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食在广州”招牌,师奶担重任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08:24 南方都市报 |
街谈 因为爱吃野味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的广州人其实多少有些委屈,大多数广州人“食不厌精”并不体现在“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什么都吃”的出位之上。“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朝一夕打造出来的,广州人在吃上下足功夫,才有了广州饮食业今时今日的成就。 不信你看看,正在广州开锣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首日就吸引了1.5万市民旁观,其中不少师奶级观众更是动用相机、录像机在一旁偷师,志在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见昨日《羊城晚报》报道)。 或有人质疑,做菜偷师是否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我想,师奶煮菜给自家人吃,完全合理合法,正版光碟上不都写着“仅限于家庭放映”吗?师奶偷师光明正大,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师奶与国际赛事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落差造成的。 其实广州师奶厨艺水准之高,应该是和“食在广州”的美名相匹配的,偷师国际赛事,恰如其分,师奶与大厨之间完全有对话的空间。很多广州人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怀念家里的一碟炒河粉,如果思乡和味蕾之间真有关系的话,那么广州人的味蕾最顽固,完全是广州师奶们的功劳,可见师奶对粤菜的贡献。 粤菜远渡重洋,重回故里,自然也会有些洋为中用的元素,师奶们利用这个机会,了解本土粤菜与国际粤菜的区别,应该有助于提高广州人的餐饮质量。师奶们的厨艺与国际接轨,比起推出一两个厨神对百姓生活的意义更加重大,毕竟,广州人的菜篮子大部分还是挂在师奶们的胳膊上,她们选什么菜,如何做,不但决定着一家人的晚餐质量,更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 前几日有媒体报道,秋冬进补时节,广州吃野味之风复吹,尤其是一些餐馆,更是见利忘义,无视有关禁令将蛇猫鼠重登餐桌。如果师奶们能够偷师成功,不但提高技艺,更能更新观念,在管好自己的菜篮子的同时,又能拴住一家人的胃,那么非法经营野味的餐馆就没什么生意了,久而久之,甚至可能会被从粤菜的体系中剔除。 烹饪国际比赛的赛场人头攒动,说明群众基础广泛才是“食在广州”的最重要原因。饮食文化不是靠一两个厨神来拉动,也和吃野味关系不大,厨艺的精髓是化平凡为神奇,是由千万个平凡的师奶围绕着平凡的青菜冬瓜共同创造的。 由此看来,师奶理应担起重塑“食在广州”招牌的重任,偷师不但在情理之中,更是意义重大。 质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