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进行时节流未有期 证监会停发新股悬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14:03 新华网 |
管理层本来冀望通过国内资本市场来配置国有银行的风险,如今新股发行暂停了两个多月,银行上市的计划也被打乱了 我觉得新股停发一定是短暂的,证券公司不可能不融资,尽管证监会还没有明确表态。光大证券投行创新业务部赵斌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现在有人说停发新股是为了准备发行中石油,也有人说新股发行年内暂停,我们也没有确切消息,大家其实都在猜谜。 新股发行暂停,始于中国证监会8月30日就《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2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原本只停半月的新股发行仍未有恢复的迹象,甚至有媒体报道停发之举将延续至春节以前。 《瞭望东方周刊》11月11日多次致电中国证监会新闻处欲求证此事,电话一直忙音,直到过了下午5点才打通。推搪,是意料之中的,证监会新闻处对这个问题三缄其口。 此前,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员就停发新股的表态是:新股发行暂停只是为了新老政策对接,并非长时间暂停新股发行。据悉,证监会仍在接受新股申报,但并不审核,目前30家IPO和30家再融资项目都没有开发审会。 节流未有期 暂时停发新股,直接的作用就是减少股票市场的股票供给,让资金不再分流一级市场,属于节流的权宜之计。在一些市场人士眼中,中国证监会暂时停发新股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拯救股市于危难。但是,股市还是那么孱弱,而且节流这个治标之策所造成的隐患已开始显露。 证券公司投行部门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两个多月没有新股发行,对本来就度日如年的券商们是雪上加霜。其实,投行业务今年本身就不景气,破发寻常见,券商包销风险时刻来袭。但是,有总胜于无,而现在新股发行被暂停两个多月了,有米下不了锅,项目被雪藏。 行业不景气,随之而来的是从业人员的流动。记者有好几位在国内券商投行部门任职的朋友已经跳槽甚至转到非金融行业了,其中只有一位是因所在券商被托管了,其他几位都是因为行业不景气离开的。可以预见,如果证券市场持续不能真正回暖,从业人员只会越来越少。 虽然新股发行何时恢复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券商们也非无所事事,其中一些券商现在已经着手考虑明年的业务了。赵斌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就说,我们的几个新股项目停发前已经做完了,现在主要是在为明年的新股项目做一些准备。 相应的,打算募资的企业也是暂停新股发行的受害者。新股发行暂停,国内证券市场暂时失去了融资的功能,再非一个完整市场。国际投行瞧准这个机会,纷纷在国内积极活动,动员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前不久,国资委还联合香港联交所在上海举办了国企海外上市高层论坛。 有观察人士认为,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度,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把股票更顺畅地发出去。这个政策如果推行,对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以及结构优化并无实质性的帮助,还是一个治标的政策。新股发行如果试行询价制度,在经过机构博弈之后,整个证券市场价格重心可能继续下移。 开源进行时 股票发行节流,资金供给开源,是管理层拯救股市的组合拳。在温总理过问国九条落实之后,商业银行可设基金公司,保险资金入市已开闸,而11月1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证监会又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年金入市也开禁了。 有研究机构已分析过,保险资金入市在理论上可以为证券市场带来500亿-600亿的增量资金。企业年金入市也会为股市带来新的血液。目前中国企业年金存量规模近1000亿,目前可以入市的资金大概100多亿。但值得期待的是,企业年金增长速度很快,有权威人士预计,企业年金10年后将达到10000亿。因此,尽管企业年金入市规模目前很小,但是增量可观。 管理层作了许多开源节流的努力,出台了系列的利好,股市还是没有什么起色,除了一个短暂的让更多人套牢的9·14行情。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理论上,升息会减少资金供应,对股市不利。但是,自10月29日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之后,股市开始企稳。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如果用市场人士一句利空出尽是利好来解释显得单薄。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许外汇管理局的一些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截止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5145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1113亿美元,而中国贸易甚至出现逆差,显示有大量境外游资涌入中国。 这些境外游资进入中国主要目的就是豪赌人民币升值。以前这些游资主攻的是房地产市场,今年4月国家开始宏观调控之后,这些游资有部分转移到拆借市场,还有很大一部分以现金方式存在外资的账户,押宝人民币升值。如今国家明显扶持股市,境外游资会否到股市淘金? 资金如水,股票如船,市场如河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股发行暂停,其理同于河道禁航,而禁航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蓄水,走更大的船。银行资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以及企业年金等合规资金是管理层引来的明流,而境外游资则是暗流,明暗交汇,后果现难以预料。 一碗水如何端平 现在困扰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股权分置这颗地雷。国家曾希望用国有股减持解决股权分置。国有股减持成了投资者的噩梦,近万亿市值蒸发,股市萧条至今,而且留下谈减色变后遗症。 股市长期萧条,一方面使得券商面临生死劫,今年几乎成为了券商托管年,国家在拯救券商同时,还要安抚投资者;另一方面,由于新股发行暂停,企业在国内不能直接融资。投资和融资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而今投资的全面亏损,要融资的又融不到资,进退维谷。 在经济学者眼见,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利益之争。无论什么事,总有人受损,也总有人获益。股市萧条了,证券公司不行了,资金就会转移到其他的行业,其他的行业如房地产就会景气,要是房地产投资受到控制,资金又可能回流到股市,这就是市场以无形之手在配置资源。 不管怎么说,从温家宝总理和黄菊副总理两次过问股市,以及连番出台的系列利好来看,参与证券市场的利益群体已争取到一些政策,也有了一些底气。除了让各种合规资金入市,近期印花税再次调低的利好可能也会出台,充分显示政府希望用利好的合力来振兴资本市场。 管理层出台如此多利好拯救股市,从侧面印证了股市现状到了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不救不行的地步了。管理层本来冀望通过国内资本市场来配置国有银行的风险,如今新股发行暂停了两个多月,银行上市的计划也被打乱了,金融体系内部的一碗水如何端平也成为新的问题。(记者方亮)(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