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另一种眼光看女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08:42 南方日报

  女性观察

  王宏维

  “在最近50年女性主义一直是追求世界上社会平等的关键性驱动力。”遗憾的是,女性主义研究常常被国人误解为只是针对男性霸权的理论诉求。但实际上,改变女性命运只是其目标之一,它更深层的理想是追求与实现包括性别、种族、民族平等在内的社会平等。同时,女性主义研究不仅增加了新的研究课题,重新评价了现存的学术研究,质疑和挑战传统的知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见解。这些,使平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影响了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贯彻,改变了诸多领域长期存在的性别盲点。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维博士在这方面素有研究,我们特约她开设“女性观察”栏目,对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释。 ——编者

  女人是什么?为什么在历史上、社会上她们大都处于受压迫的地位?

  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可能会从“生物学”上寻找答案:大脑、基因、卵巢、子宫、生育……上世纪最著名的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对此却有惊人之语:“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波伏娃著《第二性》),即女人之为女人,并非只是单纯生物学的原因,而是取决于“整个文明”。另一位著名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则依据对三个原始部落的对比研究,似在不经意中,印证了波伏娃的惊人之语。她认为,在这些部落中决定某个孩子具备女性或男性气质“完全是社会的力量”,两性在性格和行为上的标准化以及差异,都受到“秩序和文化创造的制约”,“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米德著《性别与气质》)。

  女性主义研究把性别与社会历史相联系的探讨,是激动人心、具有颠覆性的,它揭示那些曾被认为是“自然”造就、“天经地义”的东西,实际上是“人为”的,即是由特定社会制度与文化造就的。正是这些,开创了以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探讨性别及女性“次一等”地位的新视角,并为“女性学”、也称“妇女研究”(Women’s Studies)的建立及其理论发展作了奠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女性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理论探讨开枝散叶,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并与多个学科交叉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哲学、女性主义伦理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政治学、女性主义教育学、女性主义法学等新的学科分支。多学科、跨学科成为女性学的突出特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女性研究已取得了合法的学科地位和广泛的学术认同。

  但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是,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女性学”和“女性研究”的学理基础,同时又是女性主义社会运动的延伸。因此,女性主义理论有别于其他各种“主义”,即其不是由几条定义和一系列概念组成的固定不变的学说,更不是排除异己、谋求思想领域中霸权地位的“真理”,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涵盖面极广、有各种思想交锋的场所。这一理论十分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的应用、即必须将理论付诸行动。从这一角度说,女性主义是一种行动理论,并始终是与改变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实际运动紧密联系的,因而也始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及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向传统习见挑战,而绝非书斋中的清谈。

  女性主义理论最核心的范畴是“社会性别”(Gender)。对此,美国的盖尔·卢宾在其著名的《走向妇女人类学》一书中指出,“社会性别是社会强加的两性区分。”对于男性它要求压抑那些被认为是“女性化”的特点,对于女性则要求压抑那些被认为是“男性化”的特点。于是男性被塑造成具有攻击性、主动的、好斗的;女性被塑造成被动的、顺从的、忍让的,等等。社会与文化还进一步把女性设计、塑造为男性的附属物,最典型的就是关于上帝抽取一根男人的肋骨造了女人、以排遣男人的孤独的宗教故事。而在哲学和其他学说中,对女性的描述也充满着偏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为她缺少某种特质,我们应当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而折磨着她。”亚里士多德还把女人与奴隶、儿童、动物归为一类,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成熟、缺乏逻辑和理智,所以女人不能成为公民,不能参政,也不能与她们讨论哲学。正是在父权制的长期作用下,女性成为低于男性、受制于男性的“第二性”,她们的一切都必由男性决定。相对于男性这一主体,女性成为被压迫、被边缘化的“他者”,排斥在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各领域之外,她们是无历史、无自主权、无话语权的“沉默者”。

  “社会性别”是具有很强政治性的理论研究框架,其直接指向是妇女权力和利益被侵犯的事实及相关的制度与文化。父权制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状况,根源在以性别划分社会地位与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阶级和种族,是强大的社会等级关系和权利关系的基础,对于维护父权制统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性别关系也就和阶级、种族关系一样,是社会分层、权力与利益分配的直接依据。反之,性别差异、特别是对女性受压迫根源的研究,也只有在历史、文化的辨析中才能得以真正说明。研究还指出,妇女与阶级和种族又并非完全一回事,她们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散在不同阶级、种族之中的。所以,性别之间的不平等是至关重要的跨阶级、跨种族的社会现象。对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的研究,绝不能替代对性别压迫的研究;而性别压迫、妇女权利与地位被侵犯的问题,同样也不能简单归结为阶级问题或种族问题,后两个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前一问题的解决。

  所以,女性主义理论的“社会性别研究及其不断发展,为社会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并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的研究框架,在20世纪末的理论领域中是引人注目的、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新鲜事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