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特色多元到宏大开放——大学定位及其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09:41 贵州日报

  话题主持:本报记者 李卫红

  特邀嘉宾:省教育厅副厅长、文学博士 封孝伦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电子学系教授 王义遒

  贵州财经学院副院长 张晓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副总编 龙文成

  主持人:许多年前,著名学者谢冕这样写道:“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身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校园的精魂。”北大象征性的精魂是什么?几乎很多人都能冲口说出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的“兼容并包,有容乃大”。这一精神对其他大学有普适性吗?现代意义的大学是否应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开放?

  封孝伦:高校是人类传薪播火、繁衍文明的地方,人类的多种文化和知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又通过大学这一渠道传播辐射出去。因此,一切高校都应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宽松的学术氛围,宏大的学术视野,开放的办学环境。

  龙文成:山不辞小石故能成其高,海不拒江河故能成其大。高等教育自古以来就具有国际性,在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当时跨国的“游教”和“游学”之风相当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具有普遍性。在目前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其现代大学就更需要参与全球性的人才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

  张晓阳:亚里士多德说:“全世界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只有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所有先进大学的优秀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路子才会越走越远。向别人学习的同时更应彰显自身特点。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每所大学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主持人:长期以来,由于办学体制、机制、传统观念等影响,我国高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显著分化,各类高校在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中,纷纷趋同综合性、多学院的大学模式,不少工科院校更名为大学后往往无实质性的改变;而大量“大学”的出现又模糊混淆了综合性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和特殊作用,最终的结果是高校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

  王义遒: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组成,其中有研究性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大学和专科(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大背景下,其进一步发展必须以多样化为前提,即大学不应当整齐划一,而应丰富多彩。

  张晓阳:高校要办出各自风格特色,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准确定位自己。国内外大学一般分三类:第一是作为高教核心的综合性大学,代表国家高深的学术水准、高级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第二类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独立设置或设在大学之中,以进行专门教育、传授专门知识为主,兼有一些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第三类是社区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是实现高教大众化的主要类型。目前,我国高校又分跻身世界一流的大学、“985”学校、“211”学校,等等。学校分工不一样,定位不一样,特色当然不一样。

  王义遒:不同大学的区分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同样是对学术水准的追求,研究型大学强调“高深学问”,要求作出重大的原创性科学成果,而对于大众型的高校,更强调实际运用,并在其中作出创造性成绩。又如对大学生的要求,综合性大学毕业生更强调文化基础的宽厚,学生的适应和综合协调能力;而对大众型高校毕业生,注重培养的是一种快速适应能力。

  主持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与网络社会的推动,高校学术教育与交流日益扩大化,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已成大势所趋。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较高文化品位和极强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已迫在眉睫。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并在此背景下彰显自身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是什么?

  龙文成:由于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我国不同类型高校在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系科设置、校园面貌等相差无几,在重点建设、“上水平”上,往往一窝蜂趋同四年制普通大学和综合大学。其实,大学的现代性和先进性除了指一流的“硬件”外,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办学特色、管理制度等“软件”上。我认为,高水平大学的标准不一定“大”而“全”,而是“特”和“精”。

  王义遒: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高校都按一个面貌、一种模式办学,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成为绚丽多彩、能满足社会千差万别需要的有机整体。中国的高校应有自己办学理念的独特性,侧重和特色就是在职能上的适当分工和风格上的各放异彩,它可表现在服务面向、办学层次、学科分布、教育风格、文化精神和谋略等。

  龙文成:当前,对贵州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来说,更应根据所处地域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人才需要及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办学宗旨、学科优势、名师风范等来准确、科学、合理定位自己,彰显办学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味追求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主持人: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未来的事业,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福祉作准备。高校要科学定位自己,首先必须有前瞻的眼光,深刻的社会洞察能力。在构建学科体系时应遵循科学发展方向,体察社会现实和未来需求。

  王义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上世纪20年代起着重加强和增设了自然科学学科,使自己从一所工科院校发展成为研究型理工大学,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开辟了道路;其办学理念既立足现实,又具有前瞻;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方案为其培养具有宽广视野、能适应日新月异社会变化的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导人奠定了基础。时代性、前瞻性、现实性和独特性是高校良性发展和成为社会先导的前提。

  作者:余昌旭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