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圳建设“两城一都”走笔之一“图书馆之城”营造学习型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06:05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去年,深圳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两城一都”是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以“图书馆之城”为基础,建设书香浓郁的学习型社会,深圳为之而努力。一年多来,全市各级部门加大投入,增强创新意识,逐步搭建起一个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镇街道图书馆为节点、遍布全市的村(社区)图书馆(室)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着不懈努力。

  初步形成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

  “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即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建立起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2003年,《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出台,提出了图书馆之城的建设目标:至2005年底,深圳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实现常住人口人均2册、户籍人口人均6册的图书藏量指标;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统一检索,初步实行图书借还“一卡通”;搭建与香港、澳门数字图书馆共享网络体系,推进深港澳图书馆系统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实现“图书馆之城”中的人均藏书目标,一年多来,全市加大了对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仅2004年,各级财政用于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超过3500万元,市宣传文化基金用于奖励基层图书馆资金近1000万元。截至2004年10月,全市四级图书馆拥有藏书800余万册(件),常住人口人均藏书超过1.6册,户籍人口人均藏书5.8册。

  馆舍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到2004年10月止,深圳市拥有市级公共图书馆2座、区级公共图书馆6座,街道图书馆39座,达标社区图书馆387个,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网络,总面积超过16万平米。深圳图书馆和宝安、罗湖、南山、福田、盐田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平均每个街道都建有一个图书(馆)室,其中,沙头角、观澜、西乡三个街道还按照县级图书馆的标准建立了独立的公共图书馆。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城”建设计划。

  资源共享:让书海流动起来

  增加图书馆与藏书数量并非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全部内容。“图书馆之城”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全市图书资源充分共享,只有让“书海”流动起来,知识才有活力,才能广为市民所用。

  在益田村的社区图书馆,市民能在这里查询借阅深圳图书馆的所有藏书,深圳图书馆专门配设的“图书馆传递员”会在2个工作日内就把所借图书送到社区;走进深圳龙岗区横岗镇西坑村图书馆,这里除了可以阅览4万余册藏书外,读者还可通过计算机免费上网,浏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各类文化信息;同时,市民还可在社区图书馆办理“深圳读书网”读书卡,阅读30多万种电子图书。

  为了让全市的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近年来深圳积极探索和实施“共享工程”、“通借通还”、“远程借阅”等项目,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共享工程”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性文化工程,该工程的主要载体为各级公共图书馆。深圳是国家首批实施的“共享工程”重点建设单位之一,目标是:建成1个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设在深圳图书馆)、6个基层中心(设在六区图书馆)和200个以上的基层网点,安装并开通系统,实现各类文化资源共享。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共享工程”以来,我市各级财政投入经费累计超过1500万元,现已建成1个省级分中心,5个基层中心和216个基层网点,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之城”的网络化、数字化水平。

  “通借通还”服务是在借鉴国际通行的借还书方式基础上实行的,目前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宝安区图书馆已率先实现。读者只需持有这三个图书馆中任何一馆的借书证,就可以在三馆之间进行借阅归还,三馆图书有专车进行传送,实现“一馆办证,三馆借书;一馆借书,三馆还书”的服务模式。而足不出户就可以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在深圳已不是梦想。深圳图书馆目前已在市内部分社区开通了“网上预约,送书上门”的“远程借阅”服务。

  “图书馆之城”助推学习型城市建设

  作为“知识的宝库”,深圳各个图书馆爆满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独特文化景观,也显示出广大市民群众的强烈读书需要。“政府为我们提供那么好的学习场所和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发奋图强。”这是不少读者的由衷之言。

  而一些基层图书馆的管理者还发现,随着图书馆的建立,许多原来晚上去唱卡拉OK、打扑克、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都自觉被吸引进来了。

  “‘文化立市’的关键在于‘文化立人’,因此,建设‘图书馆之城’是深圳市‘文化立市’战略发展的必然。”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尹昌龙博士认为。他分析道,深圳的人口结构呈“纺锤型”,一方面是高学历人才大量涌入,而另一方面是平均学历只在高中毕业左右的打工青年,占了人口2/3,他们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中成为主力。要实现“文化立市”,就必须要极大地提高整个城市人口的知识素养,特别是通过再教育的方式使这批打工青年的知识水平得以提升。否则,文化立市就无从谈起。而要形成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创造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知识供应体系。其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重要的载体。

  目前,“图书馆之城”还在加紧建设当中。而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7.5亿元兴建的深圳图书馆新馆(中心图书馆)将于明年初开放使用,该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有2500个阅览座位,实行全开架、智能化、网络化设计,将成为我市标志性的文化精品。

  可以预计,随着建设“图书馆之城”步伐加快和目标的逐步实现,深圳人将获得越来越好的读书环境,深圳将来一定会建成书香浓郁、读书蔚然成风的学习型社会。

  作者:本报记者马璇沈清华余海蓉王俊 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