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研员永远不能离开“教”(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08:23 光明日报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人利谈教研员推进教改专栏记者 曹继军

  主持人语

  我国目前约有教研员10万多名。他们是中小学教学业务骨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导师。可惜现在许多教研员脱离教学实践,成了“高高在上”甚至“闭门造车”的业务“领导”。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人利决心变一变,把教研员送到一线当“教师”,掌握第一手材料,再总结经验、传导辐射。实践证明,教研员只有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教研员永远不能离开“教”(图)
  对于教研员的出路,张人利的观点很明确教研员必须拿起粉笔,在教学第一线获取实践经验,然后传导辐射,担当起教改“导师”的重任。

  在课堂里推进教改

  历史上所有的教育学家,哪一个不进课堂可惜,许多从教学第一线成长起来的教研员们,不知不觉远离了课堂。张人利认为,这种“远离”,使教研员的教研活动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走向空洞苍白。

  为此,张人利领导的教育学院酝酿改革。1998年6月,契机来了。教育学院有了一所从薄弱学校脱胎而来的附属学校,一块自己的“试验田”。所有青年教研员,无论学历、学科,立即被派到一线课堂;稍后,一批中老年教研员也到附校,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和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现在,教育学院100多名教师85%以上进入教学第一线,短则1年,长则5年。做一名拿粉笔的教研员,让教研注入了汩汩活水。华东师大硕士生邓敏,承担小学一年级牛津英语教学任务后,以自己积累的大量素材、案例,辅导了一批教师,研究论文也在权威杂志发表。

  只有扎根课堂教学实践,教研指导才有针对性。张人利认为,教研员不仅仅是研究者,也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地区级的教育学院永远不能脱离教学第一线。教研员参与教学实践可以采取“边上课、边教研”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上一段时间课、再做一段时间教研”的方式,同时要保证教研员参与一线教学实践的待遇。

  在“中间地带”有所作为

  张人利说,在基础教育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有大学的研究机构担负,具体教学工作有中小学教师承担,教研员其实就处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地带”。基础教学理论需要创新,而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也需要创新——教研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教研活动需要教研员来主持,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需要教研员的突出作用——教研员就应该在“中间地带”有所作为。

  张人利强调,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理念、教材、课程设置等,都得到广泛认同,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改落到实处。在这个转化中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就是教研员的价值所在。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教研员全覆盖式听课,教研员每年听课几千堂,哪些上得好、哪些不好、该怎么上,一一点评总结后,还通过示范课的形式进行指导。教师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高涨,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得到了教育部和兄弟省市专家的好评。(漫画郭红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