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政策机遇 推进企业改革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8:51 光明日报 |
——科龙20年改革发展历程的启示(上)柯文 编者按:20年来,一些国有和集体企业得益于国企改革政策发展壮大。特别是1999年10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使企业改革更加充满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对于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的调研成果,使我们形象地感受到这一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认为,中国企业改革路径是艰辛的,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找到了今天的方向。科龙几乎每一步重大的发展都得益于我国企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与那些后来销声匿迹的企业相比,科龙20年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对当前正在改革中的各类企业不无启示。我们特编发报告中有关内容,请大家关注。 20年前,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镇办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靠镇政府9万元试制费起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调研报告显示20年后的今天,科龙已成长为一个现代股份制企业和令国际同行企业也不敢小觑的白色家电巨头,目前在国内冰箱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一并有着强劲的国际销售势头,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销售收入2003年超过60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00亿元左右。为什么不少与科龙在同样背景下诞生甚至同处一个行业的企业后来陆续销声匿迹,而科龙却充满生机,成就令人瞩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通过调研指出,今天的科龙是国家发展大环境、企业家作用、独特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产物。其中,科龙抓住每一次政策机会所实施的每一次产权改革,都为科龙注入了同行业其他许多企业都不具有的制度活力。股份制改造有力促进企业发展 科龙的前身是靠镇政府9万元试制费起家的镇办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由于乡镇企业的灵活体制和创业者的锐意进取,在珠江冰箱厂创办7年后的1991年,冰箱产量达到48万台,摘取了全行业产量第一名的桂冠。 随着时间推移,乡镇企业作为一种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弊端日益突出。政企不分、新大锅饭等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问题开始在乡镇企业身上显现。 1992年,经初步股份制改造后,新公司改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初启用科龙商标。股份制改造不但为科龙注入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也稀释了政府的股份,同时也使管理层和员工分享到了企业发展的利润,提供了一种激励制度。此后科龙冰箱产销量快速上升,1995年突破100万台,1996年超过180万台。 产权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科龙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断深化股份制改革。1996年6月到1999年,科龙先后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实现上市,募集了近20亿元的资金。这使科龙进入鼎盛时期。1999年,科龙冰箱产量达到当时创记录的265万台,销售总额达到58亿人民币,净利润达到近6.3亿元。“上市型”产权改革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上市不但能使企业募集大量资金,可以降低高负债率,还能够建立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因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市曾被认为是产权改革的“高级形式”,被人们寄予了无限希望。 但仍然不彻底的产权改革给处于鼎盛时期的科龙留下了巨大隐患。广大小股东的进入和上市所必须保持的透明度给科龙带来了新的游戏规则,而旧的不规范的政企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新游戏规则与旧政企关系发生了强烈碰撞,使得科龙在短暂的鼎盛之后迅速陷于动荡并走向衰退。在1999年科龙的销售额达到了创记录的58亿元,此时其实已经潜藏了巨额的应收账款、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资产。2000年突然产生高达8.3亿元的亏损、2001年继续产生高达近15.6亿元的亏损。 科龙这一危机的发生还有战略失误、核心管理层的更迭等因素,但体制层面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科龙的经历粉碎了人们对“上市型”产权改革所抱有的幻想。科龙的经历表明,上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体制中存在的弊病,难以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 曾经创造了中国乡镇企业奇迹的科龙,陷入销售额急剧下降和巨额亏损中,并带上了ST的帽子,引起了证券市场和当地政府的极大震动。如何拯救科龙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体制改革为新科龙带来活力 为了挽救科龙,地方政府曾采取多种措施,其中有换班子,以极高的待遇聘请当时中国营销领域赫赫有名的职业经理人,并给予极大的权力,但仍然收效甚微。此时似乎是山穷水尽了。 但科龙是幸运的。1999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在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各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加快了产权改革的进程。 在顺德市容桂镇,镇政府对科龙所处行业的性质和中国企业改革大趋势进行分析之后,决定出售其拥有的大宗股份。2002年初,一个民营企业——以顾雏军为董事长的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受让了由顺德市容桂镇政府实际持有的20.6%的科龙股份,成为科龙的最大股东。2004年,格林柯尔再次受让了由容桂镇政府实际持有的剩余的约8%的股份,为科龙的“民营化重组”划上了句号。 经过这次产权改革,最终解决了政企关系不规范和“所有权缺位”的问题,为新科龙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奠定了体制基础,此后,老科龙存在的政经裙带对企业的影响、大企业病、“跑冒滴漏”等问题都逐步得到较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