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8:59 海南日报
  货币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记录者”之一。

  历史上流通的各种形态货币,折射了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交换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对今天的人来说,从货币上学习历史,是一个有趣也有意义的过程。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前不久,海口市收藏协会举办的海南历史货币展,激起海口市民的极大兴趣。从汉代的铜板、明代的银锭、清代的银元,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纸币,这些已发黑、发黄的钱币,承载了不同朝代的历史,折射出了历代社会统治权力的更迭,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深刻背景,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交换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国民党政府海南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1950年疯狂发行最后一套纸币。

  凤毛麟角的出土银锭

  银锭,像石块一样大小的银块,一般市民只能在电影或电视当中看得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博物馆能一睹真容,市民家中很少收藏有这样的宝贝。

  在海口供电公司工作的王福和,却有幸收藏这样一件珍品。20年前,他从一渔民手中买了一块明代银锭,那是渔民捕鱼时从海底打捞上来的。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海口市收藏协会顾问许荣颂介绍,迄今为止,海南发现的最早的银锭是明代银锭。上世纪70年代初,定安县农民在挖水沟时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底下的银锭。定安县也是目前为止海南银锭出土最多的地方。许荣颂说,海南其他各市县也出土过银锭,但不如定安县多。

  为何定安县出土的银锭如此之多?许荣颂说,在出土的100多块银锭上,他们发现,每一块银锭上都印有当时各个钱庄的银号名。据他们分析,这批银锭属于私人财产,在当时货币市场禁止流通银锭后,有人专门将银锭收购后,当成宝贝埋到地里。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三两重的银锭(明代)

  定安县出土的明代银锭,目前保存在定安县博物馆。由于银锭停止使用后多数被熔化,因此,幸存下来的早期银锭就成了凤毛麟角,珍贵异常。在海南钱币收藏界,银锭的收藏数量不超过10枚,可见它的珍贵。

  海南发现的明锭,锭的铭文多有“定”(“定”即代表定安)字、地名和“定某”银号名,是珍贵的早期银锭。

  海南明代银锭,形状为半圆形,大的有三两重,但一两的最为多见。虽然形制单一,但银锭上的铭文却是丰富多采。海南清代银锭,形状为方形,大的有十两重。

  据海南钱币学会专家介绍,晚清时期门户开放,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在商业贸易上,使用银两很不便,因为使用银两要验成色又要秤重量,加上当时各地的银锭成色标准不一,银秤的标准又不同,折算使用也困难,所以银锭被银元逐渐取代。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解放前夕“海南银行”自造的光洋。小头像为孙中山(上、中)。头像最大的为“袁大头”(下),含银量最高。

  海南自造的银元

  银锭稀有,银元在海南民间收藏却很普遍。据统计,目前国内银元的存量大约1千万枚,海南银元的数量具体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存量很多。

  银元,俗称“光银”、“光洋”。18世纪外国商人带来中国进行贸易所支付的机制白银铸币,俗称“番银”、“洋银”。清嘉庆年间,洋银元在琼州流通已占琼州货币市场的50%,而海南自己铸造的银元则是在1949年。

  1949年11月广州解放,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并将厂址设在当时的海甸造船厂内。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海南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筹集“发行兑换准备金”,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仿“袁头九年”银元,随之又改铸含银量更低的仅有七成五的“孙中山头像”银元,但因成色太差,最后又铸含银量为八成的“二十三年帆船”银元。

  这三种银元因紧急超负荷制造,又因压制时压力不够,造成币面不平,不正,质量较差。被称为“杂光”。

  海南老一辈们当时管“袁头”银元叫“大头光”,现在不少人家还习惯留着几块“袁大头”压箱底。

  而民间百姓喜欢收藏银元,一是有着披金戴银的传统观念,还有一个原因,是银元还有许多用途。据老人们说,拿银元来止血,有效得很。为防止小孩子伤风,用银元盖肚脐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小心感冒,拿银元熬水喝,也特别有效果。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

  最早的地方钱币

  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纸币是怎样的?据了解,至今为止收藏比较完整的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钱币的是王福和。

  耗费了六七年时间,王福和从琼海、原琼山、广东湛江收集了4张由“粤南实业银行”发行于1925年的钱币。有关金融专业史书记载,此为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钱币。

  据王福和介绍,在辛亥革命前,尽管海南已有诸如钱庄、海关、侨批等金融机构,但都尚未具备有真正的银行账号职能。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1942年发行的壹元面值“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背面为海南黎族耕耘图。

  而始设于1914年的“中国银行琼州分号”应是在海南开设的最早的银行,同时发行有“中国银行兑换券”,其中已有部分加盖有“琼”字的纸币了。但这只是中国银行在海南用的纸币,而不能被认为是海南银行纸币。

  成立于1925年的“粤南实业银行”应是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1925年粤军阀邓本殷率部进驻琼崖,在海口设立“粤南实业银行”,发行大洋券、毫洋券。“粤南实业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有1元、5元和10元共三种面额。“粤南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票面上方均为横书“粤南实业银行”,右侧竖书“公私款项一律通用”,左侧竖书“凭票即付不挂失票”,最下方是“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背面英文除“大洋”、“BIGMONEY”和“毫洋”、“SMALLMONEY”外还有“KIVNGCHOW”(琼州)等英文字样。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平定邓本殷后,“粤南实业银行”停办,大洋券、毫洋券作废,这套钱币随即停止使用,并被强制回收,只有少量遗落民间。因此,“粤南实业银行”存在时间很短,发行的纸币存量也很少。

  因“粤南实业银行”的钱币稀少,曾有人认为这批钞票并未真正发行。王福和研究后认为,这批钱币不仅在海南多个市县发现,而且在邓本殷管辖的湛江等地也发现,很多海南老人也证实了此币他们曾经使用过。为鉴定钱币的真实性,王福和还请教了对地方币颇有研究的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刘林章先生,他认为据史载和钱币实物都可证实此票确实曾在市场上流通过。目前,这套10元钱币在全国只发现两张,5元只有一张,而1元也很稀少。

  “粤南实业银行”作为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纸币,无论对海南地方货币史,还是对我国货币史的研究,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1942年发行的琼崖革命根据地货币,背面有椰风海韵和冯白驹头像。

  海南风光现纸币

  在海南货币史上,全国通用的货币当中,印有海南图案的钱币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讲,仅有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2元,其背面印有海南三亚南海、南天一柱图案。

  其实,更早印有海南图案的钱币,还有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代用券,以及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发行的最后一套钱币中的2角钱币。

  1941年11月,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稳定金融市场,反击日本侵略军的经济封锁,1942年初,民主政府发行了1元面额代用券。券面印有“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和“凭券在琼崖区兑换国币”等字样,还印有海南椰林风光和船舶等图案。1942年下半年,由于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代用券的印刷工作无法继续,被迫停止发行。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1950年“海南银行”银圆票(贰角)上印有椰林风光。

  1949年,国民党退据海南,筹建“海南银行”,1950年在大陆发行的最后一套钱币中,2角钱币的背面主景图案为海南海边椰林图案。
写在钱币上的历史(组图)
  三亚著名自然景观“南天一柱”出现在贰元面值人民币背面。 李英挺 摄

  至于第四套人民币中为何选择海南三亚南海、南天一柱作为2元背面图案,海南钱币学会副会长何健介绍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正面主景主要以各少数民族人物头像为图案,而背面主景则以全国各地著名景点为图案。如100元背面主景是井冈山主峰,10元的背面主景为珠穆朗玛峰,1元背面主景为长城等。三亚的南海、南天一柱是中国南方城市著名景点,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版文字得到海南钱币学会大力支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苏建强 摄

  作者:程娇

  (来源:海南日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