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内部矛盾尖锐,还受军方挤压美中情局高官纷纷辞职(附图片1张)(新闻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10:56 环球时报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文云

  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提出辞职;中情局海外行动处副处长史蒂芬·卡帕斯提出辞职;《华盛顿邮报》称,中情局的几位高级秘密特工也表示要辞职。伴随着这场辞职风波,美国媒体曝出内幕———中情局内部矛盾尖锐,外部受到其他情报部门甚至军方的挤压,手中权力大幅“缩水”。再加上布什始终对中情局在伊拉克战争和大选中的表现不满(大选中,大批前中情局官员公然反对布什连任),中情局这个“情报帝国”已是危机重重。

  副局长辞职引发动荡

  11月13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麦克劳克林这位在中情局干了32年的情报高官说,他辞职“纯粹是个人原因”,他觉得应该把位置让给年轻人。现年62岁的麦克劳克林进入中情局后,主要从事欧洲和苏联的情报搜集、分析工作。今年7月,他曾代替因“个人原因”辞职的特尼特出任代局长。按理说,62岁的麦克劳克林在大选后辞职应属正常,但美国媒体发现,他并非主动让贤,而是被气走的。与他同时辞职的还有海外行动处副处长史蒂芬·卡帕斯。与前者不同,史蒂芬在中情局既年轻又能干,很有前途。他提出辞职后,局长戈斯和白宫都进行挽留,史蒂芬才暂时收回辞呈,表示将在周一作出最后决定。此外,还有多名高级官员威胁辞职。

  对于中情局的窘境,一位情报官员对媒体说:“这是我听到的最糟糕的一次‘炸窝’事件。整个队伍都陷入混乱,士气和热情受到很大影响。”目前,中情局官员在没得到批准的情况下,被禁止接受媒体采访。近几天,同意谈论这件事的中情局前官员们都要求匿名,并表示他们不愿在这件事上“火上浇油”了。

  中情局怎么了?

  中央情报局始终是美国情报界的一面旗帜,它之所以如此混乱可以说有三大原因:

  一是新任局长及其亲信与中情局原班人马矛盾很深。据报道,今年9月上任的中情局局长戈斯曾指责局内的海外行动部门“无能和不胜任”,这引起了情报官员们的极大反感。近一周来,中情局一些高级官员又与戈斯的办公室主任默里发生了一系列冲突,由于默里对这些高官“极为无礼”,很可能会导致中情局出现大范围辞职。对此,许多中情局官员说,现在不知道戈斯是白宫派来惩罚我们的、还是来改造我们的。官员们说这种不满气氛是中情局25年来从未有过的。他们对这种充满反抗和不安情绪的中情局能否胜任反恐工作表示担忧,因为情报界有一个最根本的信条,那就是“赢得信任”,没有这一条,情报系统很难正常运转。二是中情局在美国情报系统中的地位下降。众所周知,“9·11”事件发生后,中情局备受指责。国土安全部、国家反恐中心相继成立,这些部门的多项职能是从中情局分来的。而与中情局并立的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步步紧逼,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插手海外情报业务。军队情报系统更是抛开中情局另起炉灶。最典型的例子是,原来负责对各国政要、军阀进行收买的只有中情局。现在,军事情报局也获得了此类拨款,他们在很多国家抢了中情局的活。此外,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布什对中情局不满。在美国国内调查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时,布什十分狼狈,他把过错推给了中情局,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包括特尼特在内的很多中情局高官表示不满,并在媒体上曝料,搞得布什灰头土脸。在大选中,更是有大批前中情局高官抨击布什为克里助选。这些都使中情局与白宫的关系很紧张。可以说这种紧张和权力的削弱是中情局发生动荡的外部因素。

  三是在反恐问题上成绩不佳。没能防止“9·11”事件、在伊拉克核问题上出现错误情报、找不到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抓不到拉登、对伊拉克动乱束手无策,这些都是中情局的“致命伤”。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思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重组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认为,在大选期间,戈斯一方面不断刺激中情局高官,另一方面又不进行人事调整和机构改革,这很可能是怕影响大选。现在,这种顾虑已经消除。布什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降低中情局地位,在情报系统内形成分权制衡;要么重整中情局,在

  “大换血”后仍让它掌控情报系统。无论选择哪种手段,中情局都将面临一场“大分化,新组合”。图片:

  辞职的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
内部矛盾尖锐,还受军方挤压美中情局高官纷纷辞职(附图片1张)(新闻内幕)
《环球时报》〔20041115 第3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