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日为中国科学家首航南极启航日20周年纪念日 本报记者专访昔日建站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10:34 广州日报大洋网
今日为中国科学家首航南极启航日20周年纪念日 本报记者专访昔日建站人(图)
科考队员正在南极采集石样。

  策划:江小川

  撰文:记者黄丹彤通讯员陈惠玲

  今天是中国科学家首航南极20周年纪念日。记者最新了解到,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已于日前启航,本月15日进入气旋肆虐的“咆哮西风带”,将于22日抵达南极中山站。南极科考首席科学家张占海博士透露,本次最重要的任务是,穿越南极冰盖内陆1300公里,抵达海拔4039米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地“冰穹A”,并建立临时观测站。此前,国际上还没有从地面进入。

  而在20年前的今天,1984年11月20日,是全中国人们值得骄傲的日子———首航南极的中国科学家从上海出发了,并在第二年2月20正式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

  记者近日再次采访广东赴南极的科学家,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南极故事。

  首航 驾驶“向阳红”南极建站

  一支由“向阳红10号”科考船和海军“J121”号打捞救生船组成的船队,满载591名科考队员和打捞救护队员,踏上了远赴南极的探险和建站之路———这是我国首次组织科学考察编队远征南极,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84年l1月20日。作为当年广东两个参与首航建站的科考人员之一,科考队员庄胜国见证了20年前中国出征南极的难忘往事。

  提起往事,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庄胜国依然流露出兴奋和自豪。“现在看来,‘向阳红10号’确实落后,但在当时却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世界上十大科学考察船之一,船上还装有先进的导航通讯和考察研究设备。”他回忆,首航主要任务是到南极建站,并没有太多的科考课题,船上满载着各种建站材料和设备。12月31日,隆重的长城站奠基典礼在乔治王岛上举行,南极洲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985年2月20日,是全中国人们值得骄傲的日子———中国南极长城站正式落成了!乔治王岛上的阿根廷、智利等国的南极站站长、科学家和美国“公主”号考察船船长等纷纷到站祝贺。

  扬帆 第7次科考队从广州出发

  1990年10月25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与“极地号”一起组成中国第7次南极科考队,分别从广州、青岛起航远赴南极。此次远征的目的以科学考察和环境调查为主,进行“两船两站”的科学考察,首次开展了南极南大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考察。这也是惟一一次从广州出发的南极科考行动,由92位科考队员组成的“海洋四号”科考队,绝大部分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研人员。14年前,55岁的王光宇教授作为中国第7次南极考察队的副领队,指挥“海洋四号”出征南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海外华人款待祖国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王光宇回忆说,塔希堤(大溪地)岛上居住着大量广东籍客家属华人。定居岛国100多年的华人们第一次看到挂着五星红旗船只的到来,先是诧异,继而兴奋得奔走相告。他们为自己祖居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当地华人为了给科学家洗尘,特设90多围酒席宴请科考队员。

  第二年,塔希堤岛上一名叫陈侠游的华人,首次来到广州。同年,当地一位教书的刘老师亲自组织一个华人回乡团到广州观光。

  万里科考成果获得重奖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第7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91天,总航程5万公里,共获取12万测线公里的地球物理剖面和57个海洋地质站位、339个陆地地质点的第一手资料,提交的科考成果获得地质矿产部勘查一等奖,为发展极地地质和海洋地质事业,和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重要贡献。

  花絮

  九国科考站相聚成一家

  南极科研生活极为艰苦。“记得1991年春节前一天,为了大家都能洗个澡过年,大家想办法引岸上冰山融化的雪水。由于水管太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我们用缆绳搭上水管引到了300多米远的地方,抽水整整用了一天。”首席科学家助理陈邦彦向记者披露难忘的船上生活。

  他告诉记者,各国考察站科学家在艰苦的生活中有不少趣事。“我们进门就是朋友,彼此串门就像邻居一样不要签证也无需护照。在长城站附近,有9个国家的科考站。彼此之间要开着登陆艇去串门,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有免费的餐饮供应。”(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