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真凭什么这么牛(名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4:20 人民网-江南时报

  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人称“河北第一秘”的贪官李真被执行死刑后,一部“以独家内幕材料,以细致的笔触叙述了李真怎样从一个平民家庭出身的好孩子、好学生,经历了科场、情场、官场的风云颠簸,到贪欲膨胀、折戟沉沙,最后走向灭亡”的《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便闪亮登场,作者据说是一个集李真的同学、同乡、同事于一身的写手,“对李真的经历、为人处世深为了解”。

  我简单看了看报纸上摘编自该书的一篇文章,不料竟有所发现。文章介绍说,1986年,张家口地区怀安县盛情邀请历史上曾经在当地战斗工作过的党政军各界要人故地重游,一名地位颇高的老领导也在受邀之列。由于李真的父亲与这位老领导曾经的战友、同事之谊,在这次活动中,原本只是张家口市计经委的一名普通干部的李真,以其精明能干的表现,迅速给这位老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李父在临终前,将李真托付给老领导,李真成了他的养子,命运从此发生“巨变”——先是到北京由“老领导伯伯”安排到一名老将军家当生活秘书,“结识了许多在职的党政军界高级领导干部以及他们的子女和秘书”,“为他今后在北京和河北政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在“老领导伯伯”的推荐下,“获得了从张家口调往石家庄的资格”,并很快由河北省计委的建设投资公司正式调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任一名副省长的专职秘书……

  李真的堕落与毁灭,一直被认为是“秘书乱政”的典型。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也不尽然。须知李真在1994年12月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以后,主要已不再从事秘书工作,而是担任了一名级别颇高的领导干部。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侵吞钱财,与其说是一名领导干部身边的秘书的腐化堕落,不如说是一名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如果说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与李真之间的领导与秘书的关系一开始多少还带有某种“主奴关系”的色彩,那么,当李真从秘书岗位调任领导职务之后,这种“主奴关系”就逐渐转化成了某种“共荣关系”……现在读到《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披露的李真发迹史,才知道原来早在他当上省府、省委领导秘书之前,他就已经借助与“老领导伯伯”的特殊关系,由一个“平民家庭出身的好孩子”,被吸收进一个由“许多在职的党政军界高级领导干部以及他们的子女和秘书”等非常人物组成的“俱乐部”,成了其中的一份子。或者可以这样说,李真尽管是平民家庭出身,但由于他的父亲与一位老领导有着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他的出身已经变得与官宦人家没什么两样了。

  李真腐败案公之于众之后,很多人对他的狂妄恣睢、野心勃勃感到不可思议。是啊,你尽管当过“河北第一秘”,33岁就爬上了厅局级领导的高位,但也不至于狂妄到当面训斥其他干部“你信不信我一句话就罢你的官”的地步啊,不至于开口“我做封疆大吏易如反掌”、闭口“将来当了副总理如何如何”啊。

  文人恃才放旷,商人财大气粗,他李真凭什么这么牛?逐步披露的事实告诉人们,李真这么牛,这么自信,不凭别的,主要就凭有“老领导伯伯”这棵参天大树做后台,凭他以“河北第一秘”的身份在官场上的纵横捭阖与经营积累。我愿意相信,“老领导伯伯”不是程维高一类的人物,或许他在举荐李真的时候,李真还真是一个“平民家庭出身的好孩子”,但平民家庭出身的好孩子多了去了,为什么他就单单举荐李真一人?假如没有他施加的特殊影响,他李真就是把脑袋磨成绣花针,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就钻进那个“非常人物俱乐部”,更不可能发展成在河北政坛上权倾一时的重量级人物。

  从表面上看,程维高对李真的提携作用远远大于“老领导伯伯”对李真的举荐作用,但从根源上看,后者的作用却是原生性的、第一位的。正是由于一个又一个“老领导父亲”、“老领导叔叔”、“老领导伯伯”的“举贤不避亲”,一批又一批李真、张真、王真得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领导岗位,并往往能继续得到形形色色的程维高、马维高、赵维高的关照。这些“少壮派”中肯定也有李真那样有恃无恐的狂妄分子和野心家,但一般却比他做人更“成熟”,做事更有把握,因而不会像他那样轻易翻船;对于他们的肯定比李真美妙得多的前途,我实在不敢去妄加推测……

  潘多拉,《北京青年报》评论员,青年杂文家。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19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