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平民校长侯先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16:32 新华网

  侯先至说:“我不喜欢内蒙古的气候,我喜欢海边”,但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却没有留在国外。归国后,夫人和女儿都在北京,他又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回到了内蒙古。13年来,他和夫人一直两地分居,对女儿更是一直心存欠疚;作为学者,他潜心研究,先后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被称为平民校长,但他说:“其实我内心很倔。”很多人对他如此执著地留在内蒙大为不解,也有很多猜测,他平静地说:“我不去解释,反正我是没走。”他用自己的行动朴素地诠释着为人、为学的坦诚和执著,他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我是爱国爱家乡的,没有这一点基础,我不会回来”!

  远赴英伦

  1987年,侯先至被选送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成为英国导师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在海外,他和很多留学生一样,面临着种种考验,语言关是其中之一。当他将自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的第一个report交到自己的导师手里时,第二导师说:“你先把你的中国式英语改过来再说。”倒是第一导师鼓励他说:“你的英语还是readable,而且短句子多,很符合科技论文的写法,不要灰心……”

  侯先至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英国海外留学生奖学金和爱丁堡大学的Cowenhorse奖。1991年11月23日,侯先至获得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当时本来有很好的机会留在英国,可他放弃了,同年12月,侯先至踏上了归国的行程。

  “真正到了国外,我才体会到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有一次在英国看了一出昆曲的折子戏,英国人觉得很slow,我虽然也没听懂,可是真是每一分钟都不愿意错过,觉得非常亲切。海外学子对国家的感情,有时候旁人是很难理解的。”

  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家里的老人说:“可把你们盼回来了!”当天晚上,首都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就来到家里,诚邀他们夫妇前往任教,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也盼着他这位学动物营养学的博士加盟,但他婉言谢绝了。侯先至说:“我欠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情和债,我应该先回去服务。”

  艰苦的行程

  对生在内蒙,长在内蒙的侯先至来说,他清楚地知道内蒙的工作、生活条件无疑都是艰苦的,选择了回到这块土地,就注定了他选择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

  从1991年回国至今,侯先至只身一人在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又工作了13年。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觉悟很高的人,一直想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做点事情后离开,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总有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在你的面前。干完一件事情,又有一件事情在等着,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

  回国后,他完成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他讲授的《环境与营养学》、《专业英语》、《高级营养生理》等课程无一不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并提前晋升为教授。

  1994年,他担任学校动物科学系营养教研室主任期间,在全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努力下,把动物营养学科建成了内蒙古农业大学首批博士授权点。

  1996年,他作为主要参加人的教改项目《高等农业院校畜牧生产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获得自治区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本人也被授予我国畜牧兽医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荣誉奖,以及“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的称号。

  1998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将畜牧、兽医两系合并,成立了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侯先至出任院长,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处于全校的前列,还获得校长特别奖。学院属下五个二级学科,其中3个为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为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侯先至说:“这个地方很落后,条件也很艰苦,干一件事情的难度比在北京要大好几倍,但是建成一个博士点的意义也比在其他地方更大。”

  侯先至先后主持完成了内蒙古绒羊科学管理模式、内蒙古绵羊补偿生长机理的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科技攻关《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以及科技部、教育部、省级多个科研项目,他作为主要参加人的项目《牛、羊新特调控型饲料产品及其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侯先至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通讯作者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生6名,1996年获中国畜牧学会特殊贡献奖,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侯先至说:“人要成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天赋、勤奋、环境、机遇。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出不去;我天份不好,但是很勤奋;农大有很多比我强的人,为什么选了我出国?回来以后,因为是洋博士,赶上了很多很好的机遇。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勤奋。”

  用人环境非常重要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侯先至被称为“平民校长”。侯先至说:“在内蒙古农大,我就把握一条原则:实事求是做事,公平公正待人。农大的老师对领导其实要求并不高,你只要公平办事,他们就会夸你。有的时候我觉得是办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却会受到老师们的很高评价。”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侯先至一留十几年,对于用人环境的重要,他有着很深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所受的委屈大于他的成就,那这个人肯定是留不住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尽己所能为这里的老师们创造一个好的科研教学环境。在担任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院长期间,他便以坚持原则、平易近人的作风,深入各教研室调查研究,使两系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员工很快得以融合。

  担任副校长的职务后,行政工作占了侯先至大量的时间,但他还是在尽可能不丢掉自己科研的前提下尽心尽力地为老师们服务。2003年,他和全校师生一起努力,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一些老师在工作中有了想法、遇到矛盾,找到他,他都会极力地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去想一想,就算是听到老师们在一些问题上有抱怨,他也会想让他们产生抱怨的原因是什么。几位老师为评职称的事情很有意见,找到侯先至,侯先至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心,一起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的原因。后来,这几位老师说,虽然没能评上职称,但是心服口服。

  侯先至说:“我怎么能对一个得了癌症的人说:你要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自己得了癌症,我才有资格对得了感冒的人说:你要坚强!”

  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2000年9月的一天,在首都师范大学任教的妻子接到了侯先至的电话,在电话里,只听侯先至说:“下班了,你哪儿也别去,我们庆贺一下……”

  此时,侯先至刚刚做完心脏手术,出院后不久就接受了学校任务:代表内蒙古农业大学进京,接受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对于学校申请畜牧一级学科答辩的评审,他顾不得休息匆匆到京。他的答辩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并全票通过,这个学科也成为当时自治区唯一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作为教学成果上报,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侯先至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当年,他们俩插队的时候都是锡林郭勒盟的知青,虽然不在一个知青点,可因为都是劳动模范,彼此早有耳闻。1973年,两个人又成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同班同学,于是,从北京插队来到内蒙的于志红成了侯先至的妻子。

  当问起于老师这么多年怎么看侯校长的选择时,直率的于老师说:“我能理解,因为我也在内蒙生活了很多年。当时,他们那个一级博士点批下来,真为他们高兴,太不容易了!”

  如今,于老师退休后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一心一意地支持侯先至的工作。不曾想,于老师被聘为内蒙古农业大学一个新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做了多年这方面工作的于老师又一心投入了其中,侯先至开玩笑说:“她哪里是来照顾我的呀,比我还忙……”

  于老师也是直言快语,说:“这么多年。他在这儿欠了数不清的人情债,债都得我来还。”

  在我们的追问下,侯先至讲了一个吃百家饭的故事:“我刚回国的时候,有时候实在不想吃食堂了,就在下班的时候,逆着人流的方向慢慢走,准会有同事问你:小侯(后来就成了老侯了),晚饭吃了吗?我呢,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于是就有人说:去我们家吃吧。时间长了啊,大家也不拿你当外人,谁家有剩饭也敢叫我去。”

  侯先至笑着说:“要是有时不想去,下班时间一定不要站在路边上,免得被人看到,那样的话,不去都不行……”

  浓浓父女情

  在采访的时候,侯先至谈了很多女儿的故事,在他心里,一直觉得欠了女儿很多。

  “其实当时回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女儿,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到南京农学院去读研究生,后来又出国。对女儿来说,她只是从妈妈的讲述中知道她有一个很上进,出国的父亲。她小的时候得了一种病,眼睛有时候突然就看不见东西……”

  侯先至最大的遗憾就是跟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太少,女儿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他对女儿几乎就是百依百顺。有一次侯先至到北京出差,刚上大一的女儿正为老师布置的英语作文发愁,于是就悄悄地和父亲商量能不能代她写作文,没想到侯先至一口答应下来,父女俩悄没声地关上门写,后来还是被妻子发现了,妻子好一顿责怪,他只是嘿嘿一笑。

  “我这样做是因为觉得这件事对孩子很重要,又是她第一次写英语作文,所以要让她树立自信心……”

  或许是因为父亲一直不在身边,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母亲一起从北京回内蒙,半路上女儿生病了,于是母亲在中途一个车站下车去买药,没想到时间耽误了一点,回来的时候车开走了。这下,母亲急坏了,那时候的通讯条件非常有限,只能通过车站给下一个车站打电话……

  后来,女儿的故事倒让两位家长吃了一惊。小姑娘竟然一点没惊慌失措,先在车上找到车长说明原因,还拉着车长走到自己的座位前,申明自己绝对不是无票乘车,而是和母亲走散了,车票在妈妈那里。然后她在车厢里又到处转,找到几位学生模样,问清楚是内蒙古农牧学院的学生后说,自己的父亲是内蒙古农牧学院的老师,能不能带她到学校找父亲。

  见到父亲,女儿对父亲说:“我把你的妻子丢了”。

  然后,女儿便不说话了。侯先至问她在想什么,小姑娘一本正经地说:“我在想,一会儿我们在哪里吃饭?”

  侯先至哈哈大笑:看来女儿都知道他这个吃百家饭的人做饭、吃饭是一个大问题。

  学建筑学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他要求女儿考研,女儿很犹豫,毕竟当时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舍不得丢。侯先至对女儿讲:“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学历人才,还是趁年轻多学点好。”最后女儿听从了爸爸的意见,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今年考上了深圳大学的研究生,侯先至才觉得心安。

  女儿长大了,他却觉得心里有些失落。“我希望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我到乡下,见到那些所谓的‘没什么出息’的孩子给自己的父母捶捶肩,揉揉背,我就想,宁可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对我们来说,有的时候孩子是给社会养的,不是给自己养的……”

  侯先至说现在最害怕听到的是女儿对他说:老爸,我独立了,不再靠你了。在他心里,永远希望女儿还是像小时候那样,跟自己说:“爸,我要交学费了,你给我钱。”

  严厉的师长

  侯先至讲课总是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是一个谦和的人。现在,他自己当了副校长,但还一直在一个里外两间的旧办公室。学校多次动员他搬到更大的办公室去,他却不,他说现在自己的研究生可以在这里上网查资料,有什么课题大家立刻就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商议,搬了后就没这么方便了。

  侯先至说,这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点私心。

  说起自己的学生,侯先至最难忘记的是以前带的一个女研究生,那个女生也很刻苦,就是性格特别要强。有一次她得到一次实习机会被别人挤掉了,找侯先至哭诉,侯先至说,我的学生绝对不能是一个连自己的正当权利都没办法维护的人。

  这位女学生终于想办法把事情解决了。

  后来,她研究生毕业,南方一家科研单位让侯先至推荐两个学生,侯先至推荐了那个女生和另外一个学生,并把有关资料和传真号码给了她,结果让他想不到的是女生只传去了自己的资料。侯先至问为什么,她说,老师你说过你的学生不能连自己的权利都维护不了,我要是传了另一个学生的资料就加大了竞争,侯先至一气之下,拒绝在毕业时和她合影,他对女学生说:“你不配作我的学生。”

  女生哭了,后来到了那家单位报到后,她给侯先至写了一封长信认错,在信里,她说:“老师,现在在我宿舍里,别的女孩子拿她们跟导师的合影给我看,而我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看,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难过和后悔……”后来侯先至去南方开会,专门找到这个女生一起合影。这个女生后来又考取了博士,现在已在美国定居,侯先至有一次去美国开学术会议,这位女弟子热情地接待他,还托他给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捎去礼物,她对侯先至说: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2001年12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考察期间,曾被侯先至的事迹深深打动,对他的工作精神、工作业绩,陈至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这样的事例已经十分生动了,这是一个专家教授、学者的综合素质问题,这是一个能懂大局、识大体、把握全局、能挑得起重担的干部……”(文/露航屈忠义)(来源:神州学人月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