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财经观察:不应简单重估人民币汇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11:02 新华网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向、特别是所面临的升值压力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对外经济依存度已经相当高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币值重估必然会相当显著地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商品价格等,这也正是为什么屡屡出现媒体错误炒作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现实原因。

  实际上,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讨论一度被视为十分敏感的人民币汇率走向,绝不仅仅是汇率水平的简单重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个过程必然是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完善外汇市场、推进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改革、加大汇率的波动幅度和市场灵活性、推出新的外汇风险产品等一系列措施的组合。与可能出现的有限的名义汇率水平的波动相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力度可能会更大,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大于可能出现的有限的币值重估。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情况看,却变成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特别是在1997年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这种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有不少好处,例如有利于外商投资和外贸活动的成本收益计算,有利于维持公众的信心,在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对于亚洲经济的迅速恢复稳定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这种汇率制度的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在人民币跟随美元被动贬值时期。几年多的时间,我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了3000多亿美元,投放的基础货币是2万多亿元,这对于宏观调控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另外,这也使得我们不少的出口企业往往被动地只依靠汇率的贬值来赢得出口的市场,不用通过技术进步就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并且使得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同时,因为人民币的汇率是基本固定的,所以不少投资者意识到其中的套利机会,当出现利率差异的时候会套利。今年上半年贸易虽然出现了逆差,但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在增长,其间就有不少的套利外汇资金的进入。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流动性方面的便利条件。

  但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实际上并没有炒作的那么大,也并不如同高速上升的外汇储备所显现的升值压力那样显著。通过改革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完善外汇市场,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为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外汇市场形成的体制性的升值压力。

  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外汇升值的压力。从结售汇制度看,基本上采取的是强制的结汇制度,尽管放松了一部分企业的外汇管理,但基本上是带有强制性的;在售汇的时候是有限制的,这种体制实际上放大了外汇的供给,抑制了外汇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形成相对中立的外汇管理政策框架,降低结汇的强制性,扩大售汇的自主性,就可能使这种因为体制性原因导致的升值压力得到明显减缓。

  实际上,即使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率的外汇市场,那么,考虑到物价的因素,人民币同样可能会在事实上出现升值。特别是人民币在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受到美元的影响非常大。美元在2002年以前持久走强,人民币也跟随美元走强,2002年之后一直到现在,美元在国际市场不断走弱,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也随之不断贬值。但是从总体来讲,人民币依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里面是一个比较强的货币。大致测算,从1994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5%左右,这个升值过程本身不是一个短期炒作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调整的过程。另外,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汇率,从贸易角度来看,平均升值了大概6到7%左右。如果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走势,比如美国在1994年到2004年有一定的通货膨胀,中国在不少年份是通货紧缩的,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升值了20%左右。对主要的这些贸易的伙伴如果考虑到物价的差异,实际人民币在1994年以来升值更多。因此,实际上人民币在过去十年里,升值一直在平稳地进行,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表现为名义汇率水平本身的大幅波动,可能表现为物价的差异等等。这是我们观察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之一。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国有银行改革为代表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在不断的成熟。既然目前强调要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的情况下相对稳定,那么,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显然不能说是均衡的状况。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持续的顺差,持续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和出现了持续的逆差一样,都有大量的负作用,特别是顺差过大,恢复平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因此,从外汇管理的政策趋势看,应当逐步改变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对流入和流出采取相对中立的政策倾向,放宽强制结售汇的管理体制,减缓体制性放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出发,适当扩大中国市场所需的高技术等的进口,控制一些资源性出口;扩大资本的适当流出,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特别是要防范短期外债的比率过高,制约汇率调整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体制性的缺陷消除之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就可能没有想象的大,在此基础上逐步放松汇率的波动幅度,推出有利于规避汇率比动风险的金融产品,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