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方有明珠 璀璨映十年(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02:25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姜泓冰

  从一座塔,发展到一个著名品牌,乃至形成产业链,东方明珠塔在人们的心中,塑造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上海形象

  “全世界几千座电视塔中,东方明珠不是最高的,却是功能最全、经营最好的!”带着自豪和自信,钮卫平告诉记者。

  从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会客室望出去,由三根混凝土斜柱合力撑起的东方明珠塔近在咫尺,高耸入云,在碧蓝如洗的天空映衬下愈显秀美而挺拔。

  “一闭上眼睛,就能清晰地看到当年被包围在一片农田中间、雨天泥泞不堪的建筑工地,看到1994年11月18日,东方明珠塔第一天开门迎客的那一天……”集团总裁钮卫平在这些日子里,多少有些感慨。

  东方明珠10岁了。

  世纪之塔:千呼万唤,应运而生

  10年前的建塔故事,至今听来,仍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20年前的1984年,建造400米高广播电视塔的项目就在上海市获准立项。不过,要在以“螺蛳壳里做道场”闻名的上海找到合适土地,兴造这个预算达2亿元、后来实际用去8.3亿元的文化建设项目,并不容易。那时的上海,每年市政建设的资金总共才十几亿元。

  于是,这座塔一“筹建”就是七八年。直到1991年,44家国内金融机构联手组成银团为它贷款,才真正启动。那年9月1日,浦东陆家嘴的烂泥渡路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打下了第一根基础桩。

  东方明珠塔成为浦东开发开放后第一个重点工程。得尽天时地利的高塔,见证了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在此后10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筹划、设计、集资到建造、管理,这座高塔集中了上海最优秀人才的智慧与才能。

  主事者下定决心,不是单单建造一座电视发射塔,而是要建造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多功能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这一决策所显示的想像力、前瞻性以及气魄,在当时尚未展翅的上海令人惊叹。“我们要造一座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塔,它将跨越世纪,100年都不会让人感到后悔。”上海广播电视塔筹建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当时的上海广播电视管理局局长龚学平这样宣布。

  3家参与招投标的重量级设计单位提交了12种设计方案。经过近10轮的专家评审,加上群众投票,最初因建造难度太大而被戏称为“画饼”,设计上别具一格、气派十足又晶莹通透的东方明珠,成了最终选择。这个被以“大珠小珠落玉盘”来阐释的作品,集中了华东建筑设计院几位专家的创意,后来获得国家建筑创作类一等奖。

  建造东方明珠塔的过程,更显示了中国工人的聪明才智。当时,建筑者们列下了十大攻关难题:体量重达2.5万吨的3个350米的圆形直筒体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浇筑,高标号的混凝土不用接力一次泵送到达350米高度;重逾千吨、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3个钢结构圆球,须分别悬挂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重450吨、长128米的钢结构天线必须一次顶升到达468米高空,等等。每一个难题都让人叹为观止,在那些精细、灵活的建筑者手里却被一一化解。一些成果获得了当年的国家科学进步奖。叶可明、吴钦之、王大年等人都因在这一工程中作出的重大发明和开创性方案,而得到工程院院士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他们笑称“沾了东方明珠的光”。

  在上海黄浦江边的软土地基上,凭着集体的力量,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东方明珠塔拔地而起。

  1994年11月18日,东方明珠塔开门迎客,票价初定为每张人民币20元。一个美容师成了第一个登塔的市民。

  有一个有意思的巧合。

  曾在长达30年间雄踞“远东第一高楼”之位、一直被视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国际饭店,开工建设于1931年,1934年12月1日落成开业。距东方明珠的建设整整60年。

  24层82米的国际饭店保持了半个世纪的最高建筑纪录,一下子被改写到了468米高。

  上海沉闷多年的城市天际线,犹如被利剑高高挑起。

  美丽之塔:每个员工都是一颗代表上海、代表中国的小明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您现在是在东方明珠的零米大厅……”

  走进东方明珠的观光电梯,迎面就是礼仪小姐热情的目光和灿烂的笑容。电梯高速上升,前后两三分钟,她用中英文双语做介绍,发音标准,音色悦耳,恰在电梯停下那一秒住口,刚好来得及在电梯门打开时说一句:请开始参观。从下层球体到263米观光层再到太空舱,几部电梯乘上乘下,每个姑娘都如此。有时,她们要等游人感慨几句之后才开始介绍,怎么能做到如此精确、自然?

  “当然是反复训练的结果。”陪记者参观的总经理助理蔡琦回答。

  10年前,东方明珠迎宾小姐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负责经营管理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限公司草创不久,一张复印纸要正反两面用,而对礼仪小姐的服装却舍得每套花上千元专门定制,而且春夏秋冬各异,定期换样。10年里,光服装就换了20多套。

  据说,东方明珠塔共有历年来制定的138部规章制度,每个员工,上至总经理,下至服务员、清洁工,都有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比如对观光大厅的清洁工作,规定“每天必须用拖把将整个观光大厅认真仔细清扫四次”,如果观光大厅里有一片纸屑,“3分钟内必须拿掉”,等等。做不到,部门经理有权开罚单,累积3张罚单,人事部门有权辞退。

  “服务也是一种景观”,这是钮卫平的口头禅。“每个在东方明珠工作的员工,都代表着上海的形象。我们做得好,外地游客会说‘上海真好’,外国游客则会说‘中国真好’。每个员工都应该是一颗小明珠。”

  10年里,2500万名游客、295名国宾登塔鸟瞰上海。东方明珠在接待布置时没出过一点差错。

  10年里,浦东陆家嘴从农田成片到四处工地再到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对面浦西外滩重焕青春,脚下的黄浦江水景愈加美丽,天空变得更加湛蓝。一个又一个登塔者走进263米上层观光厅和350米的太空舱,发出这样的感叹:上海太漂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太大了!

  现代之塔:走通文化事业市场化发展之路

  从建造到管理,东方明珠塔一直走的是市场化道路,采用的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当初建塔投入巨大,却没要国家一分钱,最大的优惠是免费得到了一块土地。除了向银行贷款,它是国内第一家申请改制上市的文化产业类公司,从股市里掘到第一桶金,更确立了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观念,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走向市场的发展新路。

  有一个纪录,是国内企业颇难做到的:从正式对外开放至今,东方明珠没有发放过一张“赠券”,几乎从不为了接待领导人而清场。即使是外国首脑来参观,也都由有关部门买票入场。而且,从来不搞招揽业务的私人回扣。

  从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到举办元旦迎新登高比赛、百对新人玫瑰婚典、千位劳模激情聚会、万名歌手盛大合唱,中秋之夜“上海台北一线牵”、“跨越太平洋:上海东方明珠塔———加拿大多伦多塔新世纪对话”、“东方明珠与艾菲尔铁塔2001年友好跨越”……10年间,300多场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操办,让东方明珠逐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悉。随后,他们利用宽敞的零米空间,依照全新的理念、设计和展览方式,精心打造了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在黄浦江畔兴建了一个码头,有了几条漂亮的游船———“登高看新上海,下塔观老上海,上船游母亲河”,一个互为对比和补充的完整观光链,从塔上延伸到了塔外。

  1999年,世界高塔协会在成立10周年之际,接受上海东方明珠塔为会员。钮卫平走上讲台,简单介绍起东方明珠塔开放5年间的经营状况。当讲到一年游客达300多万人次,一年纯利润2000多万美元时,寂静的会场轰动起来。有人高声问道:“是2000万人民币还是美元?”钮卫平跳过翻译直接回答:“美元!”会场一片掌声……

  要知道,除了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巴黎艾菲尔铁塔利润超过600万美元外,世界上还没有一座塔的利润达到500万美元。

  又是5年过去了。

  2002年,这座塔为公司带来2.89亿元收入,创利1.7亿元;2003年,在非典严重影响下,年收入仍达1.98亿元,创利1亿元。

  更重要的是,东方明珠展示了上海形象、上海精神,给所有嘉宾留下美好的印象。五星级服务和严格管理让塔上风景线衍生出一个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品牌。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市领导反复斟酌,把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建在东方明珠东侧,并交由东方明珠管理;容纳4万多人的松江大学城,占地5600多亩的东方绿舟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需要经营管理者时,东方明珠人又是第一个被想到的。

  从一座塔,发展到一个著名品牌,乃至形成产业链,东方明珠塔在人们的心中,塑造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上海形象。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18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