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仑头至生物岛建过江隧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9:32 信息时报

  时报讯(记者刘谷华通讯员卢绍琨廖丽萍)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重点交通工程通报会上获悉,广州第二条过江隧道已经确定为仑头-生物岛隧道。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招标阶段,并且已经锁定8家省级的建设单位,估计很快就能选出最佳的施工队伍,计划明年初开工。全长超过1000米的仑头-生物岛隧道将采用先进的沉管技术施工,大约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成通车。

  隧道将建成双向四车道

  据了解,生物岛在今年底将完成岛上的拆迁工作,各项配套随后也将陆续上马。为了不破坏岛上及沿线的景观需要,因此不选择一般按经济节约考虑的建跨海大桥,而是下钻的水下通道。

  据介绍,仑头-生物岛隧道位于广州市东南部,工程北起海珠区仑头村,南接生物岛,中间穿过仑头海,是连接广州市区与生物岛的公路交通隧道。隧道呈南北走向,总长1109米,宽度约22.6米,设计成双向四车道。

  与珠江隧道相比,尽管长度相当(珠江隧道为1130米),但是由于它基本位于珠江的后航道,水流较急,因此施工难度也较大。此外,这条隧道计划概算为4.9个亿。

  此外,按照规划,生物岛也将与大学城之间再建一条1180米长的隧道连接。

  江面做隧道再沉入水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仑头-生物岛隧道也将采用像珠江隧道建成的沉管技术进行施工。1993年建成通车的珠江隧道,是我国大陆首条以沉管法施工建成的水下隧道,广州打捞局承担了水中段的沉放安装工程。从开工到建成通车共用了7年的时间。

  据介绍,“沉管预制”简单的说就是在江面上把隧道的模做好再放入水中。具体来说就是先做好一个方箱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照下沉长度需要分若干节,在里面再进行隧道实体的预制,做好一段就将一段沉下江底需要的位置,最后再把几段进行打通和连接。

  整个过程中对接口安装误差、水密性等多个要素控制要求十分高,误差基本不能超过几毫米。例如,裂缝控制是管节预制的另一关键技术,沉管管节是长、宽、高、多孔方箱型的大型预制构件,这种构件特性加上施工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都给裂缝控制带来困难。最后,管节还要经受预制、浮运、沉放试运行和环境变化等因素考验,证明管节抗裂防水性能是否良好,施工质量是否满足强度和防水等要求才能通过。

  这次仑头-生物岛隧道地下段长655米,穿越仑头海段沉管段约为275米。按照技术每次做90米左右的模,将要连续做3段。经过技术的积累,沉管技术已经可以按照人的“意愿”使隧道的埋深较浅,工程占地少,并能节约工程的时间,预计这条隧道只需3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建成。

  科韵路延长线年底动工

  新港东、黄埔大道和中山大道立交将建成半下沉式立交

  时报讯(记者刘谷华通讯员卢绍琨廖丽萍)昨日,广州市市政园林局通报了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作为广州“东进-南拓”战略中的交通要道科韵路延长线,将在今年年底全线动工,力争明年10月全线通车。据了解,沿线为不破坏会展中心、琶洲塔等景观,新港东立交、黄埔大道立交和中山大道立交将自动“缩矮”,建成半下沉式立交。

  科韵路延长线,北起天河区云溪路,南至海珠区仑头村,全长11.2公里。该工程位于广州东部南北贯穿的城市主干道,是广州市除广州大道、华南快速路之外又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要通道。该工程建成后,会为广州“东进、南拓”战略步伐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使广州与番禺区有了一条更加方便快捷路连通道,大大缩短了广州市主城区与将建成的南沙经济开发区及将来的广州新城的距离。同时科韵路的建成也将为广州城区进入新建成的大学城提供非常方便快捷的通道。

  科韵路由北向南跨北环高速公路、广园快速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经黄洲大桥跨珠江,再跨新港东路、黄埔涌、新滘南路,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仑头立交接广州南部快速路主线,经仑头生物岛进入广州大学城。沿线建有北环高速、广园东、中山大道、黄埔大道、新港东、新滘南、仑头等7座大型互通立交。

  此外,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有11项,除了科韵路工程,还有滨江东路延长线工程、大金钟路转广园东路定向匝道工程、瑞康路等;即将动工的项目有广汕路延长线工程、临江大道东延长线工程、仑头-生物岛隧道、大学城隧道工程、黄埔大道支线工程。(来源:信息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