贷总额的70%以上。

  专家称应鼓励负债消费

  合理尺度的负债消费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力臻分析认为,目前长春36.13%的家庭负债率与沈阳、天津等城市55%、44%的水平相比要低很多,主要原因归结于目前的收入水平、收入稳定性、收入预期和消费观念等几大原因。但有一点需要指出,2003年长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05元,只比沈阳低56元,而沈阳的居民负债率却比长春高出18.87%,关键一点是长春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起步和发展较沈阳等城市晚了3年,基于目前长春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较发达城市的距离逐渐拉近和个人消费信贷环境的逐步完善,按目前长春居民负债率来算,应该鼓励居民进行贷款消费,长春市居民的负债率有可能在近几年有所提高。

  不能为债务影响生活福利

  合理的债务水平如何界定呢?一银行个人信贷处的张经理认为,不仅要考虑能够保证在不影响正常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按时偿还,还要考虑生活福利的整体提升。如果个人消费贷款以高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增长的话,家庭债务无疑会为了归还贷款而被迫削减其他消费,进而对百姓的经济生活起到消极的影响。

  近日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规定,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应控制在50%以下,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应控制在55%以下,从中也可以看出,相关行业部门对过高的借贷额度仍持以谨慎的态度。(记者徐得鹏)

  相关报道

  知名经济学家钟伟认为,从中长期来讲,高家庭负债率对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隐患,但从短期来讲,中国必须允许家庭负债率的存在和提高。对于我们这个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家庭负债率的存在,那么我们的经济就可能出现问题。

  经济学家王远鸿认为,倘若负债过度,将会成为家庭的负担,造成生活水平变相下降,甚至可能威胁到家庭资产的安全。此外,高家庭负债率还会导致城市家庭对失业和利率变动变得异常敏感。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高家庭负债率的负面影响呢?王远鸿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二手市场要健全起来,如建立二手房、廉租房市场,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必须购房置业。(新文化报)(来源:新文化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