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日本暴行记录华人艰辛 美华裔女作家为何自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08:17 新华网 |
11月9日,年仅36岁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自己的车内开枪自杀。作为一名年轻的作家、历史学家,她的自杀,在华人社区乃至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各大报纸纷纷在醒目位置刊出了她的照片和生平介绍。人们不能相信,这位追求正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女作家会用这样的方式离开了大家。 她是美国的名人 张纯如出生在新泽西州,在伊利诺伊大学城长大,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闻系,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做过记者。生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 1996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讲述了中国物理学家钱学森在冷战期间离开美国,回国发展中国导弹的历史。在华人中引起很大反响。 1997年,她的又一部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发表。这是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它让西方国家真正了解了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 为了这本不到300页的书,张纯如花了两年的时间,收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各种资料,其中包括大量从未公开的日记、信笺、报告。她还到南京走访受害人亲属,查找各种历史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德国人约翰·拉贝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拉贝曾带领20多位外国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利用纳粹身份做掩护,营救了很多南京居民。如今,拉贝的这本日记与张纯如的书一并成为历史的见证。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令张纯如一举成名。2003年,她出版了又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这本书讲述了华人150年的移民史,把美国华人所受的歧视公之于众。 由于张纯如的杰出贡献,美国人把她与“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同誉为“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华人”。张纯如在美国主流社会为华裔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华裔青年争相学习的榜样。 她曾经那样热爱生活 熟悉张纯如的朋友都说,“她热情而且容易接近”。她在留给家人的字条中说,希望人们记住那个“热爱生活,投入事业、写作和家庭”的她。的确,她曾经是一个家人和朋友眼中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张纯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母亲从事生物化学研究。23岁那年,张纯如嫁给了比她大9岁的工程师道格拉斯。她称丈夫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经济筹划人、精神咨询家和按摩师”。2002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在张纯如的人生计划中,她还要再生两个孩子。就在出事之前,她还准备接退休的父母与自己同住。然而,就是这个渴望幸福生活的张纯如,却在一瞬间消失。 11月9日凌晨5点30分,张纯如的丈夫发现她失踪,立即报警。后来,警察在她的那辆白色轿车里发现了她。警方称,从现场发现的证据看,张纯如朝自己的头部开了枪。尽管她的家人和朋友都不相信她会自杀,但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证据表明,这是一起他杀案件。据当地媒体报道,张纯如的葬礼已定于11月19日在当地的天国之门墓园教堂举行。 写作让她忧郁 张纯如的经纪人苏珊向《洛杉矶时报》透露,在张纯如死前5个月,她一直准备写一本关于二战期间美国人在菲律宾抗日的书。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她曾因精神崩溃,患上忧郁症住进医院。与她有多年交往的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发言人丁元说,为了新书的写作,张纯如最近曾前往肯塔基州进行调查。但因为遇到了一些“问题”,张纯如没有完成调查就返回了家。张纯如说,她非常难过,但没有说她为什么难过。丁先生说,张纯如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写作的人,这让她把太多的情感都投入到所写的悲剧中。 另外,由于《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她不断受到外界的压力。与张纯如熟识的知名导演崔明慧回忆说,2003年夏天,张纯如曾亲口说过,她总是收到日本极右分子的恐吓信,她为此感到害怕。另一位与她熟识的大学教授王灵智则透露,《南京大屠杀》一书曾被译成日文,印了几万本,但由于日本极右势力的威胁,书还在仓库里,没有上市。另外,因为这本书,张纯如曾多次在公共场合遭到攻击。而来自日本方面的“尖锐批评”,也迫使张纯如与他们进行了持久“笔战”。张纯如的内心一直承受着别人无法想像的压力。 基于以上原因,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果张纯如确实是自杀,那么,长期从事血腥题材的写作,以及外部压力过大引发的精神抑郁,可能是导致其自杀的原因。 张纯如走了,但是,她为历史所做的一切,永远不会被人遗忘。(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