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经济时评:蝗虫、芦苇和环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00:22 大江网-江西日报

  保护自然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怎么保持生态平衡?人们想得最多的还是“堵”,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采取“杀之而后快”的方式。

  最近笔者读到一则有趣的消息,在我国东亚飞蝗的主要发生区黄河三角洲,养蝗虫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一开春,当地村民就到荒草地里挖蝗卵,然后在大棚孵化,几个月后长大的蝗虫就远销澳大利亚、日本,为国家换取外汇。农民种1亩青草养蝗虫也有2万多元的进项。一个“养”字把蝗虫变害为宝,比用农药灭杀既经济又彻底,环保得很。

  无独有偶,最近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渤海采访时,了解到山东沾化县齐明造纸厂大量种植芦苇,把造纸废水灌进盐碱地,形成芦苇湿地。回灌到芦苇地的废水经过循环处理又回到造纸生产车间。这样,每生产1吨纸只补充10吨新鲜水,不仅用水量大大降低,而且还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芦苇治污,“变废为宝”,同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面两个例子证明,经济和环保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有时“疏”比“堵”更好,不仅有利于经济,也有利于环保。它与传统的“堵”的方法相比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减少环保成本,提高环保成效,实现环保与经济双丰收;其二,可以自发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环保,提高社会对环保的重视。

  在环保方面,我们不仅缺少资金,更缺少现代环保理念。“变害为宝”、“变废为宝”的做法,不是灵机一动就有的,它需要开阔的眼界,敏锐察觉市场的触角,走科技创新的路子。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有关会议上指出,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可见,跳出窠臼看环保、换种方式来环保,将大有可为。

  “养蝗虫、种芦苇”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不管“变害为宝”还是“变废为宝”,打破常规,逆向思维,以巧取胜,往往可以找到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方法。

  (胡光华 大江网-江西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