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痴心父母28载嚼食喂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10:5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痴心父母28载嚼食喂儿(图)
这件的确良薄衫李春秋已穿了二十多年。提示特别

  28年前,一个可爱的男孩带着溶血性黄疸降临人世。这孩子打出生就没有咀嚼能力,几十年来痴心的父母亲便把食物放在自己嘴里用牙齿捣碎了,再送进儿子嘴里。为了爱子,父亲四处奔波,求医治病;母亲十多年没回过近在咫尺的娘家;为了爱子父母放弃了福利分房的机会,一件衣服一穿就是二十年。他们一次次努力着。一万多个日子过去了,儿子仍然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整日以床为生,与尿屎为伴,用表情传达意愿。尽管如此,父亲仍坚信,儿子活着就有希望……

  2004年11月16日,对退休教师焦媛媛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已经做了大半辈子城里人的她,十几年来头一次进城!

  焦媛媛走后,看“娃”的任务就交给丈夫李春秋了。娃叫李永强,已经过了28周岁,如今身长三尺余,体重不足30公斤,四肢严重萎缩,不会说话。焦媛媛走时,他正躺在床上看电视。丈夫李春秋正忙着给儿子热包子稀饭。李春秋身材高大,背似乎有点儿驼,饱经沧桑的历史全写在脸上。他戴一副黑边眼镜,显得有些疲惫。穿过他深邃而红肿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他数十年的苦难历程……

  “活不成了,你抱回去吧”

  1976年4月30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这一天,李春秋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在市二院产房外:如果孩子出生了,父子俩都属龙,两条龙一起腾飞。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眉清目秀。他一声不响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接生的医生拍了一把掌,孩子“哇”地放出声来。

  次日,李春秋忽然发现孩子的脸有些发黄,扒开被子一看,儿子全身竟像金子一样黄灿灿的。他吓坏了,找来了接生的医生。老医生接生多年,从未见过这等怪事,一时竟手足无措,便建议老李把母婴转入市儿童医院检查。

  李春秋抱着儿子来到儿童医院。门诊部的医生掀开裹单看了看,对李春秋摆了摆手:“活不成了,你抱回去吧。”李春秋一听,心里一下子凉了。那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啊。他苦苦哀求对方,终于打动了医生,他们答应试试。

  在医院呆了两天,给孩子输了两次血,花去了40块钱。四天后,仍不见效,李春秋都快急疯了。医院说,孩子患了溶血性黄疸。这种病发生在O型血妇女当中,患病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由于血液中缺少某种元素,生下的子女才可能患此病。借的钱也花光了,孩子仍未见起色。医院不能再呆下去了,李春秋一横心,硬把孩子从医院抱走了。

  走在路上,他越想越后怕。医生说孩子不能活多久,即使活下来,也是个废人。他们该怎么办呢?一年前,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夭亡了,难道这梦想中的小龙也要离他们而去么?李春秋走走停停,最后索性用褥子蒙上孩子,紧紧地捂在怀里。也许他死了,全家都安宁了。走出一阵子,他偷偷地掀开裹单,却发现孩子还活着,便把裹单捂得更紧了。再走出一阵子,一看,孩子仍然活着。就这样,李春秋走走停停看看,一直到家了,天都黑了,孩子却仍然活着。这孩子命硬,老李想。

  “救救我儿吧,我给您跪下了”

  李春秋一个表妹的公公曾是公社医院的大夫。孩子出生20多天后,李春秋忽然打探到这层关系,便决定去试一试,兴许他能治好孩子的病。

  阿公给李春秋开了个药方,嘱咐他赶快去抓药。当他在瓦胡同村找到那家中药铺时,天已经快黑了,店主人正准备关门。他哭丧着脸向对方说明了来意,店主人连看也不看他一眼:下班了,明天再来吧。救儿心切的李春秋揪住店铺老板的衣袖,死活不让他关门。店主一恼,差点儿把他推倒在地。

  “救救我儿吧,我给您跪下了!”李春秋急了,爬起来扑向前去。

  一米八个头的男人要给自己下跪,这让药铺店主吃惊不小。他重新打开门,把李春秋让进铺里,给他抓了三服中药。手捧救命药,李春秋眼泪扑簌簌淌下来。

  当晚,一服药下肚,次日晨,李春秋意外地发现,儿子脸色变白了,他掀开被子,孩子全身的金黄色正在消褪。他激动地抱着孩子号啕大哭起来。

  一个月后,李春秋又开了三服药。这次,孩子原本看起来雾蒙蒙的双眼睁开了,但手指蜷缩得仍然很厉害,还有些发软。李春秋抱着孩子来见阿公,阿公仔细地瞧了瞧,轻轻地摇了摇头,发出一声叹息。李春秋心里咯噔一下,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阿公不愿再为他开药方,无奈之下,李春秋又把孩子带到儿童医院,针灸治疗。

  每次带儿子去儿童医院时,都要经过莲湖公园。有一次,他抱着孩子从公园门口走过,孩子突然在他怀里挣扎起来,下意识地用手朝公园方向指,并用脚狂蹬。李春秋惊讶地发现,孩子脸上有了喜悦之色———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情。李春秋心里一亮:孩子有救了。

  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儿子

  李春秋在偏远的市61中学任教,妻子焦媛媛在相距不远的杜城小学当老师,妻子因为休产假,全部重担便都落到他一个人头上。他一面照顾妻子一面上课,一面还要负担全家十余口人的生计:父亲曾被作为反革命关进牛棚,又因为研究鼓乐而被下放到五七干校锻练。次子夭亡那年,父亲被开除公职,后去扫大街,没有一分钱收入。母亲没有工作,两个弟弟三个妹妹都要靠他的工资生活。

  为了负担全家人的生计,李春秋对工作不敢有一丝马虎,照看儿子的任务就交给了母亲。母亲见到孙子全身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茫,吓得不敢抱。父亲一生气,就把孙子抱过去了:“没人管,我管。”

  李春秋婚后一直寄住在父母家,8平方米的房子成了一家四口的安身之所。实在忙得分不开身时,父母帮他照看孩子。只要他在,他从不打扰他们。白天他上课,忙学校的事务,晚上回到家照料孩子,让父母歇一歇。

  两年很快过去了,可儿子仍然不会说话,手指依旧撑不开,紧紧地蜷缩在一起。饿了哭,拉了尿了也哭,因此,接尿端屎成了家人每日的必修课。每当夜幕降临时,他就陷入恐惧之中,李春秋便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儿子触觉特别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即便翻身这样的动作也会把他惊醒。李春秋晚上不得不长时间以一种姿势坐着或卧着。

  最要命的是儿子不能咀嚼食物,尽管长着一排漂亮的牙齿,但稍大的饭粒就嚼不动,李春秋只得把食物放在嘴里嚼碎了,再吐出来,喂给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越来越“挑剔”了,如果食物嚼得太烂,他就会呀咿叫着吐出来。李春秋就和妻子琢磨着,如何才能不让他吐出来。慢慢地,他们摸索出经验:把东西放在自己嘴里,用牙齿轻轻捣碎,又不致使其失掉原有的味道。

  李春秋最害怕儿子大便,拉不下来时,儿子累得满头大汗,雨点般滴在床上。拉不出来,胳膊便胡乱抓,一不小心就甩在他的脸上,打得他抽筋似的疼,眼镜也险些被打掉了。妻子个头小,没有力气,接屎端尿这些粗活儿基本上都是他承包了。他一见儿子两三天不拉屎就发愁。

  为了防止儿子便秘,李春秋绞尽脑汁。他给儿子吃“黄莲上清丸”。又听说蜂蜜能防便秘,他每个礼拜都要从城里买些蜂蜜回来,拌在饭里让儿子吃下去。每隔几天,他还买些大肉鸡肉,让儿子吃。秋冬红薯,春夏香蕉,从未间断过。慢慢地,孩子也习惯了,哪一顿没肉吃,或哪一天没有水果吃,他就急得叫起来。

  李春秋一个月仅有四十多块钱收入,仅靠工资根本不够全家十余口人的生活。为孩子看病已花去了不少,生活日益窘迫,常常到难以为继的地步。那时,妻子焦媛媛已回到杜城小学上课了。他们轮流请假,回家照看孩子。时间一长,别的教师怨气颇多。有一次学校升工资,焦媛媛也写了申请。她左等右等,眼看着别人一个个都拿到了晋升工资,而她却没有,一问,才知道学校没给她涨工资。原因是她请假太多。

  1978年,大儿子李永坚上了六年级。正在那时,学校派李春秋到老烟庄驻队。因为他一走,就没人照料小儿子了,他心里十分不安。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他就劝老大退学。永坚十分同情弟弟,也很爱这个可怜的弟弟,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李春秋硬着头皮把家里的不幸对教师讲了一遍,终于博得了班主任的同情,他们同意李永坚回家,帮父母照料弟弟,但课还得上,除了语文数学等科目外,早晚自习课和体育美术等副课都不用来上。

  就这样,在此后一年里,大儿子和母亲轮换着照看永刚。这一年,李春秋给孩子取名叫“李永强”,祝愿他永远刚毅坚强。

  “如果我死了,你帮我养儿吧”

  一年后,李春秋返回到学校,大儿子也回校读书去了。李春秋不忍让年迈的母亲受操劳,后经人介绍,把孩子送给单位附近一谢姓人家照看,早送晚接,每天付给对方看护费。这样一直持续了四年之久。

  永强四岁那年,李春秋抱着孩子去大队看露天电影,电影中一句对白引起永强的高度兴奋:“多搁些糖。”听到这句话,永强笑了,在他怀里挣扎起来。

  这件事引起了李春秋的注意,他感到儿子有救了。他和妻子一合计,决定给儿子买一台电视。那时父亲已恢复了工作,家庭情况稍有改善,但几百元的电视对他来说仍然是奢侈品。他一咬牙,贷款300元,给儿子买了一台12英寸的海燕电视。

  开始儿子看电视看热闹,什么都看,一眼不眨。有一天,李春秋忽然吃惊地发现,儿子看电视时有了选择,每当看到洋人残杀中国人的镜头时,他都急得在床上扭作一团,大喊大叫,脸上汗水滚滚。老李见状,赶紧换个台,儿子便安静下来。

  儿子有了一定的意识,这使李春秋信心倍增。他在课余想方设法帮儿子寻找乐趣。住在学校,铃声成了儿子心灵的天籁,每当听到铃声响起,他就兴奋起来。一到周末,听不到铃声,便又急又叫,又哭又闹。李春秋没办法,只好买几盒烟,请几位老师过来,凑在一起下盘棋,把儿子夹在腋下,每每这时,儿子便乖乖的,一声不吭。

  李永强八岁那年,李春秋已身兼数职:班主任、总务主任、校办印刷厂主管。当年学校人手紧,许多事情李春秋不得不亲自出马。有一回,拖拉机拉印刷机器裁纸刀,李春秋坐在机器上面。过马路时,一个趔趄把他从上面摔下来,扔到车轮底下,李春秋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司机回头一看,不见了人,立即刹住车,在车底下发现了李春秋:他被挂在车轮子上,衣服被撕成碎片,地上血肉模糊。李春秋睁开了双眼,对司机说:“如果……我死了,……不怪你……你帮我把……把儿子养大……”

  孩子日渐好转,李春秋的心情渐渐好起来。就在这一年,他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服药过量,她险些掐死亲生骨肉

  一晃又是几年。1989年,李春秋调入14中学。

  五年后,焦媛媛患了老年血管病,这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巨大的压力。李春秋从外面买回药,放在床头,叮嘱老伴按时吃。她不小心,一下子吞服了几倍的剂量。几天后,焦媛媛变得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对李春秋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本来就有个傻儿子,现在老婆又傻了,连课也上不成了,怎么办呢?他带老婆去医院检查,医院说没病,他们也没办法。躺在床上,老李肝肠寸断。这个坚强的男儿禁不住泪流满面。

  李春秋一个人承担起家里全部的重负,白天上课,处理学校事务,饭时做饭,喂了儿子喂老婆,每每等他吃饭时饭都凉了,还没吃几口,上课的铃声又响了。天黑了,他带着老婆去学校操场上跑步,教她运动。坚持了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改善,妻子时而犯病,一犯就大声叫骂,说是小儿子害了她,害得她一生艰辛,活得不像个人,骂着,拳头便疯狂地落到小儿子身上。李春秋明白,妻子时而疯癫时而正常,正常时就有人在她耳跟吹耳风,发病时就胡乱地打骂儿子。这也怪不得她,她确实跟着自己受了不少苦。

  新学期快到了,一天早上5点钟,李春秋就拉着架子车去城里拉课本,回来后,他放心不下娃,急急回家去看,这一看,险些把他给吓晕了:老婆正掐住儿子的脖子,往死里掐。他冲上过,拼命扳开老婆的手,夺回了儿子一条命。不得已,李春秋把儿子锁进对面一间空屋子,以防万一。

  次年1月,焦媛媛病退后回到14中生活。这时,她已慢慢恢复过来。学校分给他们一间30平方米的简易房,没有卫生间。有了自己的房子,李春秋已很满足了。

  一天,一个熟识的人给他们出主意,叫他们把孩子领养给一个四川人,双方不见面,只要李春秋掏点钱就行。老李想,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为什么要把孩子给别人?再说,如果让那人领走孩子,谁知道他会不会一下火车就把孩子给丢到山沟里去?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无论如何,也不能做这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为了儿子,永不言放弃

  退休后,李春秋老两口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他惟一的任务就是每天给儿子准备一日五餐,按时喂他吃饭。闲暇之余,他还操起箫或笛子,练习吹吹鼓乐曲子,承继先父遗志,或浇花养草,逗逗墙角的画眉鸟,聊以自慰。妻子则抽空放声唱几曲,打发漫长的时光。

  他们省吃俭用,除了自己花销,最多还是花在小儿身上。为了省钱,他出门通常极少带钱,除了路费,从不多花一分钱,回来即使剩下一角钱,也要交给老伴保存下来。出门在外,绝大部分时间都空着肚子,有次去小妹家时,眼前一黑,昏倒在路上。回来后,老伴十分心疼,叮嘱他以后每次出门时,都要带一块馒头。夫妻俩十分节省,衣服一穿就是十年八年。他们一人有一件的确良衫子,都已穿了20多年,今年夏天,老李还穿出来过,但已磨损得薄如蝉翼。老李说,这两年生活相对安稳了,也不需要太多的钱,但五年前,政府给他们在太白小区分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即使只有3万元,他们也凑不出来。

  岁月风霜磨平了性格的棱角,如今夫妇俩已鬓发斑白。关于未来,焦媛媛眼里充满无限的惆怅,她不知道娃以后该咋办。“现在所做的一切全当尽心呢。”相比较而言,李春秋倒显得自信多了。“我总是发现,儿子有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发现,这就是我一直没有放弃他的原因。”李春秋说,永强的大脑意识在微微变化着,他一直把儿子当一个有智力的人对待。为此,他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的思维能力。只要空下来,他就拉着儿子的手摩挲着,现在左手指居然能张开了。

  李春秋坚持给儿子过生日,最近七八年来,一次都没断过。每年生日,大儿子李永坚就带着孙子一同前来祝贺,每当看到自己的生日蛋糕,永强就开心地笑了。每每这时,李春秋夫妇心里头就安慰了许多。让焦媛媛有些伤感的是,十年来,她从未回过娘家一趟。尽管娘家就在城里,相距十公里之遥。

  采访结束时,记者应主人的默许,偷偷地趴在房门口看了看李永强。他正躺在床上看电视,由于身躯扭动得厉害,他的头朝向电视机,仰着头看。记者惊讶地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啊,细长的眉毛,黑而亮的眼睛,白晰的皮肤,安然的神态。若不是他盖着被子,绝难发现他是一个肢体严重残疾的智障儿。尽管不会言语,但上帝给了李永强丰富的感情,他能用表情表达所有的好恶。每次出门前,李春秋都要对儿子说一声,他会安静地看着父亲离开。六年前,奶奶去逝时,他竟潸然泪下。

  李春秋偷偷地告诉记者,因为担心儿子半夜三更发狂,他弄回来一些安眠片,每晚睡前给儿子吃一片。尽管这样,每晚他们也要等到儿子看完了电视,才搂着他睡去。也因此,他家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全部采用化名)

  文/图记者高科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