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策划:“未富先老”——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02:10 人民网
  特别策划:“未富先老”——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策划:郭亚飞

  世纪之交:人均GDP达1000美元,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2020年:预测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人均GDP达3000美元,开始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

  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峰值可上升到23%左右,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人均收入水平较抵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什么?

  与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以后才出现人口老龄化不同,我国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有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种“未富先老”的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其中有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应怎样改革和完善,才能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未富先老”的机遇与挑战:抓好“人口红利”期这40年(1990-2030)
特别策划:“未富先老”——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组图)
  1990—2030年的40年,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难得的机遇期——劳动力资源空前丰富,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较低,从而社会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期。

  老龄化主要由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引起,尤其是出生率下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长期持续下降,过去的20多年,社会总抚养比已从1980年的61.8%,下降到1990年的50.0%、2003年的40.5%,预计2009年可下降到37.3%的最低值;其后转而缓慢上升,2020年可升至45.0%,2030年可升至48.3%,2040年可升至59.0%,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如果把总抚养比50%以下作为低抚养比,这一阶段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提供“人口红利”,那么1990—2030年这40年时间正是这样的历史时期。

  未雨绸缪,应对挑战,就是要赶在严重老龄化到来之前,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平稳地渡过超高老龄化阶段。我们应在“人口红利”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应对“人口负债”的充分准备。

  我们正从老龄化前期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中获得某种“人口红利”,但不要忘记,到老龄化后期这种“红利”减少和结束以后,社会抚养比转而上升的“人口负债”期便会接踵而至。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这是已为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社会养老保障同其他社会保障一样,是带有强制性的保障,要在政府主持和监督下实施。但同时也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金筹措渠道、管理方式和养老金发放等,都要尽可能地借助市场机制。[有话要说]现行养老保障体制不可持续: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体系
特别策划:“未富先老”——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组图)
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超越发展阶段。

  我国不仅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转变同时发生,历史欠账形成沉重的转轨成本。表现为已退休人员和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制度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中人”需要靠“新人”的缴费供养,形成个人账户空转。

  现行养老保障体制不可持续。

  目前养老基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实行混账管理,从一本账中支出,剩余部分留作积累。由于个人账户存在“空账”问题和社会统筹基金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年养老金发放,实际积累额小于职工个人账户记账额。这就造成改革后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个人账户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是百分之百的现收现付制。根据国际经验,支撑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障体系需要以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有效率的税收体系和有效且安全的基金管理和治理机制为条件。目前,后两个条件在我国尚不完全具备。

  对策和改革思路。

  应对挑战,建可持续养老保障体系,有两项改革具有直接效果:首先,尽快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其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应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和社会供养“中人”的能力,从而实现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有话要说]用大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体系
特别策划:“未富先老”——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组图)

  从国际上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已经成为老年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未富先老”和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人口加速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包括经济来源及生活照料服务),正在由家庭问题转变成为重大社会问题。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

  用大保障的思路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将可以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纵横交错的安全网络之中。

  大保障体系可以分为如下六个层次:自我保障层次、政府负责层次、责任分担层次、单位负责层次、市场提供层次、其他层次。在老年保障体系中,每一个层次既包含着经济保障,也包含着服务保障的内容(家庭保障还包含着情感满足)。[有话要说]从人口经济学角度: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一般具有负面作用

  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一般具有负面作用,需要积极应对。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的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资本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的负担。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限制,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口,使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相对增加。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就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而言,在老龄化过程中,消费支出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老龄化社会,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适当提高劳动年龄上限,;另一方面,可适当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提高退休金标准,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促进消费增长和“银发市场”的繁荣。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增加储蓄也会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由养老金制度的推广引起的。根据经济学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强化个人储蓄养老,筹措养老基金,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度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有话要说]重要课题: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事实上,减缓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口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累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发展。还应该看到,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老年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将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课题。

  (资料提供:人民日报理论部)

  声明:人民网“特别策划”稿件,未经特许,任何网站(含已经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请勿转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