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水都里诗意地栖居 高明创造性新城市定位出台内幕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8:58 南方日报 |
以空间换时间 就在珠三角核心区域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原始积累之际,高明那些几乎纤尘未染的山山水水,曾一度被认为是落后的象征,高明也因其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滞后,几乎被遗忘在西江右岸。 如今,高明经济社会发展在时间上的“后”,使这块960平方公里的秀丽山河,并没有因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改变其秀美的容颜。1997年,著名城市与环境规划专家、中山大学的保继刚、彭华两位教授在对高明自然环境进行研究后,认为高明拥有“珠三角难得一见的大地园林化景观”。其基本特质,就是高明相当完整地保有着青山绿水、锦绣田园、古朴村落等田园牧歌式的优良自然环境。 这一切,造就了一种后发优势。这种优势使得高明在自身的未来发展定位上更具选择性、主动性。在众多先发地区面临过度开发引起环境受到较大破坏及开发用地紧张的局面时,高明凭借其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和土地资源优势,相当成功地承接了珠三角核心地区和粤港台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从而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发展时差)、以资源引资金的发展策略。 高明人富有远见地描绘出了这个城市的未来模样:山林水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明的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及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必将像水交融于乳一样,在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环境里,诗意地栖居。管雪 11月15日下午18∶30,笔者在“google”搜索引擎上键入“山林水都”4个字,直接显示“山林水都”搜索结果的,有49条,且全部与高明城市规划有关。换句话说,在高明提出“山林水都”这一概念前,功能强大的著名搜索引擎google所能搜索到的所有中文网页中,均无“山林水都”一词。这4个字压根儿就没有作为一个概念在一起组合过。 是高明,在城市规划中创造性将这4个字有机组合在一起;这一城市定位,使高明未来城市风格迥异于其他城市,具有独特的城市个性。 囿于历史局限的前两次定位 山林水都之前,高明还有两个城市定位:“现代化江滨城市”和“广佛后花园”。高明城市定位的这三大嬗变,清晰展示了历届高明党委、政府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孜孜探求和战略思考脉络。“山林水都”这一独具特色的城市定位,既是对高明自身历史的一次突围,也是对当前千城一面城市风格的一次大突围。 恢复建制之初的1982年,高明县财政收入还不到700万元,产业基础极为薄弱。当年夏天,选址西江之滨的新县城开始兴建,规划面积仅为4.22平方公里,“现代化的江滨城市”的城市定位相对较为朦胧。“现代化”带有浓厚的当时代的话语特征,至于何为“现代化城市”,囿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及认识,并无清晰的概念;“江滨”二字,则显示了当时经济环境下城市建设只能重点发展临江新城而无暇顾及其他城镇建设的现实情况。 随着各项建设的快速推进,高明城市定位开始放开视野,将城市发展纳入“广佛都市圈”的范畴,“广佛后花园”概念由此提出。其基本考虑是充分发挥自身自然山水及特色农业等的比较优势,成为“广佛都市圈”的农产品供应及休闲度假的后方。这是符合当时高明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的现实选择,“后花园”三字凸显了高明优良的自然环境优势,对于指导当时高明城市建设、加强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相当的意义。 新定位突出个性 近年来,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变,高明亟需对城市发展进行重新定位。 “山林水都”高度浓缩了高明现有的特色、优势及对未来的构想:东部即中心城区,五水相连,两江纵横,极具岭南水乡特色,堪为“水都”;中部,林木资源丰富,堪为“林都”;西部,山地资源不俗,堪为“山都”。尤为重要的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块,不仅切合高明自然特点,还紧密结合三大板块所辖地的产业布局特征,是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高度结合的富有前瞻性的定位,是对现有资源的充分整合。另一方面,包括各镇(街道)在内的“山林水都”总体定位,可有效规避规划上各自为阵的现象出现,使城市规划更易于集约处理,并产生更大的效力。这一定位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突出可持续发展,突出体现高明迥异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个性。 两大契机催生新规划 “山林水都”及三个组团的规划理念,是对《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中关于“西江组团”概念规划的积极回应与配合。这种回应与配合,不仅体现于高明在规划指导思想上密切配合“5+2”组团式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还通过充分吸收其中关于组团式、集约化发展城市的精髓,直指多年来难以优化的自身城镇布局问题。 早在2000年,高明即开始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2000年底修编工作基本完成并准备提交市政府审批。2003年1月8日,佛山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从各区到全市,城市发展都面临重新规划的问题,高明历经两年之久修编的原规划只得搁置。但这种搁置反而成了高明重新审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 就在新一轮规划调研迅速展开并已形成初步的思路之时,《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于2004年3月29日正式向社会公布,其中关于“西江组团”部分的概念规划与高明设想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这坚定了高明规划决策者组团式、集约化发展城市的信心与决心。 规划思路逐步明晰 “山林水都”首次出现的文本,是《佛山市高明区城市发展规划(2004-2020)原则性意见》(讨论稿)。至10月26日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对此稿进行审议并通过,高明区今年以来举行的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各类研讨会、论证会、协调会、座谈会、党政联席会议已有10余次之多。 其实,高明关于中心城区的规划,于2003年下半年即开始酝酿。到了今年1月8日,在中共高明区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区委书记黄炳即提出,要“按照佛山市城镇体系规划和概念规划的要求,着眼于国际国内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新形势下实现高明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求,以‘滨江之城、山水之城、创业之城、生活之城’为城市规划理念”,开展中心城区发展概念规划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区长邓伟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规划问题作为报告重点内容之一。 两次重要会议对于新形势下中心城区新颖而大胆的表述,立即引起高明社会各界广泛反响。一个月后的3月29日,《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正式向社会公布,其中高明设想中的中心城区规划,与市里提出的“西江组团”作为全市5个30万-50万人口规模的城区之一的概念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并有所突破与创新。 很快,精心挑选的3家具有相当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中心城区规划进行了独立的规划设计。两个多月后,三个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区概念规划方案产生,为此举行的规划汇报会与论证后先后于5月14日和24日分别召开。关于中心城区即东部组团的规划思路逐步明晰。 相对于中部和西部组团而言,关于东部中心城区的调研与论证相对充分,而中部与西部组团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关键是对相关各镇(街道)进行规划协调。7月29日和8月4日,西部和中部组团规划协调会先后召开。两次协调会就相关镇的商住行政中心规划、主要道路走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产业发展等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渐趋明朗,并初步形成共识。这又为下一步更大范围的征求意见提供了基本素材。 9月1日、2日,连续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两次座谈会上,与会者轮流发言,就三大组团规划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意见表达。两次座谈会进一步丰富了前期调研成果,成效甚丰。 新规划将体现“3〉9” 高明现有的9个镇(街道)规模小,资源分散,因此,每个镇(街道)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欲望更为强烈;如果不在规划上走集约化道路,势必会带来各自为阵、小而全及城市和产业规划互不衔接等后果,城市建设将永无宁日。 新规划“合9为3”,以东、中、西三大组团来统一谋划全局,正是吸取了自身及其他地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其基本思考,就是以筹建中的广明高速和太澳高速(即珠外环高速)在高明中心腹地交汇为区域性大交通骨架,围绕作为产业轴线的高明大道、作为生活轴线的荷富大道、作为物流轴线的杨西大道、作为景观轴线的和合大道及作为城市临江景观和商务、港区走廊的17公里西江岸线等城市五大轴线,对自然资源、市政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和产业等诸项城市发展要素进行充分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产生“3〉9”的集聚效应。 管理体制大突破 10月29日,佛山市规划局高明规划分局下辖的荷城、明城、更合3个规划管理所分别举行挂牌仪式。根据新的规划管理体制,各镇(街道)规划编制的管理权限被取消,分别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组团(片区)设立规划管理所,对全区村镇规划工作实行分片管理。规划管理所为高明规划分局直属行政机构。三个管理所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拨款。这一新规划管理体制,为优化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确保规划的统一贯彻执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佛山市规划局局长柳玉斌认为:高明在全市5区中率先打破行政界限,根据三大组团的划分,成立与之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所,在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一所所长李永洁: 塑造心中的“山林水都” “第一次到高明进行勘查的时候,我觉得高明的空气很好,城市里到处都能闻到小草的清香。”负责高明城市中心城区规划的李永洁这么对记者谈到自己对高明的第一印象。 2004年3月份,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一所承担了佛山市高明区中心城区的设计任务,李永洁是设计一所所长和副总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设计师、注册城市规划设计师。她动情地说:“高明按照设计完成之后,我一定要去高明好好看看,在我的心目中,它就是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山林水都。” 城市发展要生活生产并重 李所长说:“两年前,高明是重生产发展的一个地方,但是按照设计规划,未来的高明将是一个既重生产发展又重生活发展的地区。整合现有的城市优势,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择,而高明的城市优势就是山、林、水。” “山林水都这一发展概念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尊重自然的具体体现。在设计上,我们想通过水都框架起到一个整合城区的作用,这样可以提升高明的区域影响力。” “如何塑造山林水都?既要注重现有环境保护,又要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这是山林水都建设中的硬件要求。此外,要将这一设计理念同城市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山林水都不仅仅要面向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它改善高明区的生活和投资环境。这就是政府政策的软件要求。” 再造水道提升城市魅力 李永洁表示:“针对高明城区内的江河,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我们将再造高明的水道,这样可以增大高明的蓄水能力和城市自然调洪能力。优良的水道会促进商品运输、交通、以及景观上的巨大变化。高明可以更加提升自己的城市魅力。” “山林水都确定了高明未来发展的一个环境品牌。在设计上增加景观塑造,使之成为一个生活之城;山林水都的设计规划非常有利于提高高明的竞争力,好的环境能够提高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新的城区规划可以带动当地的房地产发展,可以吸引一些高素质的外来人员,对当地的文化、生活、旅游、商贸都会产生好的影响。” 邓少天:我更喜欢住在高明 高明区内有数座城市雕塑。沧江工业园口的红色标志盘旋而上、直插云霄,兴建中的沧江广场上的武士策马、威武而轻灵……这些雕塑,诠释了高明的城市精神,生动了高明的环境布局,人们在仰望、赞叹的同时,也在问,这批铁石精灵的作者邓少天是何方神圣?他为什么钟情于高明……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前往高明更楼镇一个叫云春的村庄采访了邓少天。 生态大道既通畅,又漂亮 “10年前,我就喜欢上了这里。”邓少天说。1994年时,生态路合和大道还是一条土路。他有一个朋友在云春村办了农场,邀他同去游玩。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片有山有水的地方。 邓少天于是决定在高明建一个“家”。朋友从农场划给他15亩地,又拉了电线,修了一条小路。10年来,一砖一瓦,渐成规模。等到合和生态大道通车,最让人苦恼的出行问题也解决了。 30年内环境不会变 “当初来这里,也考虑了以后会不会被工业开发困扰的问题。”邓少天坐在山庄湖边的房子里,看着对面修竹茂林的山头。最后他决定留下来,因为他觉得,云春山庄所在的高明更楼等镇,山地丘陵地形较多,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将会因此而得以保存她原始美丽的状态。 “云春山庄周围的山基本上丛林密布,山上还有很多小动物,有兔子,有野鸡,有狐狸,前几年还有人上山打野猪。现在老乡也有打猎的习惯,我养的狗就经常被夹了腿。”工业化的大环境下,这里还是一片净土。 “以前,是交通不便客观上保存了这里的环境,现在是政府重视生态,主观上维护着这里的生态。双管齐下,可以说,30年内,这里的环境不会有大的改变。”邓少天笑言,他的山庄会一直是名副其实的“山中的庄园”。 高明可以打生态这张牌 “我在香港有一栋海边的房子,佛山、广州也有,和别的地方比较,我更喜欢住在高明。高明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邓少天介绍,他现在经常邀请朋友到这里来玩。云春山庄的声名已经阻不住地传出去了。佛山、广州、香港的朋友,络绎不绝,前来聚会、休息,也包括很多来高明投资的朋友。前几天阮次山就专程前来。媒体闻讯也纷纷报道,包括远道而来的湖南卫视。 “云春山庄只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其实,风景比这里好的地方高明多的是。”邓少天说,他全国各地都跑过,以他的切身感受,高明可以打生态这张牌;这片未受污染的山水林木,将是高明吸引外地投资者和旅游者的重要砝码。 人物档案 邓少天:生于1947年,现定居香港。自幼受其父熏陶,喜好书画艺术。1965年考上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上世纪70年代,以代表油画作品《矿山的早晨》,被评为广东省接受再教育优秀作者之一;80年代转攻摄影,首次参展就以作品《海娃》摘走广东省鲁迅文艺基金奖、全国摄影铜奖;1990年起,在香港数届国际影赛中,获银杯奖、铜杯奖等;1991年,取得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衔。 自1994年起,于高明区更楼镇云春村建设云春山庄。平时主攻雕塑和城市环境设计,设计制造高明所有城市雕塑,并为一些政府大楼、银行进行室内设计。 本版撰文 管 雪 薄荔子 崔财鑫 顾大炜 图: 空中俯瞰高明,只见山水相间,绿树掩映。雄杰 浩均 杰明 广志 摄 崔财鑫 摄 梁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