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本土13年系列报道 2001级:憧憬MBO的一代(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5:47 新华网 | ||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1级MBA 从事行业:建筑、汽车 看好行业:媒体产业 目前职务:中国九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许莉繁忙的事务中抓住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采访那段时间她正两头兼顾——要处理好在霍尼韦尔中国总代理的交接工作,还要同时过渡到(也是回到)完成管理层收购后的新公司。 刚从泰国出差回来正逢北京车展,无数的陪同、会议、谈判等着她。以至于小意外接连不断:先是去辽宁出差时把手机袋丢了,最心疼的是通讯录没了;然后在家扭了脚,到现在还没好利索;紧接着摔了一跤,把腿磕破了;在泰国普吉岛出差,手提箱被人错拿了,万幸的是上飞机前两分钟给送来了;最近又一不留神撞车追尾。 尽管如此,许莉依然神采奕奕,有人把这种精力归结于MBA人群本身所具有的潜质。许莉对此并不否认,在她的日程表上,她的所有时间都被“抢劫”了,然而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时间对于她来说,只是通向成功最基本的成本。 早在许莉入学之前,她心里就存了一个“野心”,但从未向人透露,因为这个想法实在有些近乎痴人说梦——收购她原来的单位。 2000年,在这个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候,也正是MBO(管理层收购)从引进过渡到了盛行的年代。许莉深深地被它诱惑着,这也是她选择MBA的一个重要理由。 许莉是一个相当超前的人,上世纪80年代末,她是单位里除了总经理外拥有私车的惟一一个人,那时她已经是办公室主任,这个职务显然与她的年龄并不相称,以至于当时她甚至刻意穿古板的服饰来加强自己的“成熟度”。 社会给MBA们上了一堂课 “在平视甚至仰视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许莉见到我们,开玩笑地说,她被媒体“害”了。四年前,MBA被媒体捧上了天,她也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毅然投考,三年后她毕业的时候,MBA又被媒体摔到了地上,被贬得一无是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道出了那一届MBA毕业时难以掩饰的迷茫。MBA变成了职场上的名副其实的鸡肋,因为没有足够的中高层管理经验,大型企业中层以上职位鲜能问津,“高不成”覆盖了整个MBA版图,与此同时,“低不就”也在尴尬地上演着,MBA们顶着褪色的光环绝不肯降尊纡贵,最后落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面对2003年的就业寒流,MBA们昂着的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低下了,在平视甚至仰视中寻找自己的坐标。 2003年,它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改变了很多人早已预定的人生轨迹,MBA是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群体。曾有个同学踌躇满志地表示,“我毕业之后只去两个地方,要么consulting(咨询)要么banking(投资银行),其余都不考虑。”但这位曾经许下如此豪言壮语的同学现如今已经投身于餐饮业——这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此外,出版、建筑、商业……在预期与结果的强烈反差中,MBA们不再挑剔,变得越来越现实。“这是社会给MBA们上的第一堂课。”一位毕业生在经过长时间的痛苦调整之后,说出了发自内心的一句感慨。 据许莉透露,她们班的毕业生,月薪9000元已经算是绝对的高薪了,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元/月。最高的只有一位,在医药公司做销售总监,年薪可以拿到30万元,凤毛麟角;最低的月薪只有2000多元,在公安部供职,很难让人想到他曾在国内顶尖高校读过三年的MBA。 MBA给她的开悟之道 “权力是靠承担责任抢夺来的” 许莉一直牢记MBA课堂上她最喜爱的教授鲍政说过的一句话:“权力是怎么来的?是抢夺来的,是靠承担责任抢夺来的。” “抢夺权利,必须先抢夺责任。”许莉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MBA原理”。而其他书本上的东西,与她入学前的预期相去甚远。正是那些老师在主题以外的商战感悟反而成了指导她行为的路标。毕业后,当公司董事长想让她做总经理的时候,她拒绝了,没有承担责任,就先得到权利,这样的逻辑与公式不符,“刚来没做事情,下面的人会不服,轻易得来的权力也会轻易地被剥夺”。因此,她选择了做副总,从承担具体的责任入手。而今,她已经成了总经理。 “国内MBA和国外相比,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很大差距。虽然会请一些企业家天马行空地来讲课,但根本的教学体制没有变。回顾这两年,脑子里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她说她学到的是这个群体给予的一种“开悟的东西”、一个好的人际平台。 第一次的案例分析让许莉记忆犹新。10个人的小组在一个同学校外租的简陋宿舍里,从8点讨论到12点。“非常激烈,互相指着鼻子骂,都快打起来了”。许莉笑着说,后来大家用对迟到或不参加讨论同学的罚款买了块白板,逐个把观点写在上面,有同样的观点不许再说,从此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也是一种管理。”许莉笑得非常灿烂。 毕业三个月圆梦MBO “在最合适的时间,在最合适的产业实现了MBO” 许莉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浅谈MBO在国有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在毕业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她和她的公司就完成了对原单位的管理层收购。她和原先的顶头上司之间的角色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收购完成之后,她原先的上司仍然做了新公司的董事长,“但他决不会再拿下属的眼光来看我了。”许莉不无自豪地说。她不是公司的第一把手,但这个公司却是她一手创建的,这种模式对她来说也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她认为自己出任一把手还不到时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通过管理层收购达到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0家,而且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正跃跃欲试,管理层收购的强劲势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然而,2003年3月,财政部发文,“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 许莉搭上了MBO的末班车,而这种模式正是那一代的MBA们最为憧憬的变革。许莉是幸运的,“在最合适的时间,在最合适的产业实现了MBO”,一位旁观者这样形容许莉的成功。(记者李海吴婧/文 李嘉/图) 创业故事三则 不安分的MBA们,创业的激情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们自认为清醒的头脑。 第二个学期诞生了班里的第一个公司。 当时数码产业正在急速膨胀之中,许莉的四个同学瞅准了这个行业,一拍即合,打算开一家数码冲印店。 创业资金从哪里来呢?这可难不倒精明的MBA们,他们各自申请了不同数额的助学贷款。MBA的学费是5万元,生活费5万元,一共可以从银行贷到总金额的50%。因为是助学贷款,所以上学期间只付利息,毕业之后才开始还款,这种“融资方式”深得MBA们青睐,以至于班上60多位同学,其中40多人申请了助学贷款。这样一来,创业资金就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四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元,小店迅速开张了。 其中一个同学叫来了自己的夫人当驻店经理,另外雇了两个帮工,没想到,运转了没多久,就撑不下去了,每月的流水还不够支付雇员的工资,结果赔了几万元,草草关张。 最后一个学期创办了第二个公司。 当时,中国引进了“注册金融分析师”(简称CFA)的考试,虽然难度惊人,但通过之后的收入也非常惊人,由此吸引了众多业内和业外的人士参加考试,一时间报名如潮。曾经做数码冲印店的一个同学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发现,虽然有考试,也有参加考试的人,但应考者缺乏辅导,这无疑是一个商机。他就和中央财经大学的老师合作办起了CFA的培训班,同时,搞了一个名为“CFA在线”的网站,网上网下相结合,做起了时髦的培训产业,他心中的榜样就是培训业的先导“新东方”。据许莉说,办了两年多,不但没倒闭,而且还运转得不错,看来大有希望。 第三个公司——不该称其为公司的公司。 也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许莉的另外一个同学在大运村附近开了一家餐厅,主理四川菜。刚开始只有四张桌子,厨房仅能站下两个人,在很短的时间里,餐厅就实现了规模性扩张,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 所有的这一切,让创业者自己和周围的MBA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MBA不只意味着西服革履。创业的本质不是虚华的外表,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